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探秘恩平七星坑(下):七星坑里的“森林密语”

 RK588 2015-02-10

七星坑林区属典型的南亚热带季风性常绿阔叶林,核心区内山高水秀林密,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被专家誉为广东生态系统中的“绿色瑰宝”。其中,有不少动植物资源在我省是首次被发现的。

  保护区内究竟蕴藏着多少种动植物?当中又有哪些是珍稀濒危的?今日,就让我们为您解读七星坑里的“森林密语”。

  

A、“见血封喉”的植物“高手”

  在七星坑内穿行,山陡石多是我最大的感受。据随行的保护区工作人员介绍,七星坑自然保护区成土母岩以花岗岩、沙页岩为主,其次为石英砂岩、泥质页岩,地带性土壤类型为赤红壤。受到地质特征的影响,不少山体垂直切削明显,形成多条“V”形的河谷,溪流从河谷中穿越。正是因为地形和土壤类型的多样性,加上保护区水热条件非常丰富,因而生物种类繁多,植被保护完好,是野生动植物的基因库和天然避难所。

  在茂密的丛林中开路前行,根本看不到脚下的路况,危险无处不在。因为既要提防毒蛇猛兽的袭击,也不能对丛林中的“植物杀手”掉以轻心。

  “在保护区的东北面生长着一种箭毒木,是自然界中毒性最大的乔木,有‘林中毒王’之称。箭毒木的乳白色汁液含有剧毒,一经接触人畜伤口,即可使中毒者心脏麻痹、血管封闭、血液凝固,以至窒息死亡,所以人们又称它为‘见血封喉’。现在这种植物是濒危灭绝的稀有树种,国家三级保护植物。另外,还有一种断肠草,误食之后肠子会变黑粘连,人会腹痛不止而死。”

  听到工作人员这么说,我的心里不禁打了一个寒颤。看来,在陡峭的山坡中爬行,就算是不小心滑倒,也不能随便乱抓身边的树木,这就是神秘莫测的七星坑!

  来到石地塘(土名)附近,随行的保护区工作人员突然兴奋地叫了一声。原来,他们发现了一棵叫做乌檀的省级重点保护植物,并开心地对记者说:“这次进山,我们收获也不少。”

  七星坑保护区内究竟有多少种植物呢?带着这些疑惑,我决定请教恩平市林业局林业工程师李志颖。李志颖说,从1994年起,恩平市委、市政府先后4次组织科研、技术单位的专家学者对七星坑保护区进行科学考察。据多次考察标本采集和野外调查记录,已发现七星坑保护区有植物1053种,其中,受国家保护的珍稀濒危植物共有11种,包括桫椤、大黑桫椤、黑桫椤、苏铁蕨、圆籽荷、白桂木、舌柱麻、巴戟、金毛狗、樟、普洱茶等。省级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植物有乌檀、七叶一枝花2种。此外,保护尚有兰科植物11种。

  “这些珍稀濒危植物对深入研究本地区植物区系的起源和演化,以及对经济、科学、文化、教育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比如,被誉为‘活化石’的桫椤,它们起源于距今约3亿年前古生代石炭纪,是一种非常古老的蕨类植物,是当时地球上主要的植物种群之一,是素食族恐龙的主要食粮。在中生代侏罗纪曾盛极一时,后因地质变迁、冰川侵袭而几乎灭绝,现存种类十分稀少。这表明恩平七星坑保护区具有源远流长的发展历史,是一个不可多得的自然生物宝库。”李志颖说。

  省林业调查规划院高级工程师胡喻华是恩平市2004年组织到七星坑考察的专家之一,主要负责植被调查。回想起当初的情景,他还记忆犹新。

  “在河尾村考察时,我们发现桫椤、黑桫椤、大黑桫椤这三种树蕨分布在一条沟中,全部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省内罕见,令我觉得非常惊喜。七星坑保护区本底原始、水资源丰富,的确是一个神奇与美丽的地方。”胡喻华说。

  胡喻华还告诉记者,在锦江水库去石地塘的路上经过一条沟谷时,他们发现树杈上密密麻麻附生着巢蕨,让人有到了热带丛林中的错觉。保护区内,我国和我省特有的植物分布多,且动植物区系有由亚热带向热带过渡的特征,如有典型的热带区系巢蕨等,对研究粤西南特有植物分布规律和植被的演替有重要意义。

  “这次考察,仅仅只是揭开了七星坑神秘面纱的一个小角,里面还有很多‘宝贝’,还是处于‘藏在深闺无人识’的状态。希望保护区能够保护好七星坑这片大自然赐予的美丽资源,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份‘自然本底’。”胡喻华说。

【扁担藤】


【黄杞】


【巢蕨】


【著莨】


【疏花蛇菰】


B、野生动物的基因库

  沿着山涧前行,山谷清幽,流水潺潺。偶尔会见到蝶群在溪边时而飞舞,时而停泊,鸟儿就在不远处的山涧边觅食,大有“人来也不惊”之势,一种宁静致远的自然景致,让人感觉身处“世外桃源”。

  溪流如歌,水质清透,不时见到小鱼在溪涧中畅游,山坑螺粘附在石头上休憩,一种原始自然的和谐景观让人不忍心去打破。

  “山坑里的鱼仔和山坑螺特别多,我曾经还发现溪涧里有龟呢。”与我们同去的吴叔说。

  据保护区的工作人员介绍,七星坑保护区内陆质地貌的组成、结构和植被群落的多样性,形成了较复杂的自然条件。这些优越的环境条件,为各类洞栖、树栖、水栖和地栖野生动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繁衍场所,使保护区成为野生动物的天然庇护地。

  “单是野生鱼类就有18种。昆虫方面,据华南农业大学林学院的初步调查,共有384种。据估计,如果进行长久深入的调查,保护区内昆虫种类应在1500种以上。”保护区的工作人员说。

  七星坑到底有多少种动物?在我省发现的动物种类中,七星坑内的动物又占有怎样的比重?几经周折,我联系到了2004年进入七星坑考察时,负责动物资源调查的专家付海真。

  “七星坑保护区内共有野生动物162种,其中哺乳类27种,占全省哺乳类动物总数114种的23.7%;鸟类88种,占全省鸟类总种数450种的19.5%;爬行类34种,占全省爬行动物总种数102种的33.3%;两栖类动物13种,占全省已知46种的28.2%。由此可见,七星坑内的动物资源是十分丰富的。”付海真说。

  付海真还不忘向我忆述了他在七星坑考察时的难忘经历:“在保护区调查时,我们在海拔500米左右的山溪中发现了中国瘰螈指名亚种。这种比较原始的种类主要生活在山区海拔800至1700米左右的溪流石隙间,这次能够在海拔500米左右的山溪中发现,实属不易。”

据调查考证,七星坑保护区内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蟒蛇,还有穿山甲、水獭、小灵猫、大灵猫、褐翅鸦鹃、小鸦鹃、鸳鸯、金钱龟等国家二类重点保护动物24种,占广东省国家重点保护动物的25.8%。另外,还有一些省内罕见的爬行类、两栖类动物。其中圆舌浮蛙在七星坑被发现时是省内发现的第二个分布点,锯腿树蛙、钝头蛇首次在我省被发现,版纳鱼螈在七星坑被发现时是省内发现的第四个分布点。此外,还有种类繁多的昆虫和猴子、野猪、刺猬等野生动物活动的迹象,对自然界生态系统的研究有着深远的意义。(江门日报记者谭锦波)

【香港螺螈】


【中国瘰螈指名亚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