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说小年|古典书城

 王哪儿蹽儿啊 2015-02-10

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是汉族民间传统的祭灶日,又称“小年”。之所以如此称呼,恐怕是因为再过几天,作为“大年”的春节就要来临了。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小年,并准备了一些关于小年的古诗和民谣,与君共赏



“小年”到底哪一天


南北不同天儿

小年是我国汉族传统节日,也被称为谢灶、祭灶节、灶王节、祭灶。在不同的地方日期不同,在农历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或二十五(民俗专家说,在古代,过小年有“官三民四船五”的传统,也就是说,官家的小年是腊月二十三,百姓家的是腊月二十四,而水上人家则是腊月二十五。像北方,在南宋以前都是政治中心,受官气影响较重,因此小年多为腊月二十三;相反,南方远离政治中心,小年便为腊月二十四;而鄱阳湖等沿湖的居民,则保留了船家的传统,小年定在腊月二十五,“无论是哪天过小年,人们辞旧迎新的愿望却是一致的”。)(四川和贵州等部分地区腊月三十为小年,正月十五为大年),在山东部分地区小年为腊月二十二。小年被视为过年的开端。


小年并非专指一个节日

其实,“小年”并非专指一个节日,由于各地风俗,被称为小年的节日也不尽相同。北方大部分地区称腊月二十三/腊月二十四的祭灶节为小年,江浙沪一带的很多地区称正月初五为小年,中国国内也有不少地区称正月十五元宵节为小年,冬至也有地方叫作小年。小年也意味着人们开始准备年货,准备干干净净过个好年,表示新年要有新气象。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含义:

1、指农历腊月是小建的的年份;

2、节日,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旧俗在这天祭灶;

3、指果树歇枝、竹子等生长得慢的年份。




“小年”别样习俗


剃头:有钱没钱,剃头过年

不知道这个风俗是如何形成的,估计古人想的也和你一样:新一年,从“头”开始?


祭灶王:快!用糖塞住他嘴

二十三,糖瓜粘,就是用糖瓜粘住灶王的嘴,以免他见玉帝时瞎说。看来,吃人嘴短,也适用于,神。


剪窗花:那个时代看不到脸,看手艺咯

古时不论大家闺秀,还是平民家女孩,不准出门。于是,菇凉们在窗户上贴起了窗花,这应该和朋友圈里晒自拍的,是一个性质。


备年货:买买买!

这天起,“买买买”变得名正言顺,剁手族们,趾高气昂!


诗词、民谣说“小年”



《祭灶词》

【宋代】范成大


古傅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

云车风马小留连,家有杯盘丰典祀。

猪头烂热双鱼鲜,豆沙甘松粉饵团。

男儿酌献女儿避,酹酒烧钱灶君喜。

婢子斗争君莫闻,猫犬角秽君莫嗔;

送君醉饱登天门,杓长杓短勿复云,

乞取利市归来分。


古典君:小年祭灶是大江南北共同的习俗。过去,到这一天人们都要在灶屋(厨房)的锅台附近墙壁上供奉灶王爷、灶王奶奶。神龛的两侧还要贴上一副对联,上联写“上天奏好事”,下联写“下界保平安”或“回宫降吉祥”,横额是“一家之主”。古人云:“民以食为天”,所以人们把灶王爷恭恭敬敬地奉为一家之主,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庚子送灶即事》

鲁迅


只鸡胶牙糖,典衣供瓣香。

家中无长物,岂独少黄羊。


古典君:请灶君吃了胶牙糖,粘住他的牙,使他不能调嘴学舌,对玉帝说坏话。杀黄羊祭灶的风俗自汉代流传下来。




《小年四首》

佚名


其一

二三鞭炮入窗来,讶觉新春序幕开。

径向镜中辞旧我,一弹衣袖不徘徊。


古典君:每年从农历腊月二十三日起到除夕止,我国民间把这段时间叫做“迎春日”,也叫“扫尘日”。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称“扫房”,南方叫“掸尘”。


其二


有梦飘摇东海东,年年照见小梅红。

忆来相报能何事,君自无心我自穷。


古典君:小年夜里想起你,今夕小梅又开,君心归何处?



其三


自寻白酒佐清茶,却道人生有路斜。

我有诗思三百万,倩谁遗我一枝花?


古典君:小年把酒品茶,感叹人生纵放诗情。



其四


今有佳时不可殆,满城灯火花如海。

纵然人世有苍桑,于阑珊处得自在。


古典君:纵然沧桑,也不能错过小年佳节的风光。




《过小年》

不详


簿雾轻笼林如黛,一路笑声落老庄。

家犬撒欢只吠客,乡亲屠宰不谋商。

开桌小菜邀山鬼,摆酒大杯会灶王。

归去不知临日暮,腾云驾雾愈张狂!


古典君:每到腊月二十三祭灶这天,供品除糖瓜之类外,也有供水饺,取民间“起身饺子落身面”之意,有的也供面条。




民谣一

岁晏乡村嫁娶忙,宜春帖子逗春光。

灯前姊妹私相语,守岁今年是洞房。


古典君:过了二十三,民间认为诸神上了天,百无禁忌。娶媳妇、聘闺女不用择日子,称为赶乱婚。



民谣二

二十三,不吃炒,大年初一一锅倒。


古典君:祭灶节,民间讲究,取意“送行饺子迎风面”。山区多吃糕和荞面。晋东南地区,流行吃炒玉米的习俗。



民谣三

有钱没钱,剃头过年。


古典君:过“小年”时,大人、小孩都要洗浴、理发,将过去一整年的霉运全部剔除,迎接新一年好运的降临。

整理|古典君

转载请联系古典君,需标明来源及I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