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嘉德拍场上的国宝书法(二)——宋元瑰宝

 alayavijnana 2015-02-13

宋元时代的书法作品,虽然比隋唐时期的要多见一些,但也绝对多不到哪儿去,在整个世界范围内,包括博物馆界,都属于稀缺的品种。


中国嘉德廿多年历史中,有幸征集到不少宋元书法珍品,它们要么成为了各大博物馆的重要藏品,要么在市场上创出里程碑式的高价。


【上海博物馆购藏】


宋高宗 真草二体书嵇康养生论

25.1 × 603.6 cm

中国嘉德2000秋拍


著录:

1.《妮古录》卷二,[明]陈继儒撰。

2.《弇州山人稿》卷一三○,[明]王世贞撰。

3.《式古堂书画汇考》卷四,[清]卞永誉撰。

4.《佩文斋书画谱》卷六八。

5.《石渠宝笈初编》,御书房,883页,上海书店。

6.《重订清故宫旧藏书画录》,徐邦达编,6页(记此件已佚)

7.《国宝沉浮录》,杨仁凯著,第512页。(误记此件现藏上海博物馆)


赵构(1107-1187),大宋高宗皇帝。字德基,徽宗第九子。靖康之变后,偏安南隅,重用秦桧,杀害与非,罪有公论。但他在书史上占据一席,并非附庸风雅。据载,高宗先学米和二王,又学当朝黄庭坚,后金人模仿其书,伪造谕旨,又改学智永。史评其书法“端雅醇厚”、“隽秀涵永”、“天纵其能,无不造妙”。确是历史上寥寥几位工写善画的风雅皇帝之一。


真草二体书嵇康养生论(局部)


历代珍贵书画的积聚渊薮,随人世沧桑,流转无常。此件宋高宗赵构所书《养生论》,长六米,宋藏经笺纸手卷,三代宫藏,有印鉴和史书记录。从宋内府到元内府,一直是宫中珍藏,钤有元代宫印“天历之宝”,明代原应还存宫中,但据史籍所载,弘治、嘉靖年间,宫中银两匮乏,皇帝尝以古玩字画抵充俸禄赐予王公大臣,故此件御笔当是此时流出。


真草二体书嵇康养生论(局部)


从李东阳后跋而知,此卷曾归明代杨一清(1454-1530)所有。杨一清为成化进士,累值高官,曾任太子太师,应有理由获此赏赐。继而转为姚继父珍藏,清初归大收藏家梁清标所藏,(卷首裱褙上钤有“蕉林庋书”朱文印),后又归清宫收藏。


真草二体书嵇康养生论(局部)


此卷卷首钤有“乾隆御览之宝”、“三希堂精鉴玺”、“宜子孙”、“石渠宝笈”等10余方印章,蓝地白花锦袱内书“宋高宗书养生论真迹上等日四,乾隆九年春月臣张照等奉敕编次”,证明曾是宫廷内藏的确凿身份,并著录于《石渠宝笈初编》中。


真草二体书嵇康养生论(局部)


溥仪在位时,此卷以赏弟溥杰为名,偷携出宫。后散落民间,在民间保存七十余年后,由中国嘉德于2000年秋拍以990万的高价拍出,又被上海博物馆购藏。


【故宫购藏】


朱熹、张栻 春雨帖、佳雪帖 新祺帖 桑梓帖

1185年作

中国嘉德2001春拍


朱熹(1130-1200),字元晦,号晦庵,婺源人。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程朱学派的主要代表,儒家的重要人物之一。


此通手札既没有收信人的名字,也没有写信的年份,但从相关历史文献而知,此手札乃朱熹于南宋孝宗淳熙十二年(1185)致詹仪之一通。


首先,朱熹在信的开头称收信人为“知府经略点殿撰侍郎”,同詹氏的官职完全符合。其次,手札中告知收信人对“格物”的新知,必定以收信人对此有兴趣,而正是詹氏,朱熹曾将《孟子集注》、《中庸章句》的稿本送请他提出意见,詹氏后来在桂林将朱熹修订过的《论孟集注》重加刊刻。第三,朱熹将广西蒋令论广西盐法疏的副本随信送给收信人,并说“渠归必请见”,知收信人当时必在广西,并对广西盐法甚为关注。而正是詹仪之,因对改革广西盐法多有建议而被派往广西。詹仪之,严州遂安县人,字体仁,绍兴二十一年(1151)进士,中国思想史上著名的朱熹、陆九渊兄弟的鹅湖之会,就是在他任上在信州境内举行的,他同朱熹为学友。


在朱熹的《朱文公文集》中,共收入致詹仪之信四通,题作《答詹帅书》或《与詹帅书》皆作于詹氏广西帅司任内。文集中虽没有收录这通,但从万历年间编纂的《严州府志》和《遂安县志》开始,府志和县志的艺文志大都收录了这通手札。这通手札装裱成卷,在后面还有张栻手札三通,詹仪之及朱熹第三子朱在手札各一通。后又明宣德至清道光年间多人题跋。从中可知这通因詹氏后人的珍藏,历经过百劫而得以保存。


此件书作亮相中国嘉德2001春拍后,经由有关部门接洽,最终被北京故宫博物院购藏。


【珍罕宋代书法】


朱熹、张景修等七家 宋名贤题徐常侍篆书之迹

中国嘉德2009秋拍

成交价:RMB 100,800,000


著录:

1.李佐贤《书画鉴影》,卷三,第六至十页,《中国历代书画艺术论著丛编》(35册)189-197页,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

2.《古书画过眼要录·晋唐五代宋书法(叁)》,《徐邦达文集》(第四册)887页,紫禁城出版社,2006年出版。


宋贤书迹传世不多,北宋人笔则尤为少见,片纸只字已极珍贵,朱熹书则历来都视若拱璧。


宋名贤题徐常侍篆书之迹(局部)


此宋元名贤题五代徐铉书《项王亭赋》手墨,徐铉篆书《赋》在至正年间戴在跋时尚存,后失去。同时散失者尚有南宋周必大一跋及楼钥二跋(楼跋今在北京故宫)。今尚存宋元诸贤题跋有北宋宇道、胡师文、张景修及彭君时、蔡天启(肇)、蔡晋如(蕃)、刘无言(焘)在丹阳连仓观同阅是卷的跋。


宋名贤题徐常侍篆书之迹(局部)


诸公题跋的时间除张景修不详外,分别为宋元符二年己卯、宋崇宁五年丙戌、宋大观元年丁亥。此后则南宋刘岑、朱熹、查钥三跋,刘、查皆题于隆兴二年四月,朱熹则题于淳熙八年辛丑。元明则有至正十四年甲午戴在一跋。其中北宋诸公手墨估计仅赖此卷留存人间,而彭君时、刘无言四家题名是否是刘无言所书暂不可考,但书法颇类米芾、米友仁父子,或是米氏朋友或受其影响者。朱熹书用笔瘦劲,字体呈内敛的纵势,与北京故宫所藏《季夏帖》、《上时宰二剳》甚似,而与圆厚任意之《城南唱和诗》卷稍有不同而笔意仍有贯通处。或是年代有别之故。


宋名贤题徐常侍篆书之迹(局部)


此卷在宋时流传经过在以上诸公(包括楼钥)跋中知在北宋晚期一直在江苏仪征张氏及丹阳、南京一带流传,南宋初入汪伯时、汪季高手,元至正后渐深藏不露。清嘉道时为金石僧达爱所得,并请张廷济书引首并题。后归李佐贤及南皮张氏。新中国成立前归张葱玉收藏。


【宋克六米鸿篇巨制】


宋克 草书杜子美壮游诗

28 × 600 cm

中国嘉德2009秋拍

成交价:RMB 68,320,000


著录:

1.《宋仲温草书杜子美诗》,上海,昌印社,1934年影印单行本。

2.日本《支那墨迹大成》(第四卷)影印。

3.《中华文物五千年集刊·法书篇》(卷九)38-69页,台北,故宫博物院,1980年出版。

4.《中国书法史图录》741页,上海书画出版社,2001年10月出版。

5.《古书画过眼要录·元明清书法(贰)》,《徐邦达文集》(第六册)623页,紫禁城出版社,2006年出版。

   

宋克《草书杜子美壮游诗卷》是徐邦达先生所著《历代古书画过眼要录》中提到的六件宋克作品之一(余皆收藏于各大博物馆),存世作品稀少。宋克(1327-1387),字仲温,号南宫生,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是生于元代的明代第一位著名书法家,与宋璲、宋广书史称“三宋”,对明代初期书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草书杜子美壮游诗(局部)


宋克此卷自明及清及今,迭经诸家收藏,可谓凿凿可考。在明早中期时,即入商辂之手,有其长跋可证。明中期为汪道昆所得,首尾皆钤有其藏印。清初为周亮工藏,清乾、嘉时入阮元之手,骑缝皆钤其“雷塘庵主”小印。近代归之袁励准,复归张葱玉,后张葱玉以此卷易得蒋谷孙以七千银元购买的元人李息斋《双竹卷》。此卷遂入蒋氏手、“文革”中此卷因抄家进上海博物馆,后发还而得以保存至今。


草书杜子美壮游诗(局部)


张葱玉获此卷后,极为爱重,尚于民国廿三年付上海昌艺社珂罗版影印。付印前特请对宋克颇有研究的于右任为画册作跋。此卷因之得以广为流传。日本《支那墨迹大成》、台北《中华文物五千年集刊》等皆相继转载介绍,并有研究者撰写专文著录。


草书杜子美壮游诗(局部)


本卷的一大特点是有6米长,堪称鸿篇巨制,观之有一种“奔蛇走虺势入座,骤雨旋风声满堂”之气势。


【元代书法重宝】


赵孟頫 行书《洛神赋》 (十七页)

23 × 11.5 cm × 18

大德五年(1301年)作

成交价:RMB 80,080,000


著录:

1.《中国书法全集》43册,《赵孟頫》(一)65页,荣宝斋出版社,1994年。

2.《中国美术分类全集 · 中国法帖全集》14册,239-257页,湖北美术出版社,2003年。

3. 吴荣光《辛丑销夏记》,《中国书画全书》第十四册八九零页,上海书画出版社,2000年出版。


在中国文化史上,赵孟頫是一个多才多艺的天才型人物。他善文学,精音律,长诗赋,通佛老,而书画则尤能独创新格,开一代风气。其画,则人物、山水、花鸟、走兽无一不精;其书,则“篆、隶、真、行、颠草为当代第一”。“兼学力天资,精奥神化而不可及。”


行书《洛神赋》(局部)


此作书于大德五年赵孟頫四十八岁时,其时赵氏正在江浙等处儒学提举任上,故自署书于松雪斋。结体宽博俊美,笔法圆转纯熟,洋洋洒洒一气呵成而意态安详。前人因其仕元至有“过为妍媚纤柔,殊乏大节不夺之气”的评价,其实,他作书圆厚洒落而内藴筋骨,此册便是这样,绰约飘举中,时露俊爽,故能情韵俱胜,雅俗共赏。


行书《洛神赋》(局部)


从装裱格局看,此作原似为手卷,后改装成册,乾隆时为大学士傅恒所得,后辗转入名藏家吴荣光之手,并被吴氏刻入《筠清馆法帖》。后纸有刘统勋、永瑆、翁方纲、罗天池、钱樾、张问陶、宋葆淳、周厚辕、英和、陈其锟、陶子政等人跋。此册前散佚三开六页,嘉庆十年,由成亲王永瑆用工楷补足,共计十二开二十二页。可谓元代法书宏篇力作。解放后经专家论定并著录,可称名件,最终以8008万元被藏家收入囊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