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人如何旅行

 haosunzhe 2015-02-09

一场奋不顾身的爱情,大约是今人古人都可以有的,可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对过去的人而言就是天方夜谭了。条件简陋不说,沿途的危险重重,教人望而却步。《论语》所说的“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并不是完全没有道理的告诫。

先不说是否有钱有闲,古人旅游的第一道障碍首先是身份限制。也就是说,不是随随便便什么人都可以说走就走、上路旅行的。

自春秋时期开始,我国古代就开始推行严格的户籍制度以保证税收和抓丁,到秦国时这一制度已经非常完善了。自商鞅的保甲连坐法起,普通民众就没有了随意迁徙的权利。没有许可随意离开住地的民众,被认为是脱籍,是严重的大罪。到后世,也有专门的名词来定义这样不受官府户籍管辖的民户,叫“流民”。

(虢国夫人游春图)

想迁徙也可以,不过要审批。秦法中审批的资料难找,但汉朝的案例容易些。汉承秦制,我们能看到一些端倪。以下是《居延汉简甲乙编》的记载:

“永始五年闫月己巳朔丙子,北乡啬夫忠敢言之,义成里崔自当言为家私市居延。谨案:自当毋官狱征事,当得取传,谒移肩水关、居延县索关,敢言之。”

所谓官狱征事,就是说没有服劳役、兵役或徭役,也没有罪案在身,而且已缴纳赋税。这些都办完了,才能由“啬夫”出面办理,“为家私市居延”。所谓“当得取传”,也就是要办迁徙手续。要是想为了赶个集静悄悄离开一两周,那是不可能被允许的。

(张骞出塞图)

士子的情况稍有不同。先秦士子要跑路,有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游学。但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先秦士子之所以能被称为“士子”,是因为他们多少都有一些贵族传承,不是普通平民。身为贵族,他们不用服役,也有一定的刑罚豁免权,显然他们的人身自由相对多一些。但是他们的往来也需要严格的登记制度,持符为凭据,出入关都需要造册记录。比如《秦律杂抄》对士子游历,有专门的游士律加以约束:

“游士在,亡符,居县赀一甲;卒岁,责之。有为故秦人出,削籍,上造以上为鬼薪,公士以下刑为城旦。”

事实上后世多少有些类似的情况。读书人的赶考和游历都比平民要容易很多,特别是明朝开始将民众按“户”分类之后。读书人是其中的特权阶层,一旦成了生员,那么享有的特权远多于平民。比如不用承担徭役,不能被随意用刑,可领取生活津贴等等。有了这些,无疑让读书人的生活轻松了许多。加上很多读书人出自书香门第,世代读书为官,家境都算殷实,也有庞大的关系网。一般这种人出游,盘缠什么的不是问题,即使囊中羞涩,也可以找到一些父辈同窗资助一下。当然,徐霞客先生的情况比较特别,不在此列。

(乾隆皇帝行乐图)

有了出游身份,如何行脚呢?有钱的,可以雇个马车或买马,没钱的,就只能走路了。有些人还可能以权谋私,就是利用官府的驿站提供一些食宿上的支持,注意:这是靠关系,不是严格合法的途径。

(乾隆皇帝下江南)

也有坐船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即为明证。当然,也有像乾隆那样大张旗鼓坐船下江南的,只是这架势不是我等草民能享用的。

(古人远行用的食盒)

饮食方面,除了靠客栈打火,还有路菜。清朝尤其流行,各类奶油小果子,以及可以长保不腐坏的便利食品。各类客栈、驿馆,就是为行旅服务的,还孕育了那句伟大台词:“客官,打尖还是住店?”

不过比起今天的“到此一游”,古人旅游倒是留下了不少佳话。像东晋的王子猷,在山阴的时候,夜里忽然想起在剡溪的好朋友戴逵,于是连夜去访,乘舟一夜而至,到了朋友家门却掉头返回。别人问他,他说,我乘兴而来,今兴尽而返回,有何不可?

“竹林七贤”之一的刘伶,常乘鹿车,携酒出游,使人荷锸相随,曰“死便埋我”……有人问唐人郑綮有无新作,他说“诗思在灞桥风雪中驴子上,此处何以得之?”李贺也有类似经历,偶有所得,即投入随行的锦囊中。看心情四处溜达出长安的李白也算在内。

(郦道元可以称得上“骨灰级”驴友)

郦道元为了写《水经注》,先后两次随北魏孝文帝出游,历时两年,行程万里,不仅考察了沿途的山山水水,所到之处还拜访许多耆老宿绅,参观许多历史遗迹,使他大开眼界,头脑里充实了大量前所未闻的新鲜材料,为他日后撰写《水经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徐霞客若不是游遍中国,哪有洋洋60万言的《徐霞客游记》?

(清明上河图中的沿河客栈)

有人出游是为了避乱求生,有人出游是为了快意人生,前者如杜甫颠沛流离,后者如李白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李白动辄“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这才有了一首首脍炙人口的好诗。有人游是因为谪贬,如苏东坡。如果苏东坡终老京城,我们文学宝库里,就少了多少辉煌灿烂的宦游诗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