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龙开胜 中国书协理事、北京书协副主席 杨广馨 中国书协理事、北京书协副主席 作 者:刘希满 刘晓 创作要讲章法和用笔变化 龙开胜点评刘希满行书条幅: 通常我们创作一幅作品,总有创作的动机、目的和想法,先不要说字写得好坏,要根据作品的内容和字数调整创作品的幅式和形式,不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起笔就写,只要写在纸上就行了。 我们看此幅行书,从内容上是一幅集联,既然是集联最好是一条写一句,不想一条写一句,就想写在一个条上也可以,但要讲究作品的章法布构,使其合理美观。显然作者没有按正常的对联创作形式,而是写在一个条上,这就造成了行笔局促,铺毫不开,为了写满这张纸,只好把每个字变瘦变长。既然写在一个条上就不要按对联句排列整齐,可以写二行或三行,参差错落一下,这是创作的幅式和形式问题。 我们再看字,从此幅小字题款看,作者还是有一定书写能力的,但正文大字就有很多问题了,起收笔不讲究,第一行“山、如、此”三字的起笔像三把锋利的尖刀,让人很不舒服。“多、娇、边、独、好”等字线条转折缠绕,软弱无力,用笔使转不灵,“娇”被写成了“骄”字。“迎、这、边、逐”等字的走之旁用笔简单重复雷同单一,“高”字草法待商榷。整幅作品用笔简单,线条软弱飘滑,多习气缺古意,需加强临帖,提高审美创作能力。 楷书须从经典入手 杨广馨点评刘晓楷书横幅: 这幅楷书作品书写的比较娴熟,整体感觉比较完整,从字形到用笔和结构的把控上有一定基础,由此可看出作者在楷书的训练方面下过一些功夫。但细细品味尚有不足,从基本点划上看,一是不够沉实,有些点划写的浮华,如:捺划的收笔处尤为明显;二是在字的结构上还应很好的斟酌,有的字重心不稳,如:“封”字、“万”字、“看”字,还有的字结构不够饱满,如:“风”字、“人”字等等;三是在正文的书写和落款上虽然作者力求寻找一种补救落款的办法,但是从视感觉上看还是有点不舒服,主要是落款与正文的字大小一致了,而且采用的都是楷书,一般常态下落款的字比正文书写的字要小一些,理想的状态正文要写楷书的话,落款最好采用行书为妥,这样整体效果会显得活泼一些。 一般的情况下楷书的创作是在研习数年后进行的,建议作者多研究临习一些古代精品楷书,如:北魏时期的《张猛龙碑》 《张玄墓志》 《元怀墓志》 《元倪墓志》 《刁遵墓志》或唐代初期的《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 《褚遂良倪宽赞》 《褚遂良阴符经》等,都可作为经典长期研习,临习时要抓住某一碑的基本特征,长期揣摩,反复赏玩,时间久了,肯定会有很多收获和体会,在楷书的创作上会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 |
|
来自: 老樟xy67896789 > 《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