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城市的街道,用另一个城市的名称命名并不希奇,如武汉的北京路、天津路……但一个城市的城门,用另一个城市的名称来命名,则实属罕见。而古城武昌就在此罕见之列—堂堂武昌的最早、最主要的城门,竟然会叫作汉阳门。 魏黄初二年(一说吴黄武二年),孙权在今蛇山北靠近长江边地势稍高处,筑了一个方圆二三里的土城,取名夏口。夏口古城门有几处?门为何名?未见诸于史料。但临长江必有一门,而且为夏口城主城门,今姑且称作为夏口城门吧。 社会在发展,历史在前进,此后夏口城扩建,城周达十二里,但仍在蛇山之北。至南北朝刘宋孝建初时,夏口几经更名后改名郢州城,有城门两座,其中西门名碧澜门,应该就在原夏口城门附近,或更靠近长江一些。 隋开皇九年,陈亡,郢州又改称鄂州。唐宝历中,牛僧孺曾任鄂州刺史、武昌军节度、鄂岳蕲黄观察等使等职,驻鄂州,并将原土城改为砖城。但对于城门的名称、变更,笔者孤陋寡闻,也未见诸于史料。 自北宋皇祐三年起,一直到南宋晚期,鄂州城又得到了不断地扩建,并将城墙扩至到蛇山以南。从一些史志和当年的文学作品中看,最初的夏口城门,被称作武昌门,如《舆地纪胜.鄂州上》有记:“湖广总领所……今置司在武昌门内。”但有时又被称作汉阳门。 直至明洪武四年,江夏侯周徳兴重建武昌城,修筑了九座城门,当年最初的夏口城门,最终被定为汉阳门。此后一直到清代,虽然其它城门名称有所改动,但汉阳门却再未更名。即使在1927年北伐军拆除武昌城后,直到如今该处仍保持着汉阳门的地名。 附明、清武昌九门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