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了跑路、倒闭等负面消息缠身的P2P行业,如今正尝试着在寻求与银行的合作中实现重生。据媒体了解,目前一些P2P公司相继与平安银行[1.66% 资金 研报]、招商银行[1.58% 资金 研报]、交通银行[1.15% 资金 研报]在内的多家商业银行签订了交易资金托管协议。比如,宜信公司就与中信银行[1.94% 资金 研报]启动了战略合作,建立全流程P2P交易资金结算监管模式;你我贷也与招商银行上海分行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合作协议,招行将为你我贷提供交易资金委托管理业务。 P2P公司与商业银行的合作,并非仅限于交易资金托管。像宜信公司还与中信银行在财富管理、大数据金融云等多个领域实施合作;你我贷与招商银行上海分行签署的战略合作协议中,同时还包括了现金管理服务、个人金融服务、融资租赁业务、财富管理等金融服务。 虽说P2P公司与银行之间存在业务竞争关系,但它们的合作优势依然明显。银行所具备的公信力以及健全的支付结算工具,可以担负起P2P公司对客户资金管理的全方位需求;且银行经历过多次完整信贷周期所保存的历史数据和客户资料,能使缺乏数据的P2P公司多方面获益。与之相应,P2P公司往往在服务高成长性人群,尤其是小微企业主和农户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同时又有技术驱动的基因,可通过互联网及移动终端采集金融数据以外的非结构化的人的行为数据,并做出基于这类数据的风控模型,这又恰恰是银行所欠缺的。 由此可见,P2P公司与银行的合作,对P2P公司而言,无疑可借银行之力督促其规范运作,提升其风险管控水平,树立起良好的行业口碑,继而增强人们对P2P的信心,使之更好地参与并推动这一行业的稳健成长。与此同时,作为与之合作的银行,则可借机进一步修炼自身对互联网及移动信息技术的适应性“内功”,从经营管理理念到实际操作经验上补足差距,在不断拓展其传统业务发展空间的同时,为实现自身业务由传统向现代的全面转变创造更好条件。 P2P公司与银行的合作,以一种市场化的、更为友好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当前金融监管不足的欠缺。为使这种合作产生更大的协同效应,无论金融监管部门还是P2P公司、商业银行,皆需进一步达成共识,做好各自工作。 对监管层来说,既然P2P交易资金托管模式科学可行,那么,基于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维护金融和社会稳定的角度,不妨将这种合作模式制度化,纳入监管举措之列,要求所有P2P公司在日常业务开展中认真遵循。此前,人民银行等监管部门曾经发文,要求P2P公司回归其信息中介本质,对其资金进行第三方托管。若能进一步明确由商业银行承担资金托管之责,并且加强对银行履行托管责任的监督检查的话,应能较好地避免“托而不管”,杜绝目前第三方支付托管中存在的这一突出问题。 从合作前景来说,P2P公司应与银行建立起更为广泛、深入、持久的合作关系。据一些P2P公司负责人介绍,目前在与银行合作过程中,存在的难点是许多银行出于对P2P平台风险的担忧,担心自身会受牵连,不愿意接受P2P公司的托管,对与P2P公司合作较为犹疑。银行如此态度,不能不说有些短视。只有银行与P2P公司本着一切向前看的原则,以开放的、与时俱进的心态精诚合作,才利于创造出“1+1〉2”的良好成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