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6)万病归宗论(二)

 johnney908 2015-02-09

万病归宗论(二)

人体五脏功能对疾病发生及其症状反应的影响

2.1  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取决于人体的五脏功能状态

   中医的脏腑理论早已明确了五脏六腑的功能所主,把人体整体系统分别划归于五脏的功能主司,五脏分别统管人体全身的各种系统、器官、组织和系统,五脏系统包括脏腑器官、经络腧穴、神经组织、骨骼筋脉、肌肉皮肤、毛发孔窍、四肢头面、五官百胲等方面,一切疾病的发生部位、病理变化、疾病转归及其症状反应无不包含其中,尽归五脏所统。五脏功能之间,相互生克,制化为用,和合平衡,人欲与天地相应,与万物同化,天人合一,变化无穷。只要天地万物自然规律不变,人之五脏功能运动也将永恒。

                           

2.2  疾病的症状和反应是由五脏生理功能所决定的 

    笔者认为,任何疾病的发生都必须借着机体亏虚的状态和脏腑功能运动失序的内环境才能致生。而人体的脏腑功能运动,不但是化生人体各种精微物质和气血津液的动力源泉,也是维持生命运动、防御疾病发生、对抗疾病反应的主动力。人体生命运动的根本未变,人体的脏腑功能未变,人类的生理活动基本未变,所以说人体对疾病在发生、发展、演变与转归时所产生的对抗作用,以及在对抗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各种症状也基本不变。

    人体的五脏六腑功能及其对抗疾病的方式和方法仅有五大类型,其表现也只有数十余种,尽管疾病种类数以万计,但一切症状的表现,无一不是脏腑功能对抗性的反应,其症状总是固定在五大类型数十种之中。

究其原因,五脏六腑是人体生理功能与病理变化的物质基础。人体的健康与否取决于五脏功能活动是否正常,而五脏功能活动的是否正常取决于五脏阴阳是否平衡。如肾藏精,主气化,为一身精气之根本;心主血,司神明,为五脏神志之总督;肝藏血,主疏泄,是气机疏调之根本;脾合胃,主运化,为气血化生之源泉;肺主气,司呼吸,为气机宣降之保证。无论外感六淫、内伤七情、饮食劳倦,所伤者,无非脏腑。故临床治疗,从调理五脏阴阳入手(虽有六腑,因六腑与五脏相为表里,同属五行,故可合并考虑),可达调和表里、调和虚实、调和寒热、调和气血、调和营卫、调和三焦、调和津液、调和经络之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