分享

于山

 有夢就好zgm 2015-02-08

于山——承载着福州历史的一座名山  

于山风景区国家AAAA级景区标志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福州的于山正是如此,海拔只有58.6米的于山,又名九仙山,位于福州市中心鼓楼区,是福州知名的三山之一。相传春秋战国时期古民族“于越氏”的一支就生活在山上,因此得名于山。汉代时有何氏九兄弟在此炼丹修仙,故又名九仙山。闽越王无诸曾于九月九日重阳节时在山上举行宴会,因此也叫九日山。

    于山风景区是一处国家AAAA级风景区,占地11.96公顷,山上景色秀美,名胜古迹众多,有九日台、状元峰、状元亭、平远台、榕寿岩、补山精舍、戚公祠、炼丹井等景点,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相应交辉。山上还有自宋代以来的160多处摩崖石刻,以及戚继光、蔡廷锴、郁达夫等人史料展览。在于山西麓还有福州最著名的三山两塔之一的白塔和定光寺。

    因为住的宾馆离这里很近,我是早晨晨练时登的于山看的白塔寺,景区不收门票。

吸翠亭,明正德十四年(1519年),当时掌管福建对外贸易的太监尚春登此远眺,城南绿野尽收眼底,景色翠绿宜人,于是在此建亭,取名“吸翠亭”。亭上的匾额和对联都是尚春邀请当时福州政要书写登上于山,历代摩崖石刻随处可见

九仙洞,相传汉初何氏九兄弟只有老大开一眼有点视力,其余人都是瞎子。他们一起来到于山,住在洞中,采草伐薪,汲水炼丹。丹炼成后服下,再用丹井水洗眼,即复明。眼睛好了以后,兄弟们云游四方,来到仙游九鲤湖,用丹喂鲤,九兄弟骑鲤飞升

炼丹井,相传汉代何氏九兄弟在此炼丹,故名炼丹井。南面的崖壁上有乾隆年间郡守李拔榜书的“丹井流香”四个字,证明当年这口丹井的水质甘甜。还有传说,宋高宗的母亲章太后病后失明,梦见仙人告诉她要用丹井水洗眼。试过好多丹井水后,只有于山丹井的水让她洗后复明。明朝沈德琛有诗:“烧丹人去迹具陈,废井千年水尤绿”

揽鳌亭,于山六鳌胜迹之一,现存亭为1983年在原址重建,原来是于山地处最高的亭子

九日台,据北宋的史料记载,汉初闽越王无诸重阳节在此登高,宴饮、歌舞、观景,因此于山又名九日山。明代为了防止倭寇侵扰,在这里建了一座石屋炮台,扼守城东南水陆交通。嘉靖年间,有倭寇来犯,炮台开火,打退了倭寇的进攻。辛亥革命福州战役中,九日台上的炮火也为最后的胜利立下大功。如今,这里成了大妈们早晚跳广场舞的好地方于山亭,2007年5月,旅美华侨、美国福州老人会主席任生贵先生捐建

状元亭,北宋福州人陈诚之曾在此亭勤奋苦读,绍兴年间考中状元而得名,此亭为2005年重建状元峰,又名鳌顶峰,是全山最高峰,海拔58.6米,岩壁上有许多历代名人题刻,其中宋淳化元年(990年)所刻的一段是福州现存年代最早的摩崖石刻之一。因南宋绍兴年间陈诚之在此苦读考中状元,因而取名“状元峰”

平远台,始建于宋代,位于于山第一峰。该台毁于元朝战火,明朝重建的平远台移至鳌顶峰,台上曾建有雄伟的阁楼,位居全山最中心,是于山二十四奇景之最。峰北侧的平远台石刻刻于明代,一棵老榕树已经将石刻包住了,好像给石刻镶了一个椭圆形的镜框平远台上晨练的人们平远台上的九仙山赋石刻于山古莲寺大雄宝殿

醉石,明嘉靖年间,倭寇进犯东南沿海,戚继光奉旨援闽,在宁德、连江、福清、莆田等地打了一系列的大胜仗,平定了多年的倭患。当他率领部队准备回浙江路过福州时,全城百姓夹道欢迎,在于山大摆庆功宴。戚继光也开怀畅饮,不觉醉卧这块石头上,酣然入睡。后人就以刻石作为纪念。原石刻已经毁于文革,现醉石二字是1978年才仿原字重书刻上的郁达夫史记展,因我是清晨来爬的于山,展馆还没有开门

戚公祠,福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全国仅次于山东蓬莱的第二大纪念戚继光的园林式祠,是民国7(1918)为了纪念戚继光在明嘉靖年间率兵支援福建抗倭而建。厅正中有戚继光戎装坐像,壁上挂着四幅历史画卷,分别是海疆倭患、率兵援闽、激战三捷、平原庆功,生动展现了戚继光抗击倭寇的功绩戚继光坐像国魂石刻

补山精舍,始建于北宋年间,后毁,又多次重建。1933年,国民党十九路军发动“福建事变”的会议旧址补山精舍建于榕寿岩上,现存建筑为清道光年间所建,是一座木结构单层建筑

如今,补山精舍是“福建事变”展览馆,专门陈列闽南事变的各种资料和文物,还有对蔡廷锴、李济深等事变领导人的介绍

榕寿岩,福州十大古榕树排名第三。榕树中间环抱一块大石,上面的草书寿字相传是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为奇树祝寿而书

万象亭,始建于宋代,1963年移建今址。宋代词人辛弃疾,当时任福州知州兼福建安抚使期间,曾于重阳节时在于山此亭作《西江月》,取词中万象亭而得名万象亭的东侧是戚公祠,西侧是白塔寺,也叫定光寺,我们下一篇再介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