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竹枝词
南宋杨万里有《峡山寺(即今清远飞来寺)竹枝词》、明代宋征璧有《潮州竹枝词》、清代王士祯有《广州竹枝》、彭孙遹有《岭南竹枝词》、杭世骏有《珠江竹枝词》、李调元有《南海竹枝词》、李文藻有《广州竹枝词》、杏岑果尔敏有《广州土俗竹枝词》等。有专咏广州西关八座桥的《西关八桥竹枝词》(蔡士尧),专咏七夕的《羊城七夕竹枝词》(汪瑔),专咏荔枝的《岭南荔枝词》(谭莹),专咏妓馆的《羊城青楼竹枝词》《佚名》,专咏捞蚬的《广州捞蚬竹枝词》(黄孝舆),专咏种花卖花的《花田竹枝词》(陈官)和《花渡头竹枝词》(潘有为)等。 王士祯《广州竹枝词》 潮来濠畔接江波,鱼藻门边净绮罗。 两岸画栏红照水,__船争唱木鱼歌。
海珠石上柳阴浓,队队龙舟出浪中。 一抹斜阳照金碧,齐将孔翠作船篷。
梅花已近小春开,朱槿红桃次第催。 杏子枇杷都上市,玉盘三月有杨梅。 写岭南春天的花果品种繁多。
屈大均的《广州竹枝词》 边人带得冷南来,今岁梅花春始开。 白头老人不识雪,惊看白满越王台。
洋船争出是官商,十字门开向二洋。 五丝八丝广缎好,银钱堆满十三行
彭孙遹《岭南竹枝词》 妾家溪口小回塘,茅屋藤扉蛎粉墙。 记取榕荫最深处,闲时来过吃槟榔。 写出南方人烧蚌壳灰刷墙的习俗,也写出槟榔这种南方特有之果。
李调元《南海竹枝词》 谁家心抱喜筵开,迎得花公结彩来。 不识疍歌定谁胜,隔帘催唤打糖梅。 写南方嫁娶之事。粤人称“新娘”为“心抱”。“疍歌”又称“咸水歌”、“木鱼歌”,是一种流行于中国南方广州方言区域的民间演唱形式。
岭南竹枝词2
光绪元年(1875),广州地区曾进行了一次以“羊城竹枝词”为题的征诗活动,参加者多达142人,女性作者有数人。诗共489首,后结集成书,于光绪三年由马溪吟香阁出版。全书共二卷,颇多佳构。下面仅从上述谈风土方面的内容,摘抄一些,以见羊城的地方特色。如吴炳南所作的: 越王台下种相思,种得相思子满枝。 采采相思寄何处?相思愁煞次春时。 诗为恋歌,既有风景地名,又有南国特有的植物相思子,很有地方色彩。
又如刘玉山所作的: 十里泮塘烟雨霏,采莲惊散鸳鸯飞。 莲藕开花郎远去,莲蓬结子郎未归。 这首亦是情歌。既点出蔬果种植地泮塘,又点出“泮塘五秀”之一的莲藕。“开花”、“结子”二句,寓意极深。
又如署名亦韵主人的作品: 泮塘夏日荔初红,万树虬珠映水浓。__ 消受绿天亭一角,乱蝉声飏藕花风。 此诗纯写泮塘夏日风光,除写了藕花之外,还着意写荔熟蝉鸣,这正是南国特有的风光。
又如胡鹤的作品:__ 双桨花船春浪微,隔江晴雨杂烟霏。__ 朝朝摇出大通滘,饱看花田春色归。 大通滘和花田均在珠江南岸,每天早晨卖花人以船载花过江北,康熙、乾隆年间的何梦瑶在《珠江竹枝词》中也有类似的描写: 看月人谁得月多?湾船齐唱浪花歌。__ 花田一片光如雪,照见卖花人过河。 诗中的浪花歌即咸水歌。花田一带种素馨、茉莉为多,一望雪白,故有花光照人之说。
嘉庆、道光年间的黄子高,他的竹枝词则是写种瓜不如种花好的: 黄蜂队队雀查查,辛苦年年为种瓜。__ 悔不庄头村里住,一生衣食素馨花。 庄头村,即花田,以种花为业。至今此地犹有花农。在众多的岭南花木中,红棉(即木棉)最有特色,
署名白云樵子的竹枝词写道: 茉莉鸡冠又刺桐,四时花木记南中。 上红棉十丈荼火,尚见炎州霸气雄。 木棉树躯干高标,花红如血,人称英雄树。此诗末二句颇能写出木棉的气氛。
疍民浮家泛宅,居于水上,故咏及疍民时,大都离不开水。如余立勋的竹枝词: 妾住珠江隔岸遥,浮家日日鼓兰桡。__ 娇儿生怕痴沉水,买个葫芦缚半腰。 疍民以舟为家,为恐小孩失足坠水,故于腰间系一葫芦,以作救生之用。此景在解放初仍见,后疍民全部上岸居住,在江边便不见此景了。
岭南竹枝词3
写到疍民时,往往都带及疍歌。如植桂堂的一首写道。 月照珠江画不如,几家多在柳阴居。__ 饭余无事推篷出,斜枕船头唱木鱼。 木鱼,即木鱼歌。此诗末二句写动作姿势,极具神韵。
又如张半草的一首: 渔家灯上唱渔歌,一带沙矶绕内河。 阿妹近兴咸水调,声声押尾有兄哥。 咸水调,即咸水歌。男女对唱时,女方于歌词末尾带“兄哥”二字,悠长舒缓,别有韵味。__ 在《羊城竹枝词》中,吟咏岭南饮食风俗的内容不少。如署名莲船女史的竹枝词: 响螺脆不及蚝鲜,最好嘉鱼二月天。__ 冬至鱼生夏至狗,一年佳味几登筵。 广东人旧喜在夏至时吃狗肉,在冬至时吃鱼生,故有“冬至鱼生夏至狗”之句。下面汪兆铨的一首是专咏食鱼生的: 冬至鱼生处处同,鲜鱼密切玉玲珑。__ 一杯热酒聊消冷,犹是前朝食脍风。 所谓食鱼生,指把鱼肉切成双飞薄片蘸酱料生食。
又如胡鹤的竹枝词: 野芋山姜杂土薯,田螺坦蚬软虾菹。__ 只须一味禾花雀,不数珠江马鲚鱼。 诗中列出芋、姜、薯、螺、蚬、虾多种食物,并特别标举禾花雀。 禾花雀,为珠江三角洲的特产,每逢水稻扬花时,禾花雀便大量出现,其味极为鲜美。除禾花雀外,禾虫也是广东特有的佳美食品。
《羊城竹枝词》咏禾虫之作不少,从中可见这种南方美食的生长及上市情况。如倪鸿所写的:__ 青到坟头遍草皮,纸钱飞上白杨枝。__ 禾虫几市婆诃叫,又是人间闭墓时。 这一首写清明过后禾虫开始上市。
又如署名莲舸女史的作品: 禾虫晚市论肩挑,佳瑞犹传玉雪飘。__ 白撞雨过新稻熟,个钱升米入童谣。 这一首写白撞雨后新稻熟,禾虫亦随即上市。
又如彭干材所写的: 黄鳝乌鱼满钓船,芦花深处飏炊烟。__ 明朝又有禾虫出,傍晚红云散碧天。 此写傍晚天上现出红云,第二天禾虫便会大量游出。俗所谓“天红红,买禾虫”也。黎箕垣的竹枝词亦有相同的描写: 梅花风到楝花风,水母王瓜入市中。__ 笑指天红云色艳,明朝相约买禾虫。 屈大均谓禾虫网得后,“得醋则白浆自出,以白米泔滤过,蒸为膏,甘美益人,盖得稻之精华者也”。但自从稻田使用化肥农药后,禾虫难以生长,便不易食到这种美味可口的食品了。不过,近年有人工养殖,可补此憾。
岭南竹枝词4
又如署名雪里芭蕉馆所写的:__ 斫脍烹鲜说漱珠,风流裙屐日无虚。__ 消寒最是围炉好,买尽桥边百尾鱼。 这一首着意写冬天围炉食火锅(粤人称“打边炉”)。粤人的火锅中,鱼是主要食品,故有“买尽桥边百尾鱼”之句。
有关吟咏去漱珠桥食海鲜的竹枝词,最早见于乾隆、嘉庆年间李遐龄的《和谭康侯珠江柳枝词》。诗中写道:__ 疍女风中捉柳花,漱珠桥畔绿家家。 海鲜要吃登楼去,先试河南本色茶。 李遐龄活动的时间距光绪元年近百年,可见漱珠桥一带的食肆兴旺已久。
广东清人竹枝词曰: 响螺脆不及蚝鲜,最好嘉鱼二月天, 冬至鱼生夏至狗,一年佳味几登筵。 把广东丰富多样的烹饪资源淋漓尽致地描绘了出来。
另有倪鸿在《广州竹枝词》中,写人们是专程撑船去漱珠桥食海鲜的:__ 花季如雾酒如潮,近水高楼月可招。__ 买醉击鲜来往熟,一篙撑过漱珠桥。 类似的描写还有陈廷选的“正好鲥鱼三月暮,泊舟来傍漱珠桥”,邓凤枢的“买棹漱珠桥畔醉,沉龙(即鲟龙鱼)甘美鳜鱼鲜”等句。 活动在同治、光绪年间的女诗人梁霭(潘飞声妻),在她的《飞素集》中,有一首作品,更直接题为《漱珠桥竹枝词》的,诗中写道:__ 海鲜风味爱家乡,冰裂瓷盆切嫩姜。__ 新绿矮瓜红苋菜,桥楼春馔荐鲟鳇。
清光绪拔贡南海人胡子晋著有<广州竹枝词>云 由来好食广州称。菜式家家别样矜。 鱼翅干烧银六十,人人休说贵联升。 并附注云“干烧鱼翅每贵碗六十元。”
《羊城竹枝词)咏及岁时习俗之作亦不少,但最有特色的应数咏南海神诞及金花夫人诞的作品。南海神庙在广州东郊,俗称波罗庙,故南海神诞又称波罗诞。神诞之日,百货杂陈,人流如潮,热闹非常。其中有从水路前往拜祭的。如林象銮的诗中写道:__ 紫洞横流趁好风,波罗神庙虎潮东。__ 明朝广利王生日,开得红棉异样红。 紫洞,为艇名;广利王即南海神;庙中有高大木棉树多株,故诗中有此咏。
岭南竹枝词5
道光年间另有江仲瑜撰有44首《羊城竹枝词》,其中一首咏波罗诞的,写得比林象銮的要好,诗道: 亭名浴日祀东坡,南海神祠士女过。__ 五色纸鸡都上市,木棉红处指波罗。__ 庙前小丘上有一座浴日亭,亭内石碑上刻有苏东坡的诗。神诞期间,有乡人出售五色纸鸡,名波罗鸡。波罗庙中的木棉树极古老壮伟,咏波罗庙者多有咏及。珠江南岸的金花庙论奉金花夫人,庙旁塑有神姨像。妇人求子,多以红绒线系于姨臂。
林象銮的竹枝词中,有一首是咏金花庙的: 疍户生涯托水涯,但求生女莫生儿。__ 河南有个金花庙,庙侧桃花子满枝。 咏金花庙的,多咏求子,此诗前二句以疍户起咏,却一反求子的旧俗,反欲生女,句意颇新。盖因疍家已厌浮家泛宅的漂泊生涯,故欲生女,以便嫁上陆地居住,欲谓之“嫁上岸”。咏神祠神诞的竹枝词,多带封建迷信色彩,虽亦可见岁时习俗的特色,一却是意义不大。
在谈到《羊城竹枝词》的地方特色时,有两点要特别谈一谈。一是有关吟咏“十三行”的,二是有关反映近代反帝斗争的。十三行为清代广州洋货行的集中地,曾经盛极一时。朱树轩的竹枝词写道: 番舶来时集贾胡,紫髯碧眼语喑呜。__ 十三行畔搬洋货,如看波斯进宝图。 诗写中外通商,可见广州对外贸易的特殊地位。在竹枝词中最早咏及十三行的,当数屈大均《广州竹枝词》中的第四首: 洋船争出是官商,十字门开向二洋。__ 五丝八丝广缎好,银钱堆满十三行。
鸦片战争时期,帝国主义的侵略,激起广东人民的愤恨,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表现了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这种精神,在《羊城竹枝词》中也有反映。梁芳田的作品写道: 飞凫一鼓去如风,夫婿家家亦自雄。__ 我愿郎君起舞剑,斩鲸直出虎门东。 《羊城竹枝词》成书于光绪三年,距鸦片战争不远,故书中有此反帝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