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至5日,古老的北京城,以隆重的礼仪欢迎来自非洲48个国家的领袖来华参加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此次峰会,中非一致将其看作是携手共进的里程碑。中非合作必须建立在非洲繁荣的基础之上,而中国所做的也正是推进非洲的繁荣。这使得中非之间已经由过去单纯的政治盟友转变为以商业联系为主的兄弟关系。无疑,北京峰会的举行,将进一步促进中非关系进入佳境。
俄罗斯《报纸报》2日称,著名非洲问题专家、俄高等经济学院应用政治学系教授戴维德松指出:“中国商人已涉足非洲各个行业,包括道路建设、城市基础设施等。中国劳动力大量涌入非洲。中国领导人使非洲各国领袖明白,中国人不会像西方殖民者那样疯狂地攫取自然资源,中国将与非洲国家在平等的基础上展开合作。”
不错,我们的同胞早在北京峰会之前,为非洲的建设做出了不小的贡献,如在非洲东南部的赞比亚,有大大小小数十家由华人经营的农场,其中名声最大的当属有国营背景的中肯农场,它就是王驰、李莉夫妇的心血的付出。
在人们的想象中,非洲的酋长都是头戴鸟翎,面染油彩,身穿兽服,动辄有警卫“护驾”,时时有卫兵相随。出现在记者面前的非洲唯一的华人酋长——胡介国,一身西装,一脸笑容,就像一个普通的商人。30年前,胡介国是中国内陆第一个前往尼日利亚的人,30年后,他成为了非洲世界唯一的华人酋长。
这个终身的酋长不领薪水,“最大的特权就是大家很尊重我,我可以随时见州长、见总统。”
胡介国出生在上海普陀区。解放前,胡介国的父亲前往香港谋生。在上世纪50年代末,香港经济不太景气,一部分香港企业家把目光投向了遥远的非洲,胡介国的父亲也是其中一个。“父亲起初一直在香港做纺织生意,然后辗转来到非洲,那时候非洲还是一块近乎不为人知的大陆,就是搭飞机也要飞个四五天。”1962年,他进入上海的百年老校晋元中学读书,“我接受的教育很传统,学习雷锋,焦裕禄,提倡助人为乐,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等等,这些深刻地影响了我的思想。”他说那是自己人生中最快乐的一段时光。和许多“老三届”一样,他下过乡,成为1972年毕业的第一届工农兵学员,毕业后,进入上海南海中学教书,做了英语教师。很受学生的欢迎。当他离开学校远赴非洲时,学生都舍不的他,恋恋的让他走了。 父亲在尼日利亚给胡介国打下了非常坚实的“人脉”基础,总统、国防部、外交部等许多部委的高官都是他父亲的好朋友。这使胡介国在经商中比其他华侨更有优势,但胡介国并没有完全依靠父亲的“庇护”。 在远赴加拿大学习酒店管理后,他拒绝了父亲要他继承纺织业的要求,涉足餐饮酒店业,他应聘到了尼日利亚商业中心城市拉各斯,Doctor Hammer开的“香格里拉饭店”。 凭借着勤奋和聪明,5年后,胡介国脱颖而出并成为饭店总经理。之后,他又获得了饭店的股权,这是胡介国的“第一桶金”。 “饭店老板有英国人,有美籍华人,在饭店工作期间,我们接待过美国总统的父亲,英国王室的查尔斯王储,还有英国首相等许多名人。我觉得自己的思想真正和世界接轨了。”胡介国说,这段经历给他的经营思路带来了巨大影响,“一次他们问我,你把100美元放在桌上,被服务员偷走了,是谁的错?我说当然是服务员的错,他们说,错,是你的错,因为你在引诱犯罪。中西方的经营理念有诸多不同,这方面的学习让我受益匪浅”。 此后,胡介国获得了香格里拉饭店的部分股份,并且最终成为大股东。上世纪90年代,他投资800万美元在拉各斯市建设了占地4000多平方米、六层全花岗石装饰的金门大酒店,这个酒店一直是非洲最豪华的酒店之一。酒店里不仅有中国餐饮,还经常举办中华文化展览,成为了传播中国文化的一个平台。现在,金门大酒店已成为尼日利亚的一个标志性建筑和旅游中心。而胡介国的经营也扩展到建筑、纺织、酒店等8个行业。 因为曾经的教师经历,胡介国非常重视教育。上世纪90年代后期,胡介国曾经到尼日利亚的学校参观,所见所闻令他至今念念不忘。 在拉各斯一个不错的学校,他看到,校舍就是10个用木头拼凑成的,如蒙古包一样的圆形“建筑”,三面矮墙,一面是门,低矮的门窗,正常人要弓着腰才能进去。墙壁是用砖头和铁皮包成的,没有桌子,没有椅子,更没有明亮的灯光,地板是坑坑洼洼的泥土地。孩子们自己带矮矮的小木凳,把书本放在腿上看书。尼日利亚的天气非常炎热,最高温度可以达到40多摄氏度,学校里却没有风扇。 看着孩子们在如此恶劣的条件下边流汗边学习,胡介国心里非常难受,他决定为尼日利亚建造4所美丽的学校。1998年,胡介国帮助拉各斯当地建设的学校开工,这是4所尼日利亚历史上最豪华的学校,红砖白墙的高层小楼,教室前面是碧绿的草地。房间里配备了日光灯、电风扇,为了防止玻璃被打碎,教室的窗户特别被设计成木制的百叶窗,每所学校可以容纳3000名学生读书。2001年,由于胡介国对尼日利亚社会所做出的贡献,尼日利亚大酋长埃米尔正式任命胡介国为当地的酋长。
在他看来自己被授予酋长这个荣誉,更为重要的原因是尼日利亚的人们感到中国日益强大,中国是非洲人的朋友,想通过他这个渠道了解中国。“还有人认为做了酋长就会有特权,实际上我没有什么特权,也不领薪水。”胡介国一乐,“可能最大的特权就是大家很尊重我,我可以随时见州长,见总统,其实主要的任务是为他们做贡献。”“当酋长后最大感觉是肩上的责任更重了,作为一个中国人,又拥有这样的头衔,要起到桥梁作用,我们要更多更正确地宣传非洲,也要在尼日利亚更多宣传中国,告诉那些不了解祖国的黑人兄弟一个正确的中国。”不过,据了解,作为酋长,胡介国还是有一点特权的,他拥有有关部门特批的由他全权指挥的近百人的武装警卫队。 胡介国在非洲 “中非友谊是几代人所累积起来的深厚感情,许多非洲人都知道坦赞铁路,都知道中国人对于非洲的援助。”胡介国说,尼日利亚的几个部长曾告诉他,他们在伦敦念书的时候学过毛主席语录的小红书,他们了解中国,也了解中国人民对他们的帮助。
“通过这次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可以看出,非洲对中国也非常重视。此次,和中国尚未建交的国家也派出了观察员。第一天回来,我外出乘坐出租车,发现路上车辆非常稀少,很多人都骑自行车,就向出租车司机询问。那司机笑着说,是我们的非洲老兄弟来了,北京的公车限制出行,很多私家车车主为了支持峰会自愿骑自行车出行呢!这非常感人。”胡介国说,这个细节说明中非传统友谊在民间有着非常深厚的积淀,中国人民对非洲兄弟至今怀着淳朴和友好的感情。 “非洲有很大的市场,还有很丰富的能源,现在的非洲就是1985年以前的中国,下一个世纪是中国和非洲的世纪,中国和非洲的联合是强强联合。”“非洲有人口,有资源有市场,中国有技术有资金,而且中央高层对非洲的重视已经达到了战略高度,双方联手可以有效互补共同发展。”胡介国信心满怀。 此上转载自——新闻蓝页 其详细看——http://news.sina.com.cn/c/2006-10-31/151611381353.shtml 文章引用自:http://news.sina.com.cn/c/2006-10-31/151611381353.shtm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