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创】学习一些massive MIMO的一些感悟 请指正。

 qrzhcd 2015-02-10
小弟是一个在读博士,最近在研究大规模MIMO的一些技术,这里总结一下,欢迎大家指正。

定义:
所谓大规模MIMO,称之为massive MIMO 或者叫 large-scale MIMO。顾名思义,就是在基站端安装几百根天线(128根,256根或者更多)。这样看来,基站端这么多天线,那么天线的排布方式就只可能是全向天线(排成一个球形),或者是一个面阵天线(排成一个面板型),这样的方式就跟雷达是一样的。而且这里MIMO所要用的有源天线transever模式,也跟雷达阵列相似。所以,在我看来所谓的大规模MIMO的硬件主要架构基本和雷达没什么区别,唯一的不同之处在于二者的用途不同,实现的功能不同。

背景:
现在世界各地都在做5G的预言,但是现在真心没有什么新的值得拿出来炫耀的技术了。物理层的技术基本都死了,没有创新,只能是往“大而复杂的角度来实现”。massive mimo 作为其中的典型代表,大规模天线实现几百个天线同时发数据,运算的复杂度可想而知。记得某老板跟我说过一句话:直观上讲,那些物理层技术(例如编码)费了半天劲提高了几个dB的增益,都不如我直接加天线,直接加带宽,直接建基站提高的速率多。虽然说得有些偏颇,但是貌似事实是这样,从2G到3G到4G。基站越来越多,小区越来越小,带宽越来越宽,天线越来越多。所以按照这种趋势,massive mimo在5G里很是大有可为的。国外,很多高校和企业都在做,隔壁宿舍的哥们本来做D2D,申请美帝某知名高校联培,美帝老板直接忽悠他做massive mimo。可以看出,国外的通信也没什么可做,大家都在往这个大坑里跳。至于国内,mimo的两个863方向已经下来了,重大专项各个单位都在虎视眈眈的盯着。至于,国内做的怎么样,我只是懂得皮毛,也只能呵呵了。

技术:
与传统的mimo相比,massive mimo不同之处主要在于,天线趋于很多(无穷)时,信道之间趋于正交(?),变得简单了。系统的很多性能都只与大尺度相关,与小尺度无关。另外需要考虑的技术难点(我的认为):基站几百根天线的导频设计需要耗费大量时频资源,所以基于导频的信道估计貌似不可取,换句话说FDD没法用了。具体的事实方案,包括TDD和FDD两种模式,TDD有天然的优势(可以利用信道的互易性进行信道估计,不需要导频进行信道估计了),但是FDD人家覆盖面广啊,普及面告高啊。标准从来就不是技术能决定,取决于各种利益的博弈。最后,发展的方向都不一定呢。

研究的方向主要包括:基站端预编码,基站端信号检测,基站端信道估计,基站天线架构设计。剩下的一些什么资源分配了,这一类算是这里的旁支了吧。因为,这是由传统MIMO延伸而来的,很多东西在原先已经被研究透了,所以在massive mimo的情况下,想要给出一个创新的想法真的是很难。

预编码:
在MU-MIMO这个技术,核心的东西就是预编码。现有的预编码技术主要是:MRT,ZF(以及由ZF延伸出来的例如RZF、MMSE等)以及DPC(包括其他延伸的例如TH等)。这些技术中,DPC认为是最优的,MRT性能是最差的,ZF居中,同时应该注意到这些算法的性能是与实现复杂度成正比的。以DPC为例,传统的MIMO中,其复杂度不可接受,在几百根天线情况下,复杂度更是不可接受。所以,寻找一个性能好,复杂度低的新型预编码算法是多么的重要啊,但这是不容易的。看了很多文献,对于大规模MIMO情况,还没有一个真正好的预编码算法,大家都是修修补补水文章。也不知哪位高手给我一个指点。

先说到这吧,因为太多的技术细节不敢多说,怕被别人喷死。不足之处希望大家指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