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竹枝词创作通论(讲座稿)之三
曾建开
(三) 萍乡竹枝词创作热潮的兴起
建国前,我们萍乡历史上没几首竹枝词,除了清乾隆年间萍乡知县胥绳武写了一组《萍乡竹枝词九首并序》外,现在我们能找到的就是江梦梅的十首《萍乡新年竹枝词》。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新的萍乡竹枝词资料。建国以后至八十年代末,萍乡写传统诗词的人本来就少得可怜,更不用说是创作竹枝词了。萍乡著名已故诗人李蓁非先生也没有做过竹枝词。
1.《楚萍竹枝词》一书的问世过程
当代萍乡竹枝词始作俑者便是本人。前面说过,我最早创作竹枝词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的中期,到2004年冬,我所创作的竹枝词累计已有八十余首,在正规出版社选编的诗词集上我也发表了其中一部分竹枝词。此时,我已在二十多种大型诗词集上辑得一百多首全国范围内作者创作的竹枝词(我自己创作的竹枝词不在这个统计数字内)。
萍乡诗词学会自2003年恢复组织活动,当时已组编了两册诗词图书,一本是《萍乡当代山水诗词选》,另一本是《萍乡当代诗词选》。2005年2月19日,萍乡诗词学会在萍乡市广播电视局举行《萍乡当代诗词选》一书首发式。当日下午又召开了市诗词学会理事会。在这次理事会上,我首次提出组编《中华当代竹枝词选》一书的建议,得到副会长李汝启等人支持。但也有人提出异议,认为萍乡人出钱给外地人出书不合算。我为什么提出组编《中华当代竹枝词选》而不是组编《萍乡竹枝词选》呢?我的理由是,当时全国还没有谁选中这个课题,如果由我们萍乡来编这样一本书,就可以在全国范围内发行,能够为学会筹集一部分资金;而且通过推出这本书,也可以提高我们萍乡诗词学会在全国的知名度。
同年3月1日,萍乡市诗词学会在副秘书长姚季良家中召开了一次常务理事会会议,会议决定由本人担任《萍乡诗词》第10期和《萍乡竹枝词选》(后改为《楚萍竹枝词》)两书主编。由于一些市党政领导认为编书应突出萍乡地方特色,我提出的关于组编全国性当代竹枝词选的建议未被采纳。实际上迄这次会议时止,当代萍乡只有四人写过竹枝词,竹枝词作品不超过百首!当时,连姚茂初老师都还没有尝试过做竹枝词。另三人是谁呢?就是市文化局原副局长陈菲老师、萍矿建筑安装工程公司干部刘均、芦溪小学陈选民老师。后两位是我的朋友。我清楚得很,他们三位当初写这几首小诗时,根本就不是当竹枝词来写的,而是姚茂初老师在主编《萍乡当代山水诗词选》和《萍乡当代诗词选》两书定稿时给加上去的竹枝词标题。这就是说,在当时,萍乡实际上只有我一个人写过竹枝词。
后来几经研究,最后决定编成一本《萍乡竹枝词选》。其实,我深知萍乡当代竹枝词创作方面的现状,所以我想这肯定是一个作“无米之炊”的难题。就是在我们市诗词学会几十位理事中,也没有几个人懂得竹枝词与七绝究竟有何区别,更不懂得如何来创作竹枝词。童福生的情歌,也是由我将标题改为《竹枝词》的,实际上作者本人创作这些作品时并无把它当作竹枝词来创作的意识存在。我知道,没有五六百首质量较高的竹枝词是出不了书的,何况还得从入选数量多几倍的竹枝作品中去筛选呢?虽然我们学会于当年3月间在《萍乡日报》上刊发了一则竹枝词作品征稿启事,但一直到6月底,才收到竹枝词稿件两百余首,而且其中有许多根本就不是竹枝词,有的纯粹就是顺口溜,有的就是七绝。在后来的编委会议上,我将这个情况向编委们作了通报,并再次提出应到一些网络论坛上去征集一部分优秀竹枝词稿件,否则这本书编不出来。这样才统一了思想,决定一面发动我们的会员进行创作,一面到网络论坛上去征稿,此书内容以萍乡竹枝词为主,适当选收一些外地的作品,并将此书名改为《楚萍竹枝词》。通过各方努力,《楚萍竹枝词》一书终于由作家出版社于2005年12月出版,并在萍乡矿业集团天鹅宾馆会议室举行了首发式。
2.竹枝词作者的培养
由于组编《楚萍竹枝词》一书的征稿,市诗词学会组织我市各县区作者积极开展了竹枝词的创作活动,从而带动了一批本地作者加入到竹枝词创作队伍中来。但是不用讳言,大多数作者根本就没弄清楚竹枝词与七绝、与顺口溜有什么区别。主要是这中间缺少一个重要的环节――举办竹枝词知识讲座。但如果当时真要举办竹枝词创作知识讲座的话,却又缺少师资:包括我和茂初老师在内,对竹枝词理论所知甚少。我当时虽有过创作近百首竹枝词的实践,但很多东西似乎只可意会而不可以言传,创作实践的经历尚未上升到经验和理论层面上去。我并不是没有做过这方面的尝试。2005
年3月间,我曾对“诗文天下论坛”网站站长“小诗魔”说,想写一篇这方面的文章,他也期待我早日写出来。我拟了一个写作提纲,但实际上我只写了八百多字便写不下去了。为何?一是我本身所读到过的竹枝词就那么两三百首,无竹枝词书籍可读,二是总共没见过两篇研究竹枝词的文章,去网上搜寻也就几篇短文而已。头脑空空,哪里还写得理论文章出来?
在那次竹枝词创作活动中,有的诗友非常勤奋。比如湘东区的黎敬芳,他一次便交来了60多首,我初选时选了他24首,当然也对其中有一些诗作了一些润色。但是到了本书编审时,姚茂初老师又给删去7首,结果只选入他17首。而有一些作者的来稿,根本就无法录用,有的简直是在写儿歌。这也难怪,因为大家都是头一次写竹枝词,无从着笔的事是难免的。做主编并非就是选用来稿,更重要而且最麻烦的事就是对来稿进行修改润色,得花很多精力。编这本《楚萍竹枝词》时也一样。作为一个投稿者,如果他发现自己的作品被录用后原作被编辑作了修改,就要认真思考一下改得比原作更差了还是改得更好了?如果认为修改后的稿子比原稿好,就要进一步思考好在哪里?编者为什么要作这样的修改?否则的话,其写作水平就难以提高。
通过这一次的组稿活动,我市一大批竹枝词作者脱颖而出,共涌现竹枝词作者68名,《楚萍竹枝词》一书中收录本地作者竹枝词600余首。其中特别出色的有李汝启、何建洋、李远实、姚茂初、龙成前等人。在一年之内冒出这么多的竹枝词新作者,这在全国都可以说是罕见的现象,我称之为“异军突起”。
自此之后,《萍乡诗词》的第11、13、14期均设置了“楚萍竹枝”栏目,芦溪濂溪诗社会刊《濂溪诗文》的每一期也都设置了“竹林新韵”栏目,为本地竹枝词作者提供发表平台。《芦溪诗词》第一期和第二期也设置了专门的竹枝词栏目,选发了一批新创作的竹枝作品。从2006年到2009年底止,这三种会刊共发表竹枝词两百余首。
2008年9月,《江西竹枝词》一书由学苑出版社正式出版,其现当代诗词部分中的萍乡竹枝词作者有20位,居全省各地市之首。此书编注者孔煜华女士在她为此书所作的《江西竹枝词简介》一文的最后惊喜地写道:“值得一提的是,近些年来,萍乡市竹枝词创作很活跃,涌现了许多新作者,2006年萍乡市诗词学会编印了一本《楚萍竹枝词》(作家出版社出版),其中江西竹枝词有267首,作者共27人。萍乡已经成了令人瞩目的竹枝词之乡!”
我们自己知道,在当代竹枝词创作中我们还存在不少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创作出来的作品质量也并不尽如人意,要消除这些问题的根本途径就是加快对竹枝词作者的培养。成绩已成为过去,为了不负“竹枝词之乡”的美称,我们还需要克服种种薄弱环节,使我们萍乡的竹枝词创作之花开得更加灿烂美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