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盛丰养殖--泥鳅养殖—泥鳅养殖—水蚤的培育

 金钟罩,铁布衫 2015-02-11
    枝角类又称水蚤,隶属于节枝动物门、甲壳纲、枝角目,是淡水水体中最重要的浮游生物组成之一。枝角类不仅具有较高的蛋白质含量(占干重40%-60%),含有鱼类营养所必需的重要氨基酸,而且维生素及钙质也颇为丰富,再加上体形的大小正好适合作幼小苗种的开口食料,是饲养鱼类及虾蟹幼体的理想适口活饵料。以往对枝角类的利用主要采用池塘施肥等粗放式培养,或人工捞取天然资源,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受气候、水温等自然条件限制。随着鱼、鳝、鳅、虾、蟹养殖业的蓬勃兴起及苗种生产的不断发展,对枝角类的需求不仅数量大,同时要求能人为控制,保障供给。因此,近年来大规模人工培育枝角类已受到普遍重视。
    (一)培养种类及培养条件
    枝角类培育对象应选择生态耐性广、繁殖力强、体形较大的种类。溞属中常见的大型溞、蚤状溞、隆线溞、长刺溞及裸腹蚤属中的少数种类均适于人工培养。人工培养的溞种来源十分广泛,一般水温达18℃以上时,一些富营养水体中经常有枝角类大量繁殖,早晚群集时可用浮游动物网采集;在室外水温低,尚无枝角类大量繁殖的情况下,可采取往年枝角类大量繁殖过的池塘底泥,其中的休眠卵(冬卵)经一段时间的滞育期后,在室内给以适当的繁殖条件,也可获得溞种。
    枝角类虽多系广温性,但通常在水温达16一18℃以后才大量繁殖,培养时水温以18-28℃为宜。大多数种类在pH6。5--8。5环境中均可生活,最适pH为7。5-8。0。枝角类对环境溶氧变化有很大的适应性,培养时池水溶氧饱和度以70%一120%最为适宜。有机耗氧量应控制在20毫克/升左右。
 枝角类对钙的适应性较强,但过量镁离子(大于50毫克/升)对生殖有抑制作用。人工培养的溞类均为滤食性种类,其理想食物为单细胞绿藻、酵母、细菌及腐屑等。
    (二)培养方式
    1、室内小型培养 室内小型培养规模小,各种条件易于人为控制,适于种源扩大和科学研究。一般可利用单细胞绿藻、酵母或Banta液进行培养。烧杯、塑料桶、玻璃缸等都可作为培养容器。利用绿藻培养时,可在装有清水(过滤后的天然水域曝气自来水)的容器中,注人培养好的绿藻,使水由清变成淡绿色,即可引种。利用绿藻培养枝角类效果较好,但水中藻类密度不宜过高,一般将小球藻的密度控制在200万个/毫升左右,而栅藻45万个/毫升已敷需要,密度过高反而不利于枝角类摄食。利用Banta液培养时,先将自来水或过滤天然水注人培养器内然后每升水中加人牛粪15克、稻草或其他无毒植物茎叶2克、肥土20克。粪和土可以直接加人,草宜先切碎水煮沸,然后再用。施肥完毕后用棒搅拌,静置2天每升水可引种数个,引种后每隔5-6天追肥一次。Banta液培养的枝角类通常体呈红色,产卵较多。利用酵母培养枝角类,应保证酵母的质量,投喂量以当天吃完为宜,酵母过量极易腐败水质。此外,酵母培养的枝角类,其营养成分缺乏不饱和脂肪酸,故在投喂鱼虾之前,最好用绿藻进行第二次强化培育,以弥补单纯用酵母的缺点。
   
    2、室外培养 室外培养枝角类规模较大,若用单细胞绿藻液培养,占时占地,工艺太复杂,因此,通常采用池塘施肥或植物汁液法进行,土池或水泥池均可作为培养池,池深约1米,大小以10米2以内为宜,最好建成长方形。先在池中注人约50厘米深的水,然后施肥。水泥池每平方米投人畜粪1。5千克作为基肥,以后每隔一周追肥一次,每次0。5千克左右,每立方米水体加人沃土2千克,因土壤有调节肥力及补充微量元素的作用。土池施肥量应较高,一般为水泥池的2倍左右。利用植物汁液培养时,先将莴苣、卷心菜或三叶苜蓿等无毒植物茎叶充分捣碎,以每平方米0。5千克作为基肥投人,以后每隔几天,视水质情况酌情追肥。上述两种方法,均应在施基肥后将池水暴晒2一3天,并捞去水面渣屑,然后再引种。引种量以每平方米30-50克为宜(以平均1万个溞体为1克估算)。如其他条件合适,引种后约经10-15天,枝角类大量繁殖,布满全池,即可采收。
    3、工厂化培养 近年来,国外已开展了枝角类的大规模工厂化培养,主要的培养种类为繁殖快、适应性强的多刺裸腹溞,均可获得较高产量。室内工厂化培养,采用培养槽或生产鱼苗用的孵化槽都可以。培养槽达几吨甚至几十吨,可以用塑料槽或水泥槽,一般一只15吨的培养槽其规格可定为3米*5米*1米,槽内应配备通气、控温和水交换装置。为防止其他敌害生物繁殖,可利用多刺裸腹溞耐盐性强的特点,使用粗盐将槽内培养用水的盐度调节到1-2。其他条件应控制在最适范内,即水温22一28℃ , pH8一10,溶氧5毫克/升以上。枝角类接种量为每吨水500个左右。如用面包酵母作为饲料,冷藏的酵母用温水溶化,配成10%-20%的溶液后向槽内泼洒,每天投饵1-2次,投饵量约为槽内搔体湿重的30%--50%,一般以在24小时内被吃完为适宜。接种初期投可稍多一些,末期酌情减少。如果用酵母和小球藻混合投喂,则可适当减少酵母的投喂量。接种2周后,槽内溞类数量可达高峰,出现群体在水面卷起漩涡的现象,此时可每天采收。如生产顺利,采收时间可持续20-30天。
 (三)培养技术要点
    1、挑选溞种 用于培养的溞种要求个体强壮,体色微红,最好是第一次性成熟的个体,显微镜下观察,可见肠道两旁有红色卵巢。而身体透明、孵育囊内富有冬卵、种群有较多雄体的都不宜用来接种。
    2、培养方法 人工培养枝角类虽工艺简单,效艰显著,但种群的稳定性仍难以控制,甚至短时间(一昼夜或几小时)内会发生大批死亡现象。为了便于管理,培养池面积宜小而数量宜多。
 正常情况下,枝角类以孤雌生殖方式进行繁殖,种群生长迅速,但环境条件一旦恶化或变化剧烈,其即行两性生殖,繁殖速度明显减慢。因此,培养时应保持环境的相对稳定,避免饥饿、水质老化及温度、pH大幅度变化。同时应注意观察枝角类的状态,如发现枝角类群体中幼体数少于成体数等现象,都是培养情况不良造成的,应抓紧采取措施或重新培养。
    培养池四周不应有杂草,杂草丛生不仅消耗水中养分,同时更易使有害生物繁殖。夏秋傍晚时分,应用透气纱窗布将培养容器盖严,以防蚊虫入水产卵。小型枝角类繁殖快,鱼类适口性好。有时需要培育小型种类,则可用极低浓度(每立方米水体化0。5克药)的敌百虫药液控制大型种类。
    3、收溞及留种 如连续培养,每次溞类采收量应控制在池内现存量的20%-30%,一般可用手抄网采集成团群体。生产结束时,为给下一次培养准备溞种,可在培养达到较大密度时,在较高水温条件下(25一30℃)饥饿数天,获取大量冬卵。冬卵可吸出后阴干,装瓶蜡封,存放在冰箱或阴凉干燥处,也可以不吸出,留在原培养容器或池塘中,再次培养时,排去污水,注入新鲜淡水,冬卵即会孵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