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八阵图》与《握奇文》的区别

 公司总裁 2015-02-13

 

《八阵图》与《握奇文》的区别

【原文】

太宗曰:“陈数有九,中心零者,大将握之,四面八向,皆取准焉。陈间容陈,队间容队;以前为后,以后为前;进无速奔,退无遽走;四头八尾,触处为首;敌冲其中,两头皆救;数起于五,而终于八,此何谓也?”

靖曰:“诸葛亮以石纵横布为八行,方陈之法即此图也。臣尝教阅,必先此陈。世所传《握机文》,盖得其粗也。”

太宗曰:“天、地、风、云、龙、虎、鸟、蛇,斯八陈何义也?”

靖曰:“传之者误也。古人秘藏此法,故诡设八名尔。八陈本一也,分为八焉。若天、地者,本乎旗号;风、云者,本乎幡名;龙、虎、鸟、蛇者,本乎队伍之别。后世误传,诡设物象,何止八而已乎?”

【解释】

唐太宗问:“八阵图分为九个小的方阵,中央的一阵为剩余之兵,由大将亲自指挥,四方四隅各阵都向中阵看齐,大阵之中包容许多小阵,大队之中包容许多小队,前阵可以做后阵,后阵也可以做前阵。敌方一旦进入此阵,进攻不能很快的攻击到中心的大将,想退出此阵又非常的不容易,陷入两难境地。整个方阵四头八尾,哪部分受到攻击,哪部分就立即变为阵首迎击敌人。如果敌人直冲中心大将,那么方阵的头尾都能急时的救应。八阵的前身本是五阵,后来诸葛亮演变成为八个,这是为什么呢?”

李靖回答:“诸葛亮曾用石块纵横排列成八行,八阵的布阵方法,就如同《握机文》一样,我过去教练部队阵法,总是先教会此阵,现在世上所流传的《握机文》,说明的非常简单,只是一些大概罢了。

唐太宗问:“天、地、风、云、龙、虎、鸟、蛇,作为八阵的名称,它们的含义是什么?”

李靖回答:“这是后人在传授中被误解的地方。古人为了保守这一阵法的秘密,便故意给它安上了八个神秘的名称,其实八阵乃是一整体,具体分为八个部分罢了。比如天、地和风、云,原本是几种队旗的名称,而龙、虎、鸟、蛇,则不过是各个部队的序列之别。后人不知古人诡诈,被误解。给各个大阵小阵都以各种物象命名,其实又何止上述那八种呢?”

【分析】

这段详细描写了八阵图的原理和场面,以及阵形变化的规律,又一句道破八阵的名子为什么这么神秘,原来是因为古人怕旁人或敌人知晓此阵的奥妙,故意给这八个阵起了八个神秘的名称,李靖还说,八阵其实又何止那八种呢,还有很多因素!

八阵为一整体,而每阵又有其独立性,故合而为一,离而为八。每阵八队,八阵共八八六十四队。八阵之外,另有少部分兵力为游军,称为“余奇”或称“握机”,即机动兵力,由主将直接临时随机应变指挥,八阵中四阵即为正兵,其余四隅为正兵之中的奇兵,而且不断变化,有时候四隅的奇兵到了四个方向,如正东正南正西正北,则变为正兵,其中阵形的变化全靠中心的大将临时跟据敌情而随机应变,不断指挥,从这点可以看出,八阵图并不是随便什么人就能指挥的了的,八阵的威力和指挥者的水平是成正比的,八阵图对指挥者的反应和水平要求相当高。这也恰恰的反驳了某些人的:“诸葛瞻与邓艾对阵,最后不敌邓艾,说明了八阵图并不怎么利害。”的错误观点!,并不是八阵图不利害,而是八阵图对于指挥者的经验和临场应变能力有着很高的要求!

、《八阵图》与《握奇文》的区别

【原文】

太宗曰:“数起于五而终于八,则非设象,实古制也。卿试陈之。”

靖曰:“臣按黄帝始立丘井之法,因以制兵。故井分四道,八家处之,其形井字,开方九焉。五为陈法,四为间地,此所谓数起于五也。虚其中,大将居之,环其四面,诸部连绕,此所谓终于八也。及乎变化制敌,则纷纷纭纭,斗乱而法不乱;混混沌沌,形圆而势不散,而此谓散而成八,复而为一者也。”

【解释】

太宗说:“此阵的数目初始是五个,到最终诸葛亮推演成八个,这并非是单纯的假设物象的缘故,而是一种古代的传统制度。你能不能试着讲一讲这个问题?”

李靖说:“黄帝最早创立丘井之法,并根据井田之法确立了兵法制度,井字共有四条相互交叉的道路,这四条把军队分成了八个方阵,它的形状就像一个“井”字,正好把土地分成了九个方块。由于东南、西南、西北、东北四块角落为闲地,所以这就是所谓八阵开始于五阵的由来。空出中央阵地,由大将居中指挥,以前后左右加上四个角落环绕相连列阵,便成了八阵。等到交换队形打击敌人的时候,则部队频繁机动,旌旗招展,虽然阵地上纷乱厮杀,看似混乱但是其实阵法却不错乱,部队行动有如江河奔流,混混乱乱,混跑混打,但是阵形浑圆而阵势也不散。这就是所谓分散开来成为八阵,而组合起来其实就是一个大阵啊。

【分析】

本段以黄帝的井田与诸葛亮八阵图相类比,讲解了黄帝与诸葛亮的八阵的区别,前后左中右即为五块阵地,余下的东南、西南、西北、东北四块角落则为闲地这就是黄帝的井田之法,而诸葛亮的八阵,则是把“井”字的余下的东南、西南、西北、东北四块闲地全部利用,环绕相连成阵。李靖又说八阵图在攻击敌军时表面是非常非常的混乱,好像乱军瞎打一样,其实这是给敌军的一种乱的假象,八阵图兵乱但是阵法并不乱,阵势也不散,就好像八个阵其实就是一个大阵一样。在这之后太宗又问了黄帝的丘井之法有没有后人继承呢?李靖说西周姜太公曾整理和修订过黄帝兵法,创立了太公阵法,之后周代的兵书《司马法》,就是跟据太公兵法而写成的,齐国的官仲也重新整理过太公兵法,然后唐太宗李靖就开始讨论《司马法》中的兵法,就此略过。

、《八阵图》的发展历程

纵观《唐太宗李公卫问对》全书,可发现八阵图的发展和改进的全过程:

黄帝《握奇文》------五阵,握机阵,丘井之法

↓↓↓

姜尚《太公兵法》---太公阵

↓↓↓

司马穰苴《司马法》---五行阵

↓↓↓

管仲--------重新整理〈太公兵法〉

↓↓↓

孙武《孙子兵法》-----五行八卦阵

↓↓↓

诸葛亮《八阵图法》----八阵图

↓↓↓

韩擒虎------九军阵法,即八阵图的别名

↓↓↓

李靖《卫公兵法》----六花阵

↓↓↓

李绩《卫公兵法》----六花阵

可以看出《八阵图》渊源极深,可以追溯到上古华夏的黄帝。经过姜太公,司马穰苴,官仲,孙武等人的不断改进和完善,到三国时期,诸葛亮使他达到了顶锋,完善为八阵!唐代李靖由于九个阵指挥过于复杂而简化为六花阵。八阵图》的前身----《握奇文》

摘自《军事素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