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今年春节准备纳多少“智商”税?

 联合参谋学院 2015-02-10

春节是保健品销售旺季。孝敬父母,你会买“脑白金”吗?

可以说,大多数的保健品都是“智商”税。

“以形补形”这种粗暴而毫无根据的观念,至今在保健行业仍然大行其道。用动物的五脏六腑来治疗人体相应器官的疾病虽然现在已经不被人相信,但是当它们以更精细的分子面貌呈现时,又将这“古老而朴素”的辨证法则演绎出时代新风尚,比如胶原蛋白。

遗憾的是有个残暴无情暴殄天物的过程叫消化

不管你吃的东西都么名贵,消化面前众生平等,而且像燕窝这么高冷的食材,跟其他蛋白相比,其氨基酸种类还未必更均衡而丰富。

而且吃的这些东西还得被吸收。它再贵,不妨碍它消化不良,吸收不了。


于是保健食品精心打造包装的下一个骗局就是吸收好。比如“虫草”含着吃。

问题是,吸收好,不等于有效。

第一:不谈体内有效性的都是流氓。

很多保健品爱创造一些神奇的概念,比如虫草酸,虫草素,燕窝酸……仿佛只有这么名贵的食材才有一样,尼玛敢不敢把通用名放出来?当然那些七扭八歪的名字哪里比得上“虫草酸”这么高贵典雅逼格满满?

而且“证实”这些东西药物价值的基本都是体外试验,在细胞培养皿里培养的细胞,泡在这些神奇的汤汤水水里做出来的结果,跟人机体过程是一回事吗?比如抗氧化剂这个概念,经过消化吸收过程,它在体内还能发挥它的作用吗?

第二:撇开剂量谈疗效的都是流氓。

这个其实恰好是目前绝大多数通过发现中药中有效成分来证明中药药物价值的死结。同撇开剂量谈毒性(目前媒体关于食品安全的报告基本都是这样)一样,撇开剂量谈疗效同样是耍流氓,就是欺负你不懂行。跟前文说的一样,随便哪种食物你真要仔细一样样成分分析,你都能分析出一些牛逼哄哄的“神奇成分”,问题是含量。即便你证实了含量比土豆里含量高200倍,问题是有效剂量呢?事实上,大多数研究自己都不知道有效剂量是多少,因为他们做的全都是“体外试验”。


最根本的一点是,所有的保健品的“保健”作用都来自于想象。

各大保健品厂商,在“疗效”的想象中,都表现出惊人的脑洞大开。

比如鸿茅药酒。跟普通人泡的药酒一样,每一种药物的选取搭配都毫无理由,甚至连它企图投靠的中医都不会承认有如此粗暴而随意的药物大乱泡。69种中药材泡出来的东西,想想都已经醉了,也许它最大的成就不是它神奇的治疗作用,而是居然它没有喝死人——当然这可能来源于也许69种中药材,有相当部分都是撒在大海里的一勺鸡精。


关于纯天然的炒作,请问在前化工时代,宫斗剧里那些药,哪一样不是纯天然?纯天然的夹竹桃提取精华,要不要来一点?

连百度这么没节操的都知道在百度百科里提示中草药并非没有毒副作用,还有人想说保健品至少吃不死人的话,我觉得智商税真是给这种人设计的。


P.S.其实我相信多数人也不想买保健品,只是有的感情,不知道用什么样的载体表达。

保健品这种东西送人,其实说明这份感情的廉价,如商品一样可以批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