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名天 > 馆藏分类
配色: 字号:
健康新7点之预防
2015-02-09 | 阅:  转:  |  分享 
  
下面就详细说说糖尿病几大主要的慢性并发症及其早期应对措施。先说说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心脑血管并发症是2型糖尿病最常合并的大血管并发症,也是导
致病友死亡的主要因素,所以心脑血管疾病常被称为糖尿病的第一“杀手”,糖尿病患者脑卒中(中风等)发病率为非糖尿病患者的2~4倍。心
血管疾病的主要表现有胸闷、胸痛、压榨沉重感,严重者出现心肌梗死、心衰;脑血管疾病的主要表现有头晕、肢体麻木,严重者造成脑血管堵塞
、破裂引起瘫痪甚至死亡。那么,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的早期应对措施都有哪些呢?1.健康饮食,坚持运动,保持合理体重,2.控制
食盐摄入量,每日少于6克(1啤酒瓶盖),3.避免高脂饮食,定期监测血脂,4.明确血压控制目标,定期测量糖尿病患者应控制在140
/80mmHg以内,5.遵从医嘱,合理使用降糖、降脂、降压药物,最后,重要的一点是保持血糖达标糖尿病肾病是常见的微血管并发
症,在我国尿病人群中糖尿病肾病的患病率达到20~40%,是造成肾功能衰竭的最常见原因之一,糖尿病病友病程达10-20年后,约半数以
上病友出现不同程度的蛋白尿,肾脏早期损害会出现先微量蛋白尿,肾脏损害加重后会出现大量蛋白尿,最终发生肾功能衰竭。糖尿病肾病
的早期应对措施包括:要经常检查肾功能,尿蛋白定性、24小时尿蛋白定量检查,并注意监测血压,血压应在140/80mmHg以下,定期做
眼底检查;有条件时,应做尿微量蛋白测定和β2-微球蛋白测定,以早期发现糖尿病性肾病;尤其注意血糖保持达标,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以
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最主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导致成人失明的主要原因,在2型糖尿病成人患者
中,20~40%出现视网膜病变,8%视力丧失。它的主要症状是:视物模糊,视力减退;眼前黑影,眼底黄斑受损,双眼视野缩小,严重者发
生失明。对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早期应对措施有:定期到正规医院做眼科检查,建议每年1次,检查包括:视力检查,眼底检查等;尤其
注意需将血糖控制在达标范围内,血压控制在130/80mmHg以下;另外,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如限制高糖高脂饮食等。糖尿病神经
病变,因人体神经遍布全身,因而病变表现多样。它是最常的慢性并发症,其发生与糖尿病病程和血糖控制不佳相关,类型包括中枢神经病变和周围
神经病变,以周围神经病变常见。周围神经病变中又以远端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变和自主神经病变多见。远端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变表现为双手或
双足的疼痛、麻木、感觉异常;自主神经病变临床变现为恶心、呕吐(胃轻瘫),排尿困难(尿潴留),便秘或腹泻,直立性低血压,心悸或心动过
缓,出汗异常等严格控制好血糖是防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首要前提,同时血压、血脂、减重等综合治疗也很关键,故在糖尿病神经病变早
期做到严格控糖,戒烟、限酒,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筛查,做到早期防治。糖尿病足是最严重、治疗费用最高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
之一,轻则发生足溃疡、足坏疽,重则截肢,糖尿病下肢截肢的相对危险性是非糖尿病的40倍,糖尿病患者截肢中大约85%是由足溃疡引发的。
糖尿病足的临床表现:糖尿病足患者的临床表现与五个方面病变有关:神经病变、血管病变、生物力学异常、下肢溃疡形成和感染。1.由
于神经病变,患肢皮肤干燥,因下肢缺血而表现为皮肤肌肉萎缩,皮温下降发凉,色素沉着;2.由于神经病变使双下肢肢端刺痛、麻木、感觉迟
钝或丧失,呈袜套样改变,脚踩棉絮感3.因肢端营养不良,肌肉萎缩,屈肌和伸肌失去正常的牵引张力平衡,使骨头下陷造成趾间关节弯曲,形
成弓形足、槌状趾、鸡爪趾等足部畸形,或出现胼胝,俗称茧;4.当行走时容易感到疲乏,甚至疼痛,最典型的症状是间歇性跛行,休息痛,下
蹲起立困难。5.当病人患肢皮肤有破损或自发性起水泡后被感染,形成溃疡、坏疽或坏死,伤口往往不容易愈合。病情发展到糖尿
病足时治疗会很困难,病人往往花费很多,而且效果不很理想。如果早期进行有效预防,则对于阻止病情进展非常有效,糖尿病足的早期应对措施包
括:1.定期检查是否有糖尿病足的危险因素,如既往有足溃疡史,有周围神经病变和自主神经病变和(或)缺血性血管病变,有周围血管病变,足
部畸形(如鹰爪足、压力点的皮肤增厚、Charcot关节病)和胼胝,有糖尿病的其他慢性并发症(严重肾脏病变,特别是肾功能衰竭以及视力
严重减退或失明),鞋袜不合适等。2.定期去除和纠正容易引起溃疡的因素;3.进行糖尿病足的保护:每天检查脚,特别是足趾间;有时需
要有经验的人来帮助检查足;定期洗脚,用干布擦干脚,尤其是擦干足趾间;洗脚时的水温要合适,低于37℃;不宜用热水袋电热器等物;品来直
接对足部进行保暖;避免赤足行走;避免自行修剪胼胝或用化学制剂来处理胼胝或趾甲;穿鞋前先检查鞋内有否异物或异常;不穿过于紧的或毛边的
袜子或鞋子;对于干燥的皮肤可以使用油膏类护肤品;每天换袜子;不穿高过膝盖的袜子;水平地剪趾甲;由专业人员修除胼胝或过度角化的组织;
一旦有问题,应及时找到专科医生或护士寻求帮助。4.穿合适的鞋袜,5.另外,保持血糖达标也非常重要讲了这么多,有效预防糖尿病
的并发症要做到哪些呢?归根结蒂,为了预防这些并发症的发生或延缓其发展,我们就要在早期保持血糖达标,那么血糖达标有哪些方法呢?
我们知道,糖尿病的综合治疗离不开五驾马车:饮食是基础,药物是武器,教育是核心,运动是手段,监测是保障。以上向各位病友主要介绍
了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危害及应对措施,归根结蒂,为了预防这些并发症的发生或延缓其发展,我们就要在早期保持血糖达标,那么血糖达标有哪些
方法呢?我们知道,糖尿病的综合治疗离不开五驾马车:饮食是基础,药物是武器,教育是核心,运动是手段,监测是保障。另外,加上心理健康和
及时预防并发症,成为了我们防治糖尿病的健康新7点。下面就向大家介绍健康新7点的含义:7代表达标:《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
(2013年版征求意见稿)中将糖化血红蛋白(HbA1C)控制目标调整到小于7.0%!7代表起点:如果您血糖未达标,可向医生咨询
起始胰岛素的治疗或调整剂量,实现达标,开启生活新起点!7代表幸运:借用这个国际幸运数字,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享受幸福生活!所以
,健康新7点也可以总结为五驾马车是治疗的基础,心理健康是重要的前提,而预防并发症是糖尿病综合管理的终极目标。我国指南明确指
出,2型糖尿病患者一般经过较大剂量多种口服药物联合治疗后HbA1c仍>7.0%时就可以考虑启动胰岛素治疗。控制血糖达标,
就要请病友们记住几个关键的数值:空腹血糖应控制在4.4~7.0mmol/L之间,非空腹血糖应在10.0mmol/L,糖化血红蛋白﹤
7.0%。研究发现,糖化血红蛋白每降低1%,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也随之明显降低。如,糖化血红蛋白降低约1%时,卒中风险降低12
%,心梗风险降低14%,糖尿病相关性死亡降低21%,微血管并发症降低37%,截肢/致命外周血管病风险降低43%。而胰岛素可以帮助大
家尽早降低糖化血红蛋白,从而尽早降低并发症的风险。讲了很多内容,相信您也应对糖尿病及糖尿病综合管理有一个大体的认识了。下面我来简
单总结一下所讲的内容:谢谢您的参与。急性并发症—乳酸性酸中毒的特点发生率较低,但死亡率很高大多数有不正确应用双
胍类药物的病史表现:疲乏无力,厌食、恶心、呕吐、呼吸深大、嗜睡明显酸中毒,但血、尿酮体不升高,血乳酸水平升高中国2型糖尿
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中华糖尿病杂志.2014;6(7):447-498急性并发症的预防保持良好的血糖控制预防和及
时治疗感染及其他诱因加强糖尿病教育增强患者和家属对急性并发症的认识严格掌握双胍类药物的适应征,尤其慎用苯乙双胍中国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中华糖尿病杂志.2014;6(7):447-498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工作年龄成人致盲的第一位
原因2糖尿病肾病终末期肾病的首要原因4中风心血管死亡和中风增加2~4倍1心血管疾病心血管病是全球1型
和2型糖尿病患者早发死亡的主要原因1.KannelWB,etal.AmHeartJ1990;120(3):672
-767.2.FongDS,etal.DiabetesCare2003;26(Suppl.1):S99
-S102.3.Morrish,NJ,etal.Diabetologia2001;44(Suppl.2):S14
-S21.4.MolitchME,etal.DiabetesCare2003;26(Suppl.1):S94
-S98.5.中华糖尿病杂志.2014;6(7):447-498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累及全身糖尿病足病占非创伤性截肢
患者的1/35与非糖尿病患者相比,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2~4倍,其费用占到糖尿病医疗费用的最主要部分糖尿病
患者的心脑血管疾病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中华糖尿病杂志.2014;6(7):447-498胸闷、胸痛、压榨
沉重感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头晕、肢体麻木严重者瘫痪、死亡心脑血管疾病的早期应对措施健康饮食,坚持运动,保持合理体重
控制食盐摄入量,每日少于6克(约1啤酒瓶盖)避免高脂饮食,定期监测血脂明确血压控制目标,定期测量糖尿病患者的血压控制目标:
<140/80mmHg遵从医嘱,合理使用降糖、降脂、降压药物保持血糖达标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科普版(2010版),中华医学
会糖尿病学分会,2010:79.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中华糖尿病杂志.2014;6(7):447-498我国
糖尿病人群中糖尿病肾病的患病率达到20~40%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患者肾功能衰竭的主要原因糖尿病肾病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
013年版).中华糖尿病杂志.2014;6(7):447-498肾脏早期损害:微量蛋白尿肾脏损害加重:大量蛋白尿肾功能衰竭
肾脏损害的分期I期高滤过期II期间断微量白蛋白尿III期持续微量白蛋白尿IV期大量白蛋白尿V期肾衰竭期尿白
蛋白与肌酐比值,ACR(mg/mmol)正常:(男)<2.5,(女)<3.5(男)2.5-30.0(女)3.5-30.0
>30.0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评估肾功能糖尿病肾病的早期应对措施经常查肾功能、尿蛋白定性、24小时尿蛋白定量,并注
意测量血压、做眼底检查有条件时,应做尿微量蛋白测定和β2-微球蛋白测定,以早期发现糖尿病性肾病保持血糖达标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
指南(2013年版).中华糖尿病杂志.2014;6(7):447-498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在20~74岁成人新发失明病例中,糖尿
病视网膜病变是最常见原因在2型糖尿病成人患者中,20~40%出现视网膜病变,8%视力丧失视物模糊,视力减退双眼视野缩小失
明眼前黑影,眼底黄斑受损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中华糖尿病杂志.2014;6(7):447-498糖尿病
视网膜病变的早期应对措施定期到正规医院做眼科检查,必要时光凝治疗控制好血糖、血压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控制高糖高脂饮食等)糖
尿病神经病变表现为:胃轻瘫:恶心、呕吐尿潴留:排尿困难便秘或腹泻直立低血压心悸或心动过缓出汗异常是最常见的慢性并发
生,包括:中枢神经病变周围神经病变远端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变表现为双手或双足的疼痛、麻木、感觉异常自主神经病变中国2型糖
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中华糖尿病杂志.2014;6(7):447-498糖尿病神经病变的早期应对措施严格控制好血糖是防
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前提,同时血压、血脂、减重等综合治疗也很关键戒烟、限酒,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筛查,做到早期防治
糖尿病足病糖尿病足是最严重、治疗费用最高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之一糖尿病患者下肢截肢的相对危险性是非糖尿病患者的40倍糖尿病患者
截肢中大约85%是由足溃疡引发的足溃疡足坏疽截肢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中华糖尿病杂志.201
4;6(7):447-498糖尿病足的表现双足皮肤干燥,发凉,色素沉着双下肢可有刺痛、麻木感,呈“袜套样”改变可有足部畸形
、胼胝(“茧”)行走时易感疲乏,甚至疼痛皮肤破溃后不易愈合,易形成溃疡、坏疽糖尿病足病的早期应对措施糖尿病足病治疗困难,
但预防十分有效:定期检查是否有糖尿病足的危险因素去除和纠正容易引起溃疡的因素进行足的保护穿着合适的鞋袜保持血糖达标如何
预防慢性并发症有效预防糖尿病慢性并发症要做到哪些?并发症预防糖尿病综合管理的“五驾马车”教育是核心监测是保障饮食是基
础运动是手段药物是武器达标是关键健康新7点及时预防并发症心理健康五驾马车是基础,心理健康是前提,预防并发症是终极目标
教育是核心监测是保障饮食是基础运动是手段药物是武器达标是关键健康新7点:健康新起点《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
3年版)》建议:糖化血红蛋白控制目标应<7.0%!“7”代表达标“7”代表起始“7”代表携手如果您血糖未达标,可向医生咨
询起始胰岛素治疗或调整剂量,实现达标,开启生活新起点!让我们一起改变糖尿病,享受幸福生活!2型糖尿病患者一般经过较大剂量多种
口服药物联合治疗后HbA1c仍>7.0%时就可以考虑启动胰岛素治疗血糖达标策略多,用药很关键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
3年版).中华糖尿病杂志.2014;6(7):447-498血糖控制很重要,达标数值要记牢要想并发症少,血糖控制要达标空腹血
糖:4.4~7.0mmol/L非空腹血糖:10.0mmol/L糖化血红蛋白<7.0%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
.中华糖尿病杂志.2014;6(7):447-498早达标,早获益降低并发症风险糖化血红蛋白(HbA1C)每降低约1%心
肌梗死微血管并发症糖尿病相关性死亡截肢/致命外周血管病14%37%21%43%卒中(中风等)12%Stratt
onIM,etal.BMJ2000;321.糖尿病并发症有哪些?糖尿病并发症分为急性和慢性,急性并发症来势凶险,
而慢性并发症最折磨人预防急慢性并发症首先要做到什么?血糖持续达标糖尿病血糖达标的具体数值是多少?空腹血糖:4.4
~7.0mmol/L,非空腹血糖:10.0mmol/L,糖化血红蛋白<7.0%实现血糖达标的综合管理手段有哪些?以
糖尿病教育为中心,饮食、运动、药物、监测、心理、预防相结合,可以简称为“健康新7点”知识点总结谢谢参与!大家都知道,预防并发
症是糖尿病管理的终极目标,只有原来并发症我们的美好生活才有保障,今天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如何预防并发症。糖尿病是一种进展性疾病,
陪伴终身,长期高血糖状态会导致慢性组织、器官的损害,从而出现各种慢性并发症。如图所示,老王被诊断为糖尿病后,如果不加以控制,随着病
情进展,会慢慢出现心血管并发症、脑血管并发症、肾脏并发症、眼部并发症、和糖尿病足,最终可能因为这些严重并发症而过上轮椅生活。可见,
长期高血糖严重损害了他的健康和生活。今天的主要内容分3部分,分别是:首先给大家介绍一下糖尿病急性及慢性并发症的分类如下:
再来分别介绍一下急性并发症的临床表现和危害,首先看一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尿病高渗综合征的表现如下:糖尿病乳酸性酸
中毒的表现如下:糖尿病的急性并发症的临床表现危重,所以预防非常重要:要保持良好的血糖控制预防和及时治疗感染及其他诱因加
强糖尿病教育增强患者和家属对急性并发症的认识严格掌握双胍类药物的适应征,尤其慎用苯乙双胍,如降糖灵得了糖尿病,如果
血糖长期控制不好,就容易发生并发症,而并发症是可以累及全身的。如图所示,从头到脚,糖尿病可累积身体各个器官、组织。比起正常人患病,
糖尿病病友患这些疾病的风险大大升高。有研究数据显示,糖尿病患者中每10个人中就有8人死于心血管事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也比较多见。另
外还有糖尿病神经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及糖尿病足病等等。预防并发症保障好生活糖尿病教育新概念起始7=
起始携手7=一起达标7=达标目标选择胰岛素,重获健康的新起点与患者在一起,携手改变糖尿病通过升级、调整剂量、优
化治疗方案,实现达标健康新点改变患者糖尿病认知及自我管理的系列教程合理用药科学饮食加强监测有效运动正规教育心
理健康预防并发症糖尿病的进程肾脏并发症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2型糖尿病未控制状态下的自然进程图
眼部并发症糖尿病足诊断为糖尿病本次课程内容简介糖尿病并发症分类远离并发症需血糖早达标并发症的早期表现及应对措施
123糖尿病并发症分类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血糖高渗综合征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神经病
变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糖尿病足病心脑血管疾病一.急性并发症二.慢性并发症及合并症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
中华糖尿病杂志.2014;6(7):447-498分秒必争!急性并发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的特点血糖及酮体:血糖一
般在16.7~33.3mmol/L尿糖、尿酮体阳性或强阳性,血酮体增高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中华糖尿病杂志.
2014;6(7):447-498中国高血糖危象诊断与治疗指南.中华糖尿病杂志2013;(5)8:449-461诱因:各种感
染、应激状态、胰岛素治疗中断或剂量不足、大量高糖高脂食物的摄入等,1型糖尿病有发生DKA的倾向表现:起病急急性并发症—高血糖高
渗综合征(HHS)的特点诱因:与酮症酸中毒类似,但同时伴有饮水障碍,多见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表现:起病隐匿、缓慢,早期容
易被忽视严重高血糖(≥33.3mmol/L)而无明显酮症酸中毒血浆渗透压显著升高(≥320mOsm/L)出现脱水(如皮肤粘膜
干燥、眼球下陷,脉快而弱,血压下降、四肢厥冷)和意识障碍预后不良,病死率为DKA的10倍以上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
版).中华糖尿病杂志.2014;6(7):447-498中国高血糖危象诊断与治疗指南.中华糖尿病杂志2013;(5)8:449
-461大家都知道,预防并发症是糖尿病管理的终极目标,只有原来并发症我们的美好生活才有保障,今天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如何预防并发症。
糖尿病是一种进展性疾病,陪伴终身,长期高血糖状态会导致慢性组织、器官的损害,从而出现各种慢性并发症。如图所示,老王被诊断为糖
尿病后,如果不加以控制,随着病情进展,会慢慢出现心血管并发症、脑血管并发症、肾脏并发症、眼部并发症、和糖尿病足,最终可能因为这些严
重并发症而过上轮椅生活。可见,长期高血糖严重损害了他的健康和生活。今天的主要内容分3部分,分别是:首先给大家介绍一下糖尿病
急性及慢性并发症的分类如下:再来分别介绍一下急性并发症的临床表现和危害,首先看一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尿病高渗综合征的
表现如下: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的表现如下:糖尿病的急性并发症的临床表现危重,所以预防非常重要:要保持良好的血糖控制预
防和及时治疗感染及其他诱因加强糖尿病教育增强患者和家属对急性并发症的认识严格掌握双胍类药物的适应征,尤其慎用苯乙双胍,如降糖
灵得了糖尿病,如果血糖长期控制不好,就容易发生并发症,而并发症是可以累及全身的。如图所示,从头到脚,糖尿病可累积身体各
个器官、组织。比起正常人患病,糖尿病病友患这些疾病的风险大大升高。有研究数据显示,糖尿病患者中每10个人中就有8人死于心血管事件。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也比较多见。另外还有糖尿病神经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及糖尿病足病等等。下面就详细说说糖尿病几
大主要的慢性并发症及其早期应对措施。先说说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心脑血管并发症是2型糖尿病最常合并的大血管并发症,也是导致病友死亡
的主要因素,所以心脑血管疾病常被称为糖尿病的第一“杀手”,糖尿病患者脑卒中(中风等)发病率为非糖尿病患者的2~4倍。心血管疾病的主
要表现有胸闷、胸痛、压榨沉重感,严重者出现心肌梗死、心衰;脑血管疾病的主要表现有头晕、肢体麻木,严重者造成脑血管堵塞、破裂引起瘫
痪甚至死亡。那么,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的早期应对措施都有哪些呢?1.健康饮食,坚持运动,保持合理体重,2.控制食盐摄入量,
每日少于6克(1啤酒瓶盖),3.避免高脂饮食,定期监测血脂,4.明确血压控制目标,定期测量糖尿病患者应控制在140/80mm
Hg以内,5.遵从医嘱,合理使用降糖、降脂、降压药物,最后,重要的一点是保持血糖达标糖尿病肾病是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在我国尿
病人群中糖尿病肾病的患病率达到20~40%,是造成肾功能衰竭的最常见原因之一,糖尿病病友病程达10-20年后,约半数以上病友出现不
同程度的蛋白尿,肾脏早期损害会出现先微量蛋白尿,肾脏损害加重后会出现大量蛋白尿,最终发生肾功能衰竭。糖尿病肾病的早期应对措
施包括:要经常检查肾功能,尿蛋白定性、24小时尿蛋白定量检查,并注意监测血压,血压应在140/80mmHg以下,定期做眼底检查;有
条件时,应做尿微量蛋白测定和β2-微球蛋白测定,以早期发现糖尿病性肾病;尤其注意血糖保持达标,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以下。糖
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最主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导致成人失明的主要原因,在2型糖尿病成人患者中,20~4
0%出现视网膜病变,8%视力丧失。它的主要症状是:视物模糊,视力减退;眼前黑影,眼底黄斑受损,双眼视野缩小,严重者发生失明。
对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早期应对措施有:定期到正规医院做眼科检查,建议每年1次,检查包括:视力检查,眼底检查等;尤其注意需将血糖
控制在达标范围内,血压控制在130/80mmHg以下;另外,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如限制高糖高脂饮食等。糖尿病神经病变,因人体
神经遍布全身,因而病变表现多样。它是最常的慢性并发症,其发生与糖尿病病程和血糖控制不佳相关,类型包括中枢神经病变和周围神经病变,以
周围神经病变常见。周围神经病变中又以远端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变和自主神经病变多见。远端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变表现为双手或双足的疼痛、
麻木、感觉异常;自主神经病变临床变现为恶心、呕吐(胃轻瘫),排尿困难(尿潴留),便秘或腹泻,直立性低血压,心悸或心动过缓,出汗异常
等严格控制好血糖是防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首要前提,同时血压、血脂、减重等综合治疗也很关键,故在糖尿病神经病变早期做到严格控
糖,戒烟、限酒,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筛查,做到早期防治。糖尿病足是最严重、治疗费用最高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之一,轻则发
生足溃疡、足坏疽,重则截肢,糖尿病下肢截肢的相对危险性是非糖尿病的40倍,糖尿病患者截肢中大约85%是由足溃疡引发的。糖尿病
足的临床表现:糖尿病足患者的临床表现与五个方面病变有关:神经病变、血管病变、生物力学异常、下肢溃疡形成和感染。1.由于神经病变,
患肢皮肤干燥,因下肢缺血而表现为皮肤肌肉萎缩,皮温下降发凉,色素沉着;2.由于神经病变使双下肢肢端刺痛、麻木、感觉迟钝或丧失,呈
袜套样改变,脚踩棉絮感3.因肢端营养不良,肌肉萎缩,屈肌和伸肌失去正常的牵引张力平衡,使骨头下陷造成趾间关节弯曲,形成弓形足、槌
状趾、鸡爪趾等足部畸形,或出现胼胝,俗称茧;4.当行走时容易感到疲乏,甚至疼痛,最典型的症状是间歇性跛行,休息痛,下蹲起立困难。
5.当病人患肢皮肤有破损或自发性起水泡后被感染,形成溃疡、坏疽或坏死,伤口往往不容易愈合。病情发展到糖尿病足时治疗会
很困难,病人往往花费很多,而且效果不很理想。如果早期进行有效预防,则对于阻止病情进展非常有效,糖尿病足的早期应对措施包括:1.定期
检查是否有糖尿病足的危险因素,如既往有足溃疡史,有周围神经病变和自主神经病变和(或)缺血性血管病变,有周围血管病变,足部畸形(如鹰
爪足、压力点的皮肤增厚、Charcot关节病)和胼胝,有糖尿病的其他慢性并发症(严重肾脏病变,特别是肾功能衰竭以及视力严重减退或失
明),鞋袜不合适等。2.定期去除和纠正容易引起溃疡的因素;3.进行糖尿病足的保护:每天检查脚,特别是足趾间;有时需要有经验的人
来帮助检查足;定期洗脚,用干布擦干脚,尤其是擦干足趾间;洗脚时的水温要合适,低于37℃;不宜用热水袋电热器等物;品来直接对足部进行
保暖;避免赤足行走;避免自行修剪胼胝或用化学制剂来处理胼胝或趾甲;穿鞋前先检查鞋内有否异物或异常;不穿过于紧的或毛边的袜子或鞋子;
对于干燥的皮肤可以使用油膏类护肤品;每天换袜子;不穿高过膝盖的袜子;水平地剪趾甲;由专业人员修除胼胝或过度角化的组织;一旦有问题,
应及时找到专科医生或护士寻求帮助。4.穿合适的鞋袜,5.另外,保持血糖达标也非常重要讲了这么多,有效预防糖尿病的并发症要做
到哪些呢?归根结蒂,为了预防这些并发症的发生或延缓其发展,我们就要在早期保持血糖达标,那么血糖达标有哪些方法呢?我们知道,糖
尿病的综合治疗离不开五驾马车:饮食是基础,药物是武器,教育是核心,运动是手段,监测是保障。以上向各位病友主要介绍了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危害及应对措施,归根结蒂,为了预防这些并发症的发生或延缓其发展,我们就要在早期保持血糖达标,那么血糖达标有哪些方法呢?我们知道,糖尿病的综合治疗离不开五驾马车:饮食是基础,药物是武器,教育是核心,运动是手段,监测是保障。另外,加上心理健康和及时预防并发症,成为了我们防治糖尿病的健康新7点。下面就向大家介绍健康新7点的含义:7代表达标:《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征求意见稿)中将糖化血红蛋白(HbA1C)控制目标调整到小于7.0%!7代表起点:如果您血糖未达标,可向医生咨询起始胰岛素的治疗或调整剂量,实现达标,开启生活新起点!7代表幸运:借用这个国际幸运数字,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享受幸福生活!所以,健康新7点也可以总结为五驾马车是治疗的基础,心理健康是重要的前提,而预防并发症是糖尿病综合管理的终极目标。我国指南明确指出,2型糖尿病患者一般经过较大剂量多种口服药物联合治疗后HbA1c仍>7.0%时就可以考虑启动胰岛素治疗。控制血糖达标,就要请病友们记住几个关键的数值:空腹血糖应控制在4.4~7.0mmol/L之间,非空腹血糖应在10.0mmol/L,糖化血红蛋白﹤7.0%。研究发现,糖化血红蛋白每降低1%,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也随之明显降低。如,糖化血红蛋白降低约1%时,卒中风险降低12%,心梗风险降低14%,糖尿病相关性死亡降低21%,微血管并发症降低37%,截肢/致命外周血管病风险降低43%。而胰岛素可以帮助大家尽早降低糖化血红蛋白,从而尽早降低并发症的风险。讲了很多内容,相信您也应对糖尿病及糖尿病综合管理有一个大体的认识了。下面我来简单总结一下所讲的内容:谢谢您的参与。
献花(0)
+1
(本文系名天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