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油企没资格在涨价前惜售|时事话题

 天下藏书800 2015-02-10

媒体报道,刚刚过去的周末,很多河南市民反映,郑州不少中石化加油站出现“缺油”状况,排队加油情况随处可见,有市民大呼“无油可加”。

对于造成这次“油荒”的原因,目前有以下两种答案。其一,2月9日将迎来国内成品油价格“十三连跌”后的首次上涨,所以不排除企业预判油价上调时拒绝加油的可能性;其二,则是中石化郑州石油分公司官微作出的解释:因物流配送不到位。

虽然,不排除在涨价将至时,供应量增大导致物流配送不到位的可能性,但这种情况应该在保障供应的预案之内。鉴于有关方面“物流配送不到位”的解释是在媒体关注网络舆情沸沸扬扬之后作出的,因此,我更愿意相信前者的真实性——作为一家企业,在面对市场油价即将上涨而作出的趋利举动。这本无可厚非,涨价前惜售,是少支出,而涨价后再推出,捡的可是赤裸裸的利润。在少支出和多收益之间,企业做这样的考量,似乎是符合市场规则的。

但是,这个对市场化企业管用的规律,对中石化等垄断企业,却不管用。因为你没有资格这么做——你所拥有的市场,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市场化市场,而是在宏大得吓人、保持着某种程度独营的垄断市场。假如这个市场是面向所有人开放的,相信不会有太多人会如此愤怒地看待企业的这个行为。

在民众看来,涨价前惜售,就是在倚仗信息不对等的优势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无正当理由拒绝与交易相对人进行交易。因为这家公司在市场上的支配地位,让其天然具有在某个领域独享经营某些业务的权力,而这项权力,原本是建立在保障国内石油供应安全,满足民众油品使用的基础上的。你既要享受权力,又不尽义务。甚至在权力和义务之间,采用两边滑的策略,始终站在赢的一边,那么,公众骂你,也是情理之中的。

但是,在石油等产业并没有对市场完全开放的时候,公众除了向天吐口水般地骂几句之外,几乎没有任何反制措施。连市场上惯常的“你做的不地道,我就不买你的东西”这样的基本反制手段都没有,大家虽然知道包括惜售在内的种种销售手段都是在拉仇恨,但大家基本上拿他一点办法都没有。试想想,这种场面,如果发生在竞争充分的市场门类中,会是怎么样的场景?

国家发改委价格司、价格监督检查与反垄断局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回应称,已经注意到了相关报道,并已立即要求河南省发改委派出调查组对郑州市的有关加油站开展全面调查。希望此调查,能给民众带来点实实在在的反击快感,但又不得不说这只是头痛医头式的外科手术式的治表之法。要从根子医好这些企业一有风吹草动就趁火打劫的毛病,就要从根本上解决石油产品的充分市场化问题。别给我们说安全问题,要说安全,粮食取消垄断供应这么多年,没见着场面有取消按指标供应前紧张,反而是市场供销两旺,在人民眼中,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安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