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赏析天山大哥童趣的竹枝词

 高山仙人掌 2015-02-10

赏析天山大哥童趣的竹枝词
清荷(河南/新乡)


  原来我在巴风楚韵里学习诗词时,清江野老曾多次鼓励我学写竹枝词,可是我对竹枝词兴趣不大,觉得竹枝词有些俗,好像与诗词的高雅不相称,就没当回事,后来看姐妹们都在学着写,我就试着也学写了几首,比如《跳竹杆舞》、《避暑》、《育燕儿》等几首。有感于竹枝词幽默风趣的特点,使我也渐渐地喜欢上竹枝词了。
  独自在家里做事,累了也没人可以说话交流,我就躺在床上休息一下,休息的时候就随手拿起我们去年冬天出版的《采芹集》来翻阅,翻着翻着,便翻到了天山大哥那一辑《流星梦旅》了,《流星梦旅》天山大哥首选的是童年竹枝词的作品,读着读着,不禁令人哑然失笑。天山大哥童年竹枝词里幽默的笔触,生动活泼的语言,确是让我读来比读后面的诗词更有兴趣了。人们一般都爱回忆童年的生活,我的童年我大部分是用散文的语言来描述的,这样大家读起来时可以更清楚,比如我所写的《闹市场中读书影》、《麦黄时节》等,己经都收入我的散文集《清风荷梦韵悠扬》第一辑《荷塘晴空》里了,而天山大哥则是用竹枝词这一种独特的文体来描述他的童年的。
  先读《摸鱼儿竹枝词》,天山大哥现在给人的感觉是沉稳且厚道,是一位典型的老成持重者,可是在童年里原来也是这么顽皮啊,看着,看着,我不禁就笑出声来了。待我们去竹枝词中寻找他童年的身影吧。

 

星稀持网忆童年,闻讯药鱼到岸边。
家里担忧儿下水,阿妈彻夜未成眠。

  

  在一个月朗星稀的夜晚,几个小朋友偷偷到河边撒网去了,可是家中人不知孩子的去向,生怕他们到下到水里有什么意外,所以慈祥的阿妈一夜也未曾入睡。原来捉鱼的兴趣竟这样大啊,一夜都不回家报到的。如果是现在的小孩子,别说一夜了,就是晚回来两三个小时,家中大人也是坐不住的。

 

肥皂茶枯细细磨,药翻鱼几几皮箩。
石滚身歪打踉蹿,心慌手电又沉河。

  

  原来捉鱼的时候,鱼饵是用肥皂伴茶叶啊,我看我们这里他们钓鱼时所用的鱼饵是蚯蚓的,可能是找蚯蚓多了没那么容易找的原因吧,竟然鱼儿也药翻了几皮箩呢,哈哈,收获可真不小。“石滚身歪打踉蹿”,这个“打踉蹿”的说法我没听说过,问过天山大哥后,他说是“打趔趄”,打趔趄我老家也是这样说的,就是身体没有站稳,向一边倒时,努力保持身体平衡的舞动手脚的动作。夜里几个小孩儿偷偷去药鱼了,战果还挺丰盛呢,可是一个小孩调皮地上到了石滚上,不小心没站稳,就要掉下去了,他连忙手舞足蹈地要保持身体平稳,结果只顾着没摔倒,手电筒却给掉到河里去了,准备回去屁股发热吧。哈哈,谁叫你们晚上不睡觉,出来这么“勤快”呢?这首竹枝词把一个生动形像的顽皮童年的剪影展现在我们读者的面前了。

 

日午骄阳漾水波,鲇鱼到手乐呵呵。
掐头正欲穿茅草,脱手窜逃叹奈何!

  

  正午时分,太阳正盛呢,几个小孩子也不困,又溜到河边来捉鱼了,没一会便逮了一条鲇鱼在手了,这么大的一条鱼轻易就得手了,心里一定美极了,一手拿着鱼,一手来掐来茅草,正要掰开鱼鳃来用茅草穿着,鱼儿也不是傻子,在那里等他们给弄死了下汤锅呢,于是得了个机会便从手中溜走,窜回河里逃命去了,原来得意洋洋的小家伙这会只好望洋兴叹了,又一幅童年的生动形像的剪影。

 

两孩赤祼泡河中,石下围捕未扑空。
堵洞掐鳞金尾抖,捏鳃穿柳鲤睛红。

  

  又一次去捉鱼时,两个小孩儿都脱光了衣裤跳到了水中,在一块大石头下面围捕鱼儿没有扑空,把一大的锦鳞鲤鱼堵在了一个洞里给抓住了,这次一定要小心了,只见那小手死死地掐着鱼的光滑的身体,鱼一疼便使劲地来来回回地甩尾巴了,再甩也不能让你再逃窜了的,小心翼翼地把鱼鳃掰开,用柳条窜进去,鱼儿疼得眼睛都红了,要死了,无论多么缈小的动物都是那么可怜的。七八岁的小孩子就是会玩,可是能把这种顽皮的生活情态用生动的诗的语言来描绘出来,便不是那么轻松了。这读诗与看一幅幅电视画面也差不多的,而语言文字的魅力,更可以在人的头脑皮层中引起强烈的冲击的,这就是我更喜欢读书与文章,而不喜欢看电视的又一个原因的。

  还有天山大哥打柴竹枝词中的两首:

 

幽幽谷壑荡回声,打个呜呼起爽风。
枫叶顿时飒飒响,飘飘摇落数笺红。

  

  来到了大山里,走在幽深的谷涧中,高声喊上一句,就会产生很长的回声的,这时来打柴的小伙伴兴趣便来了,使劲拖长腔调,长长地打了一个“呜--呼--” ,听着那长长的回声在山谷中回荡,一阵清风刮过,顿时觉得混身神清气爽了,其实在深山中富含氧离子,深呼吸后,使人神清气爽也是很有科学道理的。不过,这句里所显示的还是无拘无束的少年形态。清风拂过,枫叶也跟着飒飒地响,接着几叶霜染的红叶便像书笺一样,从空中飘飘摇摇地落下来。别说打柴了,只这样无拘无束地到山中走一趟,感觉便挺好的。这就是童年的记忆,这就是少年时代生活的美好回忆。

 

脱了芒鞋上树桠,刀斩松枝虎口麻。
惊动邻枝小松鼠,瞪眼频摇大尾巴。

 

  芒鞋,昨天我在大河报上所看的是指和尚穿的鞋,他们的装束是,芒鞋禅杖,而这里天山大哥所说的芒鞋,我想可能是指幼时所穿得草鞋或布鞋之类的吧。爬到树上后,便开始用砍刀砍树枝了,坚硬的松枝不是那么好砍的,每砍一下虎口都被振得发麻。没砍过柴的人是不会有这种感觉的。猛烈地砍树声,树摇摇晃晃地把邻枝上的小松鼠也给吓跑出来了,那时可能老林深处动物多,而人稀少的原因吧,小松鼠被惊吓不仅没逃走,还冲着人挤眉弄眼地,频频晃动着它的大尾巴呢。记得有一次我和茫原丹丹一起去万仙山,在山中我好不容易发现了一个小松鼠,我想让女儿看一下小松鼠是什么样子的,可是还没等女儿转过头来,那个比大老鼠大不了多少的小松鼠便钻进了树丛中。从这首诗中,可以反映出几十年前人与自然的和谐生存状态,大自然未被开发之前,那些森林中的小动物生活的是多么地自由自在啊。


砍柴不慎触蜂窝,脸肿鼻青疼痛多。
蜂涌穷追蜇人狠,扔刀抱头跳下河。

 

  到树上去砍柴,没注意,一下子把一窝蚂蜂给惊动了,这可不得了了,蚂蜂们纷纷发泄它们的怒气,把触动它们老巢的小家伙给蜇得鼻青脸肿的,还是穷追不舍,在仓惶逃窜中,这个小家伙也顾不得那许多了,把柴刀一扔,便跳到了河里,狼狈不堪啊。最主要的是,让读者在读诗时感受到了作者小时候的那种紧张的心理。这种事情,如果用散文的语言来描述出来,是很容易的,可是在仅仅的二十八个字的竹枝词中表现出来,是需要一定的功力的,这便是竹枝词的又一个魅力之所在。

《捉知了》

午间上树捕鸣蝉,腿夹树干屏气前。
笛响车来蝉惊走,空悬双手打秋千。

 

  小孩子被树上的不停地叫着的蝉给吸引了,精力大得很,午后一点也不觉得困的,就爬到树上去捕蝉了,用两个腿使劲地夹住树干,屏住呼吸,生怕把快要到手的蝉给惊跑了的,可是正在就要去捉的一瞬间,一声气笛声传来,把那正在酣唱的蝉给惊跑了,这时这个小孩也不必再那么小心翼翼了,只用手抓住树干,两腿却放松下来,吊在树上像打秋千一样的…… 这个打秋千的动作,把一个顽皮少年的形像又一次展现在了我们的眼前。也没多大的失望,也没什么灰心丧气的,作者只用那诙谐的一笔,把顽童从树上放弃捉知了,下来之前的那个动作放大了一下,便体会出了童年的单纯与无拘无束了。
  看着这些竹枝词中所描写的少年形像确实挺顽皮又可爱的,使我怎么样也难以与眼前网上那个老成持重的天山大哥的形像联系到一起,我便有一次问起天山大哥来,说:“你如今还会不会游泳和上树啊?哈哈” 天山大哥说:“现在早就改烧煤气了,用不着打柴了!” 当然了,如果现在写一篇烧煤气的竹枝词,也许并不会引起太多人的兴趣的,因为现在烧煤气己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而砍柴的事情,在现在看来,却是无比地新鲜有趣的。
  希望不久的将来,还可以读到天山大哥出版的新的有关竹枝词的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