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恩替卡韦预防性抗病毒治疗可减少乙肝病情控制的淋巴瘤患者HBV再激活发生率

 水共山华 2015-02-09

随机对照试验报告指南流程图

恩替卡韦(ETV)预防治疗组和对照组 HBV 再激活发生率和 HBsAg 血清学转换率

研究要点:
 

  • 本研究为随机对照临床试验,预防治疗组在淋巴瘤患者化疗开始前至结束后 3 个月给予恩替卡韦预防治疗,对照组在 HBV 再激活和 HBsAg 血清学转换时接受恩替卡韦治疗。
  • 恩替卡韦预防性抗病毒治疗有助于防止乙肝病情得到控制的淋巴瘤患者因利妥昔单抗化疗所致的 HBV 的再激活。


细胞毒性药物或免疫抑制剂的广泛使用,使 HBV 再激活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对于乙肝病情已得到控制的淋巴瘤患者,在基于利妥昔单抗化疗前,预防性抗病毒治疗对于预防 HBV 再激活的作用尚不清楚。来自台北荣民总医院的 Yi-Hsiang Huang 博士等对此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认为:恩替卡韦预防性抗病毒治疗有助于防止乙肝病情得到控制的淋巴瘤患者因利妥昔单抗化疗导致 HBV 的再激活。该结果在线发表在 2013 年 6 月 17 日的《临床肿瘤学杂志》(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上。

研究中,80 例乙肝病情已控制的 CD20+ 淋巴瘤患者随机分配为预防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化疗前至化疗完成后 3 个月接受恩替卡韦 (ETV) 预防治疗 (n = 41),或化疗开始后出现 HBV 再激活和 HBsAg 血清学转换后,接受恩替卡韦治疗 (n = 39)。

研究结果发现,平均随访 18 个月中,预防治疗组有 1 例 (2.4%) 患者出现 HBV 再激活,对照组中有 7 例 (17.9%) 患者出现 HBV 再激活。对照组患者在化疗后第 6、12 及 18 个月时的累积 HBV 再激活率分别为 8%、11.2% 和 25.9%,而恩替卡韦预防治疗组化疗后第 6、12 及 18 个月时的累积 HBV 再激活率则分别为 0%、0% 和 4.3%。

对照组患者中,有 4 例 (50%) 患者在 HBV 再激活后发生 HBsAg 血清学转换。对照组患者在化疗后第 6、12 及 18 个月时的累积血清转换率分别为 0%、6.4% 和 16.3%,该结果显著高于恩替卡韦预防组患者。可检出或不可检出病毒载量的患者都可能会出现 HBV 再激活及 HBsAg 血清转换。

研究结果表明:化疗前未检出 HBV 病毒载量并不意味着不会发生 HBV 再激活。对于乙肝病情已经控制的淋巴瘤患者,恩替卡韦抗病毒预防治疗可潜在预防因利妥昔单抗相关化疗引起的 HBV 再激活的发生。

研究背景:

全球约有 3.5 亿人感染 HBV,虽然大多为非活动性携带者,但免疫抑制剂或细胞毒性药物化疗导致 HBV 再激活的情况并不少见,是 HBV 携带者潜在的生命威胁。HBV 感染相关的癌症患者在细胞毒性药物化疗期间可发生 HBV 的再激活。大量的随机对照试验一直专注于淋巴瘤的研究。乙肝病情稳定的淋巴瘤患者是否应在利妥昔单抗为主的化疗方案治疗前常规接受抗病毒药物预防治疗?基线病毒载量检测不到的或非常低的的患者中延迟的 HBV 再激活的发生率如何?

针对上述问题,本研究旨在确定基于利妥昔单抗治疗相关的 HBV 再激活的发生率,以及恩替卡韦在乙肝病情稳定的 CD20+ 的淋巴瘤患者中预防 HBV 再激活的作用。本研究 HBV 再激活的定义按照美国肝脏疾病研究协会( AASLD )指南标准,恩替卡韦预防治疗的持续时间遵循亚太肝脏疾病研究协会 (APASL) 指南。

本研究发现:①30 例(37.5%)乙肝病情稳定的淋巴瘤患者有隐匿性 HBV 感染,可见病情稳定的乙肝患者也有隐匿性 HBV 感染,当患者免疫功能低下时,再激活变得常见。②HBV 再激活和 HBsAg 血清学转换通常发生化疗结束后期。③抗病毒药物预防治疗可扩大到 HBcAb+ 的患者,以减少 HBV 再激活的风险;对于乙肝病情稳定的淋巴瘤患者,应在开始化疗治疗后定期监测 HBV 病毒载量至少 18 个月。

总之,累积的 HBV 再激活发生率和 HBsAg 血清转换率都证实,在乙肝病情得到控制接受基于利妥昔单抗化疗的淋巴瘤患者中,恩替卡韦预防抗病毒治疗可获得理想的治疗终点,可有效减少 HBV 再激活发生的风险。
 

查看信源地址

编辑: infect00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