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鄂钢何去何从!!!

 zhw9888 2015-02-12

呈给全国政协俞主席的公开汇报信——鄂钢何去何从

尊敬的全国政协俞主席:

您好!

2005年您任湖北省委书记期间,亲自策划了鄂钢与武钢的联合重组,武钢的领导一直称为兼并。现在不管是联合重组还是兼并,历时十年的今天,武钢集团董事长邓崎琳声称要让鄂钢转型了,通俗讲,就是鄂钢即将垮台了。


当初鄂钢与武钢的联合重组,省委是意欲扶植鄂钢的同时,地方政府又可以在不影响税收的情况下不用在管理上再牵涉精力,想法完全无错,但现在即将被证明“结果”错了,也就是当初的决策即将受到质疑。照说兼并后的鄂钢走向没落,似乎这只是企业内部的事情,原本无需惊动您,但问题是数万鄂钢职工家属的生计怎么办?数万鄂钢职工家属的生计会受到影响,这已经属于民生问题了,您当初的政绩可能被诋毁,这么大的事,所以您应该知道。


如果鄂钢职工在兼并后的收入是大幅增加了,生活更稳定了,相信鄂钢的父老乡亲一定会感念当时的俞书记。同样道理,鄂钢如果垮了,鄂钢的职工家属也一定忘记不了您。况且鄂钢的没落到底是谁的责任?以影响数万鄂钢职工家属的生计来为此买单,这难道应该吗?所以这事您应该知道。


有人会说改革初期东北那么多国企转型,所以转型不足为怪。不然,当初东北国企转型,那是面临整个社会经济结构的大调整。鄂钢面临的转型,从原因上完全不能与之相提并论。


有人会说,鄂钢面临的转型,是整个钢铁行业不景气、是大气候的原因。差矣,这十年虽然整个钢铁行业产能过剩,但除了政策性淘汰落后产能以外,在钢铁行业还没有哪个国企因为大气候的原因发生转型。


有人会说,鄂钢现在越生产越亏损,不转型怎么办?这话看似有理实则毫无道理,湖北省委当初将鄂钢托付给武钢时是盈利的,是没有负债的,而且在这十年中能够盈利的都还是鄂钢原有的产品,这足以说明鄂钢原有的资产一直都是良性的,鄂钢原有的产品结构是合理的、是符合市场走向的。


有人说,鄂钢以陈明杰为首的原有行政班子是腐败的班子,是他们影响了鄂钢。但是陈明杰能代表鄂钢人吗?他们能够代表鄂钢真正的正能量吗?近年查办的那些贪官污吏他们能够代表社会的正能量吗?陈明杰真正的负面影响,是影响了鄂钢领导干部的承接,影响了鄂钢人的形象,限制了鄂钢人在决策层面正能量的发挥。


鄂钢没落的真正原因是什么?真正原因完全在于一系列的决策失误,其中最突出的是投资项目上的决策失误,也就是不该上的项目却上了。2007年建成的冷轧薄板,从投产到现在百分之八十的时候是亏损,由武钢供应的冷轧钢坯则一直在赚鄂钢的钱。宽厚板项目自建成以来总体上是亏损。投资数亿建起的黄柏山码头及货场,距离鄂钢厂区25公里,由于没有铁路相通,公路运输增加成本,所以建成后作用甚小形同虚设。


花巨资买下原鄂城水泥厂的旧址所筹建的大棒项目,现在已经半途而废,百亩场地荒芜,立起的部分钢架厂房开始锈渍斑斑,安装上的部分设备、电机许多被盗。这些项目都成了烫手的山芋,巨额的借贷投资让鄂钢负债累累尾大不掉,好不容易由线材、螺纹钢这些传统产品赚得的利润,对于这巨大的亏空就成了杯水车薪。


矗立汉口繁华路段多年的“鄂钢大酒店”被贱卖了,各材料库房鄂钢原有的一些老底子,被再三的所谓“挖潜”搜刮殆尽,这些竭泽而渔的做法已经埋下了材料备件青黄不接的隐患。就是这样也远远填不了巨大亏空和债务的黑洞,于是鄂钢在这轰轰烈烈的折腾中每况愈下,最终被拖入了走向没落的怪圈。


所有这些都是由武钢派驻的领导做的决策,其中尤以孙文东任鄂钢经理期间“开拓”最盛,异想天开的荒唐举动最多,造成的后果也最严重。十年来只到今年,才刚刚任命了一位鄂钢人做行政一把手,但面对病入膏肓的企业,如果不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她也无力回天。这时任命一位鄂钢人做行政一把手,玩这种把戏更多的用意,可能还是为了企业在即将的垮台中,好让鄂钢人来对付鄂钢人。


鄂钢1958年建厂,是与武钢同等资历的老国企,在利改税之前,鄂钢一直将多上缴利润给国家着为第一要务,因而留下单薄的身躯。但这样的历程锤炼了鄂钢人顾全大局、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精打细算、朴实无华、谨慎经营的精神,由此成为鄂钢企业文化的精华。所以要讲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鄂钢丝毫不逊色于武钢,在基础管理的许多方面还要胜过武钢。


说白了,武钢是得益于国家的大量投资,得益于国家当初将硅钢项目给了它,硅钢成为武钢看家的产业,如果没有这种家底,按照武钢的领导水平恐怕早就没有好日子过了。


纵观武钢这十年的经营:与鄂钢采用国有资产无偿模式的重组;与昆钢采用了增资扩股模式的重组;与柳钢以防城港项目为主线,采用吸收合并组建新公司模式的重组,这些被自夸为科学系统工程的战略重组,实际是将别人的饭借到自己锅里,这种拼图游戏,是政客的伎俩多于着为企业家的能耐,这能够真正算是做大做强吗?!当然,按照邓崎琳的说法,这是达到了让宝钢再咬不动武钢的目的。看来鄂钢只是着为了武钢不被宝钢兼并的一个小筹码。

(见邓崎琳:武钢“十二五”产能规模要达到6千万吨 )


鄂钢兼并十年走向没落的事实,客观展现了武钢的管理水平。武钢派驻鄂钢的干部,只是自己觉得比鄂钢人高明,自以为了不得,在鄂钢人礼貌得有些唯唯诺诺的尊敬中,他们忘乎所以,摆出东家主子的做派。


他们并不知道在朴实的鄂钢人眼里,支撑他们的只是权力赋予的地位,他们越是这么装模作样就越是显得市侩和浅薄,越是表露着武汉码头文化的一些陋习。为了急于显摆自己,他们急功近利,完全不顾鄂钢本小利薄、需要以技改为先导、慎选投资项目、在固本经营中求发展、否则会精气耗散难以为继的客观实际,错误的以借贷投资为先导,又缺乏科学的可行性研究,于是只有投入没有收入,结果投资越多债务的泥潭越深,企业的包袱越重。


人称大手大脚是武钢领导的特点,他们敢于花钱但并不善于花钱,白花花的银子可以打水漂。他们敢于不计后果,象孙文东就丝毫也没有承担本应该承担的后果。他们缺乏亲和力,以拉着面孔显示魄力,以耍态度体现严格,生意不好就整柜台,在这些自大的人眼里,鄂钢根本就没有能人,只有他们才是救世主。


他们把鄂钢的干部搞得灰头土脸,只能缄默的服从导致了毫无生气的一潭死水。低成本的内部铁路转运被高成本的汽车转运所取代;扩建的厂房距离居民楼近在咫尺;花费几百万元请武警站岗;浪费几千万元的培训费、开办费扬言到东南亚办厂;真是想一曲是一曲。还有见不得人的买官卖官,正气未树,歪风潜行。


他们在鄂钢推行的各种管理性改革,没有几样能够可持续发展,没有几样能有激励性的实效。他们喜欢搬弄一些华而不实的表面样子,把说几句很不地道的普通话当成了企业文化,并不懂得企业文化从来都围绕着效益,企业文化只能形成于效益,没有效益谈何企业文化。


鄂钢传统的企业文化就是建立在为国家多做贡献的效益之上,然而这种优良的企业文化现在已经所剩无几无以为继了。


武钢派驻鄂钢的干部几乎都只是从事过生产性经营的人,生产性经营与企业的发展性经营,这是完全不同层次的决策概念。生产性经营侧重于战术,企业的发展性经营讲求战略眼光,不仅需要更高的决策水准,还要具有包括与地方政府在内的、方方面面在协作关系上的斡旋能力。


武钢的派驻干部根本达不到这种水准,所以决策失误在所难免,然而董事长邓崎琳则属于高屋建瓴的人物,鄂钢所有的投资决策没有他点头同意不行,所以关于鄂钢的没落,关于鄂钢的亏损,关于鄂钢今天的状况,他负有难辞其咎的责任。如果他推脱于不知情,那更是负有难辞其咎的不作为之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