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博议:“17年没过团圆年”真的无法避免?

 nizijun 2015-02-10
博议:“17年没过团圆年”真的无法避免?

  □郭元鹏

  又到一年春运时,踏上回家路的旅人又多了几分。而在你回家的路上,还有无数对这样的铁路夫妻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默默坚守。同在一个车站工作,同穿着“铁路牌”情侣大衣,却没法过好一个团圆年。符强和郭伟就是这样的一对,结婚17年来,他们没能在一起过一个春节。春运来临,坚守在车站对于他们来说,才更像是过年的常态。(2月9日大河报)

  这对铁路夫妻确实值得敬佩,结婚17年,他们没有在一起过一个团圆年。正是他们的付出,才有了我们的安全出行。但是,我们虽然需要一个好的出行环境,却不能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别人“17年没过团圆年”的伤痛之上。这样说,并不是发动大家不去出行,给他们营造一个团圆的节日。而是说,“17年没过团圆年”不一定是必须的代价。

  现实生活中,社会导向总是这样——极力赞扬一些原本不符合常理的事情。在表扬先进的时候,大多说他们带病坚持工作;在号召学习的时候,依据的多是有没有忘我工作。在同事的眼中,在领导的眼中,似乎只有超越人体极限工作,才算优秀。

  珠海曾经有一位环卫工人获得全国劳动模范称号,当地对其进行了表彰,领导有这样一段表彰的话:“她是一个优秀的环卫工人,已经十多年没在家吃团年饭了”;泉州有一对公交车夫妻被评为先进驾驶员,媒体报道的时候,专门配发了一张图片,这张图片是夫妻二人初一在车上吃饭的镜头,图片说明写道:这对公交夫妻已经8年没在家过初一了。

  可是我们试想一下,这些都是不可避免的吗?如果说,岗位无法调剂,岗位不能离开,这应该可以理解。但是,当一个人,当一对夫妻,为了工作,七八年或者是十多年都没有陪着家人过春节的时候,当这么长时间没有在家吃过春节团年饭的时候,难道不可以适当地调剂一下?

  这是否反映出了一些单位和部门,在安排节日值班的时候,出现了“欺负老实人”的现象。每一个岗位都有着很多职工,为啥一到除夕,一到初一,参与值班的总是那些“17年没过团圆年”的老面孔?除了他俩就没有其他人可以值班?当然,有人会说,他们高风亮节主动“把困难留给自己”。即使,这种“17年没吃团年饭”的情况是主动为之,作为一个单位的领导来说,是否也应该做出衡量考虑。因为,春节团圆是每一个人所期待的,不能让老面孔一直当“先进”。

  就拿这个“17年没过团圆年”的夫妻来说,如果能有17对夫妻轮换,那么每对夫妻17年只有“1年不过团圆年”的机会,岂不是更好?“17年没过团圆年”真的无法避免?一个人能有几个17年,能否不用赞美剥夺他们过团圆年的权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