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何看景不如听景

 额玖安人 2015-02-09

为何看景不如听景

 

中国有一句流行语叫“看景不如听景”,我试了几次,本想扭转这个说法,可现在看来此语还是颇有道理。

众所周知,北京天安门是人们心目中最雄伟最壮观的建筑,“我爱北京天安门,天安门上太阳升”一句歌词,更激发了人们对天安门的向往和敬慕。

可当我第一次看到天安门时,原来如此,也就是一般的高大建筑罢了,只不过它的“声望”远远超过了建筑物本身而已。特别是当我登上城楼后,看到的一切也就是一座普通的古代城楼装饰,冲淡了以前在我心目中的那种神秘感……。不可否认,政治色彩和精神力量的影响也在围绕着某些特有的景色转圈,人们有时很难一下子跳出这个圈子去客观欣赏美景,冷眼看待世界。

有人说“洛阳牡丹,闻名天下”,故而,每年牡丹盛开季节,国内外游客云集洛阳观赏牡丹。我也凑过一回热闹,结果大失所望。洛阳的牡丹确实品种多一些,栽种的多一些,可也就是那么回事,因为我所看到的菏泽、西安等地的牡丹与其一样鲜艳、一样芬香,分不出有何两样。

还有,我国江南有一个周庄,多少年无人问津,可当一外国记者在那里拍了一张照片发表之后,引起了轰动。国内外游客又是蜂拥而至,小小的周庄应接不暇,生意红红火火。我就慕名去了一趟,坐了一次小船,周游了小庄子一圈,看了看过去一些富豪的宅院,没感到有什么特别的,也不像传说中那么“邪乎”。

奇怪,所谓的美景一般最早都不是从当地人间传说的,而是由外地人到处宣传的,这可能也就应了那句古诗:“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其山中”。宋代周敦颐在《爱莲说》里有句名言“只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用此来形容此事恐怕再贴切不过了。

如果说“只可远观而不可亵玩”对人们是一个诱惑,那么,“每一个诱惑都是一个潘朵拉的盒子。我们千万不要因为欲满足自己的好奇心而将这些东西一一打开。否则,我们失去的不仅是心愿的破碎,我们还会将自己那颗炽热过度心在冰冷的现实中冰炸掉!”

其实,看景不如听景,还有其它几个原因:

一是人们传说中的语言加工,有夸大的、有增色的,也有虚拟的,甚至还有想象的,统统加在一起,形成了一个传说。

二是各人看待事物的方法不同,见解和欣赏角度以及距离不同(所谓“距离产生美”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从而得出的结论不同,传说的内容当然也就不同了。

三是景色是客观存在,其真实性不容随意改变;而听到的描述仅仅是语言的传送,有一定的随意性和可变性,需要人们仔细甄别,不能全信,也不能不信,只能取其真实的东西,抛弃虚构或者夸大的部分。

由此,我联想到人们在具体工作和社会生活中,同样需要全面了解、客观分析、冷静对待、妥善处理,千万不能人云我云随大流,糊里糊涂做傻事。

现在,有时候亲眼看到的都不一定真实,何况是听到的?!

狐狸唱一个反调,“听景好”。 

理由很简单,既省钱又省力。
 带团旅游的导游说:现在游客旅游:上车睡觉、下车尿尿、景点拍照,没听讲解,回家别人问,啥都不知道。  验证,看景不如听景这一观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