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在股市里悟到了什么:关于股票的涨和跌(3) 《股票杂谈》

 俩周寻乐 2015-02-10

  股   票  杂   谈

我在股市里悟到了什么:关于股票的涨和跌(3)  《股票杂谈》 - 股指神剑 - 股指神剑 朱三榜

 

空头强劲的下杀,连阴的市场令多头的领军人物逐渐无话可说。中金博客中的沙郑风和叶荣添是最典型的多头司令,今天我也没有找到他们继续看多的理由,当仅剩下的几个市场多头无话可说的时候。小散的悲观情绪更是在恐慌中扩散。难道世界末日来了吗?

管理层看不到股民的伤痕累累吗?看不到博客上和股吧中对证监会的辱骂吗?但无休止的下跌仍在我行我素,但是能跌到何时呢?我看多市场并不是因为我从一个理性的均线操作者进入了抄底大军中的一员。而是我坚信无论政策如何无力,但市场和万事万物一样,物极必反是一定的。前天我和最好的朋友聊天时说,有种就再一口气再跌500点。其实深究股市,真正的风险并不是下跌亏损,而是在亏损到忍无可忍时亏损离场。所以,象巴菲特说的那样,买入之后最好的操作就是持有。卖出的时间就是永远持有。这样你就会静下心来,拿好自己的股票。股市如戏,戏中的情节很重要,但结局更重要。中局的输或赢无法证明结局就一定输或赢,我在我的《我在股市中悟到了什么》一篇博文中说过,假设有两个投机者,一个是买家,一个是卖家,进行比赛。在这种情况下,理论上来说毅力占上风的一方最终会胜出。总体来说,长期持有股票的一方一定会胜出,因为,如果单纯从股票本身来考虑,没有人可能在一个股票的下跌中获利。我们进入的时候是因为股价便宜才买的,如果买入后股价下跌了,说明了此时的股价比前期的建仓就更有投资的价值,这个时候继续买入或是持股不动才是明智的。当然前提在要在大熊市的相对底部进入,而不是进入在牛市顶峰。

人对任何事物的忍受程度都是有限的,所以,无论大盘的牛市涨了还涨,熊市跌了还跌都是一种对人心理极限承受能力的考验。在2008年底在一次电视新闻中我偶然看到一个新闻记者对一个江南投资专家的采访,大概的内容是已经跌到了1700点,做为一个投资专家如何看待后市的运行方向,该专家说:“都跌到这个份上,我都亏损30%了,还能说什么”。极度悲观的情绪悄然溢于言表。其实那时却正是底部反转的最底部,一个勇于带领散户在2800点建仓抄底的专家却在抄底的点位下跌了1000多点后,反而盲目的对后市悲观。他做为一个投资专家,都这样说,其它的小散户呢,看了他的说法会做何感想。所以割肉在最底部也是再常见不过了。因为黎明前的黑暗是最难耐的。已经出现的深幅亏损会使人的情绪出现感性化,恐慌的情绪一旦主导了思维,随之就可能产生盲目性的操作。淡定和耐心是炒股最必备的素质。

我们要安静的调整自己的心态,持股就如不持股,把短暂的亏损视而不见,这不是麻木的阿Q精神,如果挣扎是无望的,我们就应该安静的坐下来享受这场疾风暴雨。如果的确无法忍受就清仓出来,安静的持币等待。操作无非就是买入或是卖出。只要有仓位的人都应该视为多头,因为无论你持有多少,都是因为认为已经低的值得进了,才持有股票的。半仓或是轻仓人只是对自己的判断保持怀疑。当你第一次进入的时候一定认为是还会上涨是物有所值,你才大胆下注的。所以,如果你是一个坚定的买入者,认为是低点买入持有就是了,而它会不会下跌,你是不是错了,随着时间的延续会得到验证的。巴菲特长期持股持成股王,也不是一天两天、一年两年的事。认为自己是对的,就坚守,我在前期说过,做一个死多头,只要买进在底部,随着反转牛市的到来总有大赚的一天。而如果在一个牛市中出局后,就不要再进,持币坚定等待,一定可以等到熊市的到来,在物有所值的底部再次买入。当然这样的持股和持币就是一种磨练和一种悟性。因为,你进入了以后,下跌可能仍然在进行,一点一点加深的亏损会让你如坐针毡,最终会认为自己的介入是错误,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放弃持股的做法,最终踏空大行情。而反之在牛市中获利出局,持币的你看到股票仍然在疯狂上涨,你会追悔莫及而返身在高位重新追涨杀入。而最终被套。这样的事情每天都会上演。

无论怎样讲述股票的操作,其最正确的操作只有一种就是低买高卖。而止损做为一种可能是高买低卖的方式的确让很多人首先在理论上无法接受,所以在行动上做出从理论上无法接受的事情无疑是困难的。所以,止损是最难的。

但如果把思想放的开阔些再开阔些,就会发现只要进入在底部,止损就没有那么重要了。只要物极必反的真理在股市中一样有效。其实下跌和上涨其实真的没什么,我们要的赚钱结果是变现出局落袋为安的那一刻,所以你不可能刚刚播种就立即收获。就象农民你留下一点口粮,为了来年的生存要把多余的粮食做为种子播种到地里,刚刚播种下去的时候,你不但没有得到未来想要的更多作物,反而连手中仅有的一点粮食也暂时没有了。你会觉得你会为暂时的失去而自责自己的愚蠢吗?这也是大舍大得的道理。没有播种就没有收获,可能收获来的晚一点,但我们要有信心去等待丰收季节的到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