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地藕

 默灵馆 2015-02-13

 

地藕又名:地参、地瓜儿、地笋子、虫草参、地蚕子、水三七、旱藕、银条菜、泽兰根。是名贵的中草药,且具有提神醒脑、开胃化食、补肝肾两虚、强腰膝筋骨之效。

基本资料 折叠 编辑本段

地藕又名:地参、地瓜儿、地笋子、虫草参、地蚕子、水三七、旱藕、银条菜、泽兰根。

是名贵的中草药,且具有提神醒脑、开胃化食、补肝肾两虚、强腰膝筋骨之效。

原产地: 两广至华中与华西,越南,缅甸,印度,寮国及台湾。
分布: 台湾全岛平地至低海拔山地约 0~ 900 公尺处,开扩的原野或丛林的边缘。
用途: 1. 园艺盆栽用:植株细弱,全株有短柔毛,形似羊角之蓇葖果向左右两边叉开,相当别致特殊,植为小型盆栽,颇为美观。2. 蝴蝶食草:鸥蔓为琉球青斑蝶及姬小纹青斑蝶幼虫的食草。3. 药用:性味:根及全株:辛、温,有小毒。效用:全株:袪风湿,化痰止咳,散瘀止痛,解蛇伤。治风湿痹痛,咳喘痰多,跌打肿痛,毒蛇咬伤。鸥蔓无主根,须根丛生,白色,故有白龙须或三十六荡之名,根含生物碱,可入药,有袪风、止咳之效,俚医用以治疗哮喘,故亦有"哮喘草"之称。根常被用来治跌打损伤、脚痛及脚气。
茎: 茎伸长,长 4~5 公尺,木质;小枝细长,密生毛茸,绿色;老藤可以深裂得很深,像软木塞的质料一样,软软的,里面是空心的,外表有很深裂的皱纹,很沧桑的感觉,很容易辨识。
叶: 单叶对生,卵形,少数亦有为长椭圆形或长椭圆状披针形,长 2.5~6 公分,宽 2~5 公分,先端锐尖或渐尖而有尖突,基部圆或心形,纸质或薄革质,全缘;表里两面皆密生锈色毛茸,中肋呈不明显的三出脉于表面略凹下,而于背面显著隆起,侧脉及细脉皆明显细致;叶柄长 1~1.5 公分,密生毛茸。
花: 花多数,小型,花苞黄绿色,开放时径 0.5~0.6 公分,呈腋生繖房状聚繖花序排列;花序长 1~2 公分,具毛茸;花柄细长长 0.8~1.5 公分,有毛茸;花萼小,5 深裂,毛缘;花数甚多而小,花冠轮形,带暗紫红色,5 深裂;裂片 5 枚,卵状披针形,长 0.4~0.5 公分,宽 0.2~0.3 公分,先端渐尖;富冠鳞片 5 枚,卵形,着生于雄蕊筒上,先端钝,高达花药之半;每一药室中仅有一枚花粉块;花粉块水平伸展。
果实: 果实为蓇葖果,披针状圆柱形,两两对生,张开近 180 度,长 4~7 公分,径 0.7~1.2 公分,平滑,成熟时绿带紫色,易开裂;种子薄扁凹形,长 0.5~0.7 公分,顶端具白绢质,长约 3 公分的丛毛,开裂后种子会随风飘送。
特性: 蔓性多年生木质缠绕藤本;茎细长,具有茸毛,老藤可以深裂得很深,像软木塞的质料一样,软软的,里面是空心的;叶对生,通常呈卵形,偶尔为长椭圆形或长椭圆状披针形,两面多少具有细绒毛,长 2.5-8.5 公分,宽 2-4.5 公分,两面均被毛,叶柄长 4~6 公分。花腋生,聚繖花序作繖形排列,花数甚多而甚小,花冠轮形,带暗紫红色。果为蓇葖果,牛角形,两两对生,张开近 180 度。果实包覆着有白色毛絮的种子,开裂后种子会随着风儿飘送。
展开

简介 折叠 编辑本段

地藕,唇形科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菜药兼用,具有百年历史。全身都是宝,春夏可采摘嫩茎叶,凉拌、炒食、做汤均可,主要食用晚秋以后采挖出的洁白脆嫩的环形肉质参。地参根茎观之洁白如玉,食之清爽脆嫩,可炒食、蒸煮、做汤、腌渍、醋泡、糖浸、蜜饯、做酱菜均可,尤其香酥油炸地参,风味独特、脆香无比,堪称菜中一绝,食之口味清香,与一般油炸食品不同,这道菜的独特之处在于不上火,反而祛火。且具有提神醒脑、开胃化食、补肝肾两虚、强腰膝筋骨之效。《中草药大辞典》、《本草纲目》等权威资料记载,地藕含有多种药用成分,其茎叶晒干后即是名为名贵中草药。 全草入药,具有活血、利尿、通经、滋阳、润燥、调血脂、通九窍、利关节、养气血等功能,主治腹痛、水肿、产后瘀血、跌打损伤等症。《中华本草》详细介绍地藕不但能作为蔬菜食用,而且晒干后入药,功能与冬虫夏草相当。经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地藕含有人体所需的20多种微量元素、18种氨基酸、酚类、糖类等多种营养成分。尤其适合妇女产前产后做为蔬菜食用,保健功能极其显著,宋.《嘉佑本草》详有记载。此外,经常食用地参有抑制癌细胞扩散和减肥的特殊疗效,因此享有“蔬菜珍品”的美称。

地参名来源 折叠 编辑本段

相传,公元1709年,康熙微服私访,借宿农家,偶食此参,食后赞不绝口,堪称菜中珍品。见其生于土、形如参,故赐名地参。地参,已有数百年历史,但由于人类不合理的开发、自然条件恶化以及农药的大面积的使用,传统地参早已面临绝迹。现在开发的地参是某特种种养殖基地,利用现代技术从传统地参中优选提纯、无性繁殖、壮大的一个新品种。该品种具有产量高、口感好、长势强壮、抗病虫、适应性强等特点。地参作为一种多用途的保健蔬菜具有极高的开发价值,饱含千年地域文化的内涵,希望它能早日进入百姓餐桌。

外貌特征 折叠 编辑本段

多年生草本,高可达1.6m。下根状茎横走,先端肥大,近纺锤形,于茎节处生根(须根)。地上 茎直立,四棱形,中空,一般不分枝。叶对生,长圆披针形,基部楔形,叶缘有深锯齿,叶背有凹腺点。轮伞花序、小花唇形、白色。小坚果暗褐色、卵形,花期6-9月,果期8-10月。

种植技术 折叠 编辑本段

繁殖方法:将种参截成5厘米长的小段,北方于3-5月份栽植,南方四季即可栽植。最好整参繁殖。按行距50厘米、株距40厘米、深度8厘米定植,栽后10天出苗。幼苗期及时松土、除草。苗高10厘米时追肥1次;在生长过程中如遇干旱及时浇水,在我处种植几年,未发现病害。

适应性:地藕适应性广,喜阴、耐湿、耐寒、不怕瘠薄、生命力极强,无论田间、地头、庭院、河边、树林行间均可种植。

全国种植情况 折叠 编辑本段

山东省郓城县武安镇特种蔬菜发展基地

湖北省武穴特种种养殖基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