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忆安:新少年中国说

 西家泉 2015-02-10

新少年中国说

 

张忆安:新少年中国说

就在刚才,我正在奋笔疾书,赶一篇很重要的稿子时,听到一件事。一个年轻人跟自己的长辈发生了严重争论。长辈说,今天中国的一切都是西方带来的,中国永远也比不上西方。

 

这个年轻人觉得这种说法很不正确。试图跟长辈讲道理,但被长辈鄙视了。长辈认为这个年轻人不配跟自己争论,因为他什么都不懂。

 

然而,今天的年轻人们,真的是什么都不懂吗?中国的一切,真的都是西方带来的吗?中国真的永远也赶不上西方吗?

 

历史曾经是什么样子?在西方人仍然处于野蛮和蒙昧之中,分成无数弹丸小,互相征讨,以杀戮为耕作,以抢女人、抢财宝为能事,把四处掠夺的流寇看作英雄的时候。东方文明已经摆脱了低水平的循环,西周王室开始着手建立统一的文化和制度。

 

不错,我们并不特殊,我们也是普通的人。是独特的地缘形势造就了早期的中华文明。因为中国存在两条横贯国土的超级河流——黄河和长江。只有治理好这两条河流,华夏民族才能免于洪水肆虐之苦,只有控制这两条河流,中央王朝的政权才能稳定。

 

张仪出使楚国,威胁怀王说,如果秦军浮江而下,几天就能兵临楚国都城,智士不及谋,勇士不及怒。于是楚王屈服了。横贯国土的大河,决定了中国天然有着统一的需求,要么上游利用河流征服下游,要么下游发起逆袭,解除威胁。因此,在距今两千多年以前,中国统一了。而当时的西方却没有这种必然性,雄极一时的罗马在扩张到顶点之后,迅速衰落并分裂了。欧洲从此陷入千年黑暗之中。

 

在那以后,世界开始进入一种常态:东方帝国步履踟躇,每隔一段时间,社会秩序会发生崩溃。但我们艰难而稳定的发展着。与此同时,我们挖出地下的土,摘下树上的叶子,把它们变成瓷器、丝绸和茶叶,向西方销售。

 

被西方称为中东的地区,也崛起了一个又一个文明,更替着一个又一个王朝。他们在做转口贸易。而贸易的终点就是西方。

 

西方没有适当的产品,却又倾慕从东方来的制成品。他们的贵族只能年复一年、代复一代的剥削自己的农奴,榨干农奴最后一点点血汗,用这些血汗去换取一件舒适的丝袍、一套精美的瓷器或者一磅历经万里而来,按照东方的标准已经是陈到不能喝的茶叶。

 

在那个时代里,西方的衰弱和穷困是刻入骨髓、融入血液的。一个很简单的事例就能证明:在全世界进入大航海时代的时候,东方的中央王朝组织了规模庞大到令人目眩神驰的舰队。当郑和的舰队出现在海面上时,龙王和波塞冬也会颤抖,因为地球的海洋从来没有负载起那么多、那么大的舰船。

 

而西方呢?西班牙女王卖掉自己的王冠,为哥伦布凑钱,也不过换回了三艘百来吨的小船。连郑和舰队里最普通的舰艇也要比他的船大得多。三艘加在一起,还不到郑和旗舰的一个零头。

 

哥伦布驾驶这三艘只适合近海航行的小艇,义无反顾的出发了。他是要去干什么呢?是去寻找东方,寻找传说中富饶美丽的东方。在当时西方人的脑海中,东方就是天堂。

 

东西方文明发展的分界点就在这里。之后西方高歌猛进,东方却渐渐消沉。何以如此?是西方人更加锐意进取,东方人保守懦弱吗?不是的。郑和航海所到之处,没有任何地方比中原更富裕,没有任何地方值得占领,甚至很难找到值得我们多看一眼的货物。

 

郑和只能带上当地各种稀奇古怪的东西,回国向天子复命。以证明自己确实远航了,没有在半路上停下来偷懒。这之中主要包括各种香料,还有中原看不到的野兽,比如长颈鹿。但野兽只能成为皇家玩物,中国对香料的需求也有限。中国商人向外出口制成品后,找不到适当的商品采购,无奈之下,中国人用整个明朝的时间,几乎砍光了丝绸之路上所有紫檀。

 

我们不是不想向外,但向外无利可图,为什么非要冒九死一生的风险,去蛮荒之地呢?于是刘大夏将宝船制造技术付之一炬。中央王朝停止了入不敷出的海上探险,技术倒退了,科学停滞了。

 

西方则不同。他们穷到看到任何东西都想据为己有了。并不富裕的印加王朝、阿兹特克王朝在他们看来就是肥得流油的肥羊。探险家们就地转职为强盗,为欧洲带回美洲的财宝。于是整个欧洲轰动了。无数人生的失败者抛家舍业登上任何有可能带他们渡过大洋的船只,涌向美洲,去掠夺、去杀戮、去占领。

 

征服需要更精良的武器,航海需要更大的船舶和更好的导航。欧洲的科技被激活了,快速发展着。

 

西方崛起的过程中,向中国学习了无数好的制度、好的技术。比如文艺复兴,这次开始于13世纪的文化狂潮有两个立足点。十字军从中东带回的书本、典籍确实是基础之一,但如果没有纸、没有印刷,仍然靠手抄在羊皮上流传的话,知识就无法走进下层。那么中国人发明、通过阿拉伯传入西方的造纸术、印刷术就成了西方文化发展的重要基石。

 

再比如火药和指南术,这是西方大航海、大征服的基本力量源泉。众所周知,这两项技术也是中国人率先发明并通过各种途径传入西方的。

 

再比如由君主直接任命官员统治地方的中央集权制,这种制度打破了贵族封建制,让国家力量得以凝聚起来。西方人是在中国看到了这种制度,长时间艳羡之后开始尝试的。率先开始类似尝试的法国曾在西方雄霸一时,真正将这种制度与西方贵族制度结合起来的英国,则统治海洋长达几百年。

 

西方遴选官员的考试制度,同样起源于中国的科举。

 

那么,我们的中华文明是一直不行吗?明显不是。我们是因为发展得太早、太快,超越世界太多。这并不是因为我们比西方人多一个脑袋或者多一个鼻孔,而是在独特的地缘形势逼迫下,不得已的发展。但正是因为这种超前发展,导致中国在很长一个时期里,既没有对手,也没有榜样,更加没有向外的动力。于是我们才停顿,才被超越。

 

如果,今天我们说我们的一切都是西方传入的,因此我们不行,那么历史上的西方人岂不是也应该说这种话?也应该放弃发展,自甘落后?西方的先贤们没有放弃努力,他们在穷苦困顿的环境中急起直追,最终实现了反超。我们虽然不比西方人多什么,但我们同样不比他们少什么。他们能做到的,我们为什么不能做到?不该做到?

 

更何况,今天的一切真的都是西方的吗?不错,从我们的角度看,西方文明与工业化结合得更完美。但那并不是先天造成的。西方比中国早进入工业化两百年之久,他们的文明与工业之间的磨合比我们要久得多。如果他们与工业化契合的程度还不如我们,那他们岂不是蠢得无可救药?

 

契合得好,又能怎么样呢?我们可以在技术上急起直追,同样可以在文化上迎头赶上。要知道,在前工业化时代里,中国曾经是世界上距离产业化最近的文明。

 

欧洲的贵族封建制催生了一个又一个农庄,在农庄里,领主的农奴分别承担不同工作。有人做铁匠,有人做木匠,甚至专门有人烤面包。足不出农庄,一切需求都能满足。这是典型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而中国呢?我们也有这样的时期,到南北朝,名垂千古的农书《齐民要术》中还提到,除了盐之外,农民应该能够为自己提供一切。但那时时代造成的,是门阀制、坞堡式生产结构催生的,也是典型的自给自足自然经济。

 

唐以后,进入宋代,中国基本打破了封建割据局面,实现相对完善的中央集权。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被打破了,国家逐步走入初步的市场经济。一个农民、工匠可以在集市、社赛上买到自己所需要的大部分商品,于是生产走向专业化,劳动生产率有所提高,初步摆脱了低水平的反复循环。于是我们说,南宋时期,中国出现了初步的资本主义萌芽。

 

我们的文化在产业、商业上有如此深厚的积累,仅仅是近几个世纪发展停顿,被人落下了一段而已。毫无疑问,我们完全可以再次追上甚至实现超越。更加毫无疑问的是我们的文化根本不像某些人说的那样,不适合工业化文明。

 

最后,现在的孩子们真的什么都不懂,于是没资格讨论这类问题吗?

 

那么我想问问,年长者懂得什么呢?我是七十年代初生人,对很多年轻人来说,我也是年长者。对某些在年轻人面前夸夸其谈,指责年轻人无知长辈来说,我是他们的同龄人,起码不比他们小多少。但在近六七年的时间里,我一直致力于网络文艺作品创作,曾广泛涉猎年轻人们感兴趣的领域,深入分析年轻人们的知识结构、兴趣特点。我个人以为,我应该是有资格讨论这个问题的。

 

年长者懂得什么呢?比我年长几岁的人,他们受教育的时代正好是文革,高考是1977年冬季才恢复的,在此之前的大学生称为工农兵大学生,进入大学并不是经过考试,而是地方推荐。那种学习环境中有几个孩子能按下心思,努力学习知识?因为那种受教育制度,孩子们基础根本打不好。所以即便是恢复高考之初的几年时间里,学生们的基础知识水平也非常有限。

 

现在我们可以说,后来的全民看分数确实谈不上有多么完美,但最起码让孩子们从小致力于吸收各种各样的知识。后来的孩子们在基础知识领域的扎实程度,远远凌驾于他们的前辈。那么连基础知识水平都不行的长辈们,有什么资格指责年轻人无知?仅仅因为自己痴长几岁吗?

 

年轻的孩子们呢?他们从小接受最严格的教育;他们生活在相对优越的环境里,可以拥有自己的爱好;他们所处的舆论环境宽松,可以看到各方面的资料、观点;他们成长于知识爆炸的信息时代,一个月见到的东西可能超越我们一年见到的,说不定还能超爷老一辈们的一生。

 

也许,由于年龄和阅历的关系,他们对社会对世界的认识、思辨还比较稚嫩,但我们凭什么去藐视他们,指责他们不懂呢?

 

为什么年轻人对世界的认识会跟许多长辈老一辈有那么大的不同?很简单,观察世界的立足点不同。

 

80后的年轻人,见证了中国从贫穷到富有,从弱小到强大的过程,他们相信中国能够逆袭,能够反超。90后的年轻人,他们看到的中国是在经济上超越日本的中国,是在世界上重新确立话语权的中国。这两代人,内心深处带着与生俱来的自信。我爷爷的时代里,中国在挨打;我父亲的时代里,中国在挨饿;我们的时代里,中国依旧在挨骂,在受欺负。我们这些年代的人背负着这一切,举步维艰。很多人,在改革开放大潮来临,中国国门打开的那一瞬间,被纷繁多样的世界晃花了眼,被西方的富裕蒙住了心,被列强的强大吓破了胆。膝盖一弯,跪了下去,再也没能站起来。

 

这就是为什么,时至今日,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几十年,在中国正在改变世界格局的时代,还有那么多人认为中国不行。在世界为中国文化所倾倒,侧耳聆听中国的声音时,还有那么多人认为中国文化落后

 

那些人的思想无法改变了。等待他们的只有被社会、被世界淘汰。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有能力改变中国、改变这个世界的,是现在的年轻人。年轻的弟弟妹妹们,你们不要背负我们所背负的一切。让我们承担这些吧。你们要做的,就是展开你们的羽翼,振翅高飞吧。中国的希望在你们身上,中国的未来由你们创造。

 

不要在意长辈老一代对你们的藐视和指责。走你们自己的路,做你们自己的事。你们强,中国就强;你们伟大,中国就伟大;你们成为社会的中坚,中国就是少年中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