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怎样才算没白活?

 慈溪全媒体 2015-02-08

主持人|本刊记者 修思禹

嘉 宾|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 喻国明

电影导演 江小鱼


一部范冰冰版的《武媚娘传奇》创下了傲视群雄的收视率,更惹来了争议无数,争议的焦点从复播后的“大头照”,引申到了影视作品是否要尊重历史的真实性。面对同样困扰的还有同期上映的电影《智取威虎山》,喜欢的人大呼徐克有创意,不喜欢的人讥讽他颠覆经典。

都说一千个观众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当呈现在我们面前的不是那个自己心中的“哈姆雷特”,有几个人能够以包容的态度接受呢?尊重历史与合理想象的距离到底有多远?文艺作品是否也要承载严肃的教育意义?人生追求的一定是要有意义吗?还是可以“就图个乐”?

人性的毒瘤

主持人:你觉得历史是可以被以恶搞或者想象的形式呈现在大众面前吗?

喻国明:我不同意恶搞的说法。各种文艺或艺术形式能存在,都是有一定的群体基础。现在所谓的恶搞,其实是以前的样板或者楷模对社会影响太多,到了相对自由的空间,人们就会做一些对过去文化的突破或者反叛的事情。

但我个人觉得,文艺和艺术本身就是为想象力提供空间、为人们造梦的,它让人们看到现实中希望却又难以达成场景,满足人们内心的需求。所以不管是反逻辑还是反传统文化,在没有违反法律的情况下,有观众捧场,有市场空间,我们就要认同其存在的合理性。

不过,值得沉思的是,“恶搞”发生在心理压抑的民族会比较多,比如日本。日本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很多人都是工作机器,他们的“恶搞”也就相对繁荣,他们的娱乐节目,还有他们喜欢的卡拉OK都是一种“恶搞”。

江小鱼:历史学本身是一门社会科学,它唯一探寻的就是过往的人类真相,因此必须严肃慎重,可以大胆想象但必须小心查证。但艺术作品和娱乐产品是可以把历史素材作为元素被恶搞和想象的,言外之意即比历史本身更重要,低俗和高雅来自于作者本身的素质与动机,和创作自由法则无关。当前最重要的问题不是娱乐产品对历史的过度消费,而是要思考我们对历史的看法是不是也存在问题?把一代人对历史无知的责任推给娱乐产品,不是本身无知,就是别有居心。

主持人:有人说,不应该把教育部的责任强加到影视作品上,你认同吗?你认同的教育观念是什么?

江小鱼:我们的教育缺失真正意义上的信仰教育、价值教育、历史教育和艺术教育,没有这四种教育,所有的知识都是空心的,仅仅是生存意义的工具知识而己。这些跟影视也许有关系,但关系不大。我所认同的教育是以爱为唯一核心,普及常识,传播智慧,唤醒生命,健康成长,认知到自由、敬畏和想象的价值,竭尽所能成就一个拥有独立人格、自由精神、相信常识、崇尚普世价值的真正的人。

喻国明:我认同教育多元化。万事发展的内在逻辑都是顺乎物力人心,也就是尊重自然规律,顺从人之所欲,教育也一样。过去,我们总是用一种很痛苦的理性教育方式,当然,教育中的一部分就是痛苦的,但不是所有教育都必须痛苦。现在社会,对于非理性、非逻辑、非传统的情感信息,同样要落到教育里面,并以快乐轻松的方式呈现。

主持人:文艺从“革命到底”到“娱乐至死”,是不是社会变化的一种反射?这种变化是应该鼓励还是警惕?

江小鱼:从文艺的革命到底到娱乐至死,不是社会变化的结果,而是因果,其内在的原因是一脉相承的,当然是必须永远警惕的人性毒瘤。

喻国明:社会的变革总是会从性关系和性观念的转变开始。同样,社会变革期的艺术表现也会从性观念的转变或者违反传统规则上体现。今天所谓的变化,与过去令人压抑的思想禁锢有直接的关联。现在讲文以载道,这个“道”到底是什么?如果反对娱乐至死,那么所谓的严肃的、崇高的东西又是什么?去哪找?是往前看还是往后看?往后看,那些过去我们坚持现在又在内心被抛弃的东西,一定不是今天要找的“道”。往前看,谁也不知道前面是什么。只能说,一个新的规范的产生,要有磨合过程。方向性追求很重要,但需要对历史有更多的反叛、反思,对新事物出现有更大的宽度、宽容。

活在哪里

主持人:理想状态中,物质和精神占人生追求的比例是多少?

江小鱼:比例因人而异,但一个拥有健全理性的人,精神肯定要大于物质的需要,是否具有超越自我精神是衡量一个人生命质量的重要标准。

喻国明:古人讲,仓廪实而知礼节。当物质极度短缺时,精神可能蒙骗一时,但人们对物质的欲望一定是相对高的。天天吃不饱还讲什么精神追求。但人性又是可以转化的。当物质到了一定程度,物质增加就不会增加人的幸福感,人对精神的追求会更多。所以精神与物质追求比例,不是人决定的,是社会发展决定。

主持人:作为具有社会属性的人,是应该“活”在别人嘴里,还是“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江小鱼:两者都不是,而是活在可以感知到爱和自由的怀抱里。

喻国明:亚当·斯密曾讲过,一个成年人的第一责任是养家糊口,不给社会增加负担。赫伯特·西蒙也曾说过,一个知识分子的底线,就是这个社会不会因为他的存在而变得更坏。他们两个人说的都不是特别深奥的哲理,也没有对人有特别高尚的苛求。所以我认为,一个人一个活法。人生是你自己的,只要底线是不影响别人,不给这个社会造成负担,怎么活着,全是你个人的选择,而且选择没有高低之分,都是自由的选择。只要在做人底线之上,做任何选择都是合理的,应该受到尊重的。

主持人:人生一定要追求做什么事都要有意义吗?是否可以只为图个乐,过得有意思?

喻国明:从社会法则来说,利他的过程是生命体验的过程。多做一点有价值的事情,会让人的生命体验更厚重,有更多的社会存在感。钱和才华也是可以证实自己的存在感的方式。但如果完全追求价值,那就是对个人生命的否定,那不是人而是机器,电脑很聪明、存在很有意义,但我们不希望成为电脑。

人之所以为人,是可以做很多丰富事情。所以是要有意思还是有意义,完全在于你要选择天马行空的生活,还是脚踏实地的生活。我认为,在不伤害别人的底线上,最好的方法是找到有意思和有意义的平衡点。

江小鱼:有意义的“意思”和有意思的“意义”都是有意义和有意思的。没有意义的意思意味着虚空,没有意思的意义意味着虚无。

出自《英才》杂志2015年2月刊


《英才》

关注公司领袖领袖公司

建造主流商业影响力

我们关注

世界500强,中国500强,民营100强


合作请联系

电话:010-65545299-340

邮箱:talents@vip.sina.com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