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门当户对”里有智慧

 tuzididie 2015-02-13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家庭在子女婚配上开始注重“门当户对”。这里之所以给“门当户对”加上引号,是因为这些家长都希望子女找到的对象比自己门第高,以实现出生之后的“第二次脱胎”。所以,这样的“门当户对”只是阻止子女同比自己门第低的对象缔结婚姻的理由而已,并不能算严格意义上的门当户对。
  可是,最近见到一位朋友,在子女婚姻问题上出奇地睿智。朋友自己被视作成功人士,儿子虽然三十不到,事业已有小成,相貌堂堂,很是拿得出手。找到的女朋友自身条件不错,但“门第”明显低了一截。当亲友们为他儿子惋惜抱屈时,这位朋友却总是乐呵呵的,丝毫不受影响。问他是何考虑,本以为会得到什么“缘分”、“儿孙自有儿孙福”,或者更现代的回答如“感情更重要”等等,谁知道他的回答却是:
  “做父母的都希望子女找到家庭背景更好的另一半,但从做父母自身利益考虑,事情可能恰恰相反。找到门第比我们高的,可能意味着儿子需要更多地照顾岳父母的想法,结果我们的儿子就成了他们的儿子,反过来,找一个家庭境遇比我们略差的,女孩子可能就更注重我们的感受,这样我们就可以得到一个女儿。我们这一辈做父母的只能生一个,虽然如愿生了儿子,但总觉得没有女儿始终是缺憾。现在不是儿女双全了吗?”
  这番话初听之下,可谓一对活脱脱“自私自利”的父母,不考虑儿子未来的“远大前程”,只顾弥补自己的人生缺憾。但仔细想想,世界上如何可能成全得了那么多的“门当户对”?而且真要通过儿子找到“女儿”,没有豁达心态,对待媳妇如己出,光是一个“门不当户不对”,哪里就能让新人进门之后,就情感融洽到“亲如一家人”?生活中多的是两亲家甚至小两口都乌眼鸡似地争夺支配权,门第有高低岂不更成战争助推剂?所以,想得明白重要,但只顾自己满足的心态不变,再明白最后也会糊涂。
  老朋友是聪明人,这话没有说全,窗户纸不捅破,全靠听者自己参悟和践行了。
  


顾骏(作者为上海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