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听《兰亭序》懂书法的修身养性

 秋韵斋 2015-02-13

  【醉艺述】第七期

  听《兰亭序》懂书法的修身养性

 ——周杰伦中国风歌曲里的国学(四)

  子曰师说 | 曹雅欣

  (一)《兰亭序》与《兰亭集序》

醉艺述第七期:听《兰亭序》懂书法的修身养性

兰亭流觞图-佚名丨老舍夫妇藏画

  写书法,

  是把动态线条凝固为静态作品的过程;

  赏书法,

  又是把静态作品还原出动态气韵的过程。

 

  周杰伦一首中国风歌曲《兰亭序》,词作者方文山坦言,灵感就是来自“书圣”王羲之著名的书法作品《兰亭集序》——那是一部惊艳了千年时光的书法作品,是东晋时期的王羲之、谢安与军政高官、社会名流等41人,在一个惠风和畅的暮春之日雅集聚会于山阴兰亭,曲水流觞、饮酒作诗,诗酒成册、风雅无限,薄酒微酣的王羲之为他们当日的诗集作序,洋洋洒洒挥毫出一篇沾染着茂林修竹之清风雅意的手稿,这便是鼎鼎大名的《兰亭集序》,也称《兰亭序》。

  《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它的行云流水、快意潇洒,流入当代歌声中,也蜿蜒拖曳出一曲由墨香浇灌了诗意的歌坛金曲。听歌中国风,不能错过这一首;临帖练书法,不能绕过《兰亭序》。

  周杰伦《兰亭序》歌词:

  兰亭临帖 行书如行云流水

  月下门推 心细如你脚步碎

  忙不迭 千年碑易拓却难拓你的美

  真迹绝 真心能给谁

  牧笛横吹 黄酒小菜又几碟

  夕阳余晖 如你的羞怯似醉

  摹本易写 而墨香不退与你同留余味

  一行朱砂 到底圈了谁

  无关风月 我题序等你回

  悬笔一绝 那岸边浪千叠

  情字何解 怎落笔都不对

  而我独缺 你一生的了解

  弹指岁月 倾城顷刻间湮灭

  青石板街 回眸一笑你婉约

  恨了没 你摇头轻叹谁让你蹙着眉

  而深闺 徒留胭脂味

  人雁南飞 转身一瞥你噙泪

  掬一把月 手揽回忆怎么睡

  又怎么会 心事密缝绣花鞋针针怨怼

  若花怨蝶 你会怨着谁

  无关风月 我题序等你回

  手书无愧 无惧人间是非

  雨打蕉叶 又潇潇了几夜

  我等春雷 来提醒你爱谁

  写书法,是把动态线条凝固为静态作品的过程;赏书法,又是把静态作品还原出动态气韵的过程。我们爱听歌,因为音乐能愉悦身心;我们爱书法,因为书法能修心养性。

  正如歌里唱“摹本易写而墨香不退与你同留余味”,中国书法虽不再是人人必备的一项技能,却依然是墨香不散的一种艺术。就让我们一起来品一品书法中的修身养性之功。

  书法,本是通过书写文字以记录事物之用,相比瞬间即逝的语言来讲,书写是跨越了时空的沟通工具。

  但是,中国书法却大大超越了它写字的本质属性,而上升为了一种修身养性的艺术行为,流动在中华文明的血脉当中。

  书法之所以修养心性,源于它的一撇一捺,都饱蘸着中国文化的精神,而收发落笔。

  书法,更可以说,它写出的就是一部立体性的中国艺术史。

醉艺述第七期:听《兰亭序》懂书法的修身养性

  书法《兰亭序》

  (二)书法与艺术互通:内化之势

  书法养人,

  不仅因为外在的

  一笔一画磨练心性、

  一撇一捺平静心情,

  更源于从内在上,

  它就与人的血气流动一脉相通。

 

  书法是一种线条的艺术,线条是气韵的呈现,好的书法作品,通篇流荡着一以贯之的气韵。表面看来,笔法虽有续接,墨色虽有断缺,但运笔的气势如虹,像筋骨脉络的暗流不断。气韵,就是书法线条内在的支撑。

  王献之提倡“一笔书”,便是讲究作品内在一气呵成的气脉。似此落笔成书,才真正是富有神韵的书法作品,而非孤立的文字描摹。而书法中的气韵畅通,也与人的气脉相贯通,这就是线条艺术的养身之处。养于内,而不仅仅是修于外。

  线条之于人体,是源自内在气脉的张力,外化为一种行云流水的起伏收展,所以一幅书法的写作和观看,都是调理气息的过程,进而神清气爽,心安体泰。

  书法作品贵乎流动,静态的艺术表现出动态的流动,这是它最迷人之处。而书法气势的流动性,使它能在简单一方宣纸上,就素色勾勒出了其他艺术的精魂。

张旭《古诗四帖》

  舞蹈艺术与用笔的飞舞最是神似。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唐代,书法家张旭,就发现了舞与书之间的秘密关联。张旭创造了狂草书,被称为“草圣”,他的书法大开大合,潇洒奔放,其状如醉,其形如癫,令人看过即有酣畅淋漓、心神俱醉之感。事实上,张旭的书法之道正脱胎于舞蹈。

  当时唐代的都城长安,有一位著名的剑舞艺术家,人称公孙大娘,张旭也为她的剑舞身姿如痴如醉。而在舞蹈的感化下,张旭惊悟了草书之神,他把激昂又曼妙的线条带进笔与纸的交流中,律动洒脱不羁,气脉舞动如飞,让观者也随之气韵畅通无阻,神思优游回荡。

  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表演中,身裹黑衣的舞蹈演员以身体的腾舞回旋做笔触,在卷轴上流动出水墨的线条。而台湾的云门舞集,更是创作过《行草》的组舞。昔日以舞入书法,今朝以书化舞蹈,从这个角度看,书法的创作和欣赏,就是一场舞,淋漓尽致后,则通体舒泰。

  北京奥约会开幕式书法意象舞蹈

  舞蹈是形体的艺术,与书法有着起落重合的交叠感。而音乐这种听觉的艺术,与书法也是气韵贯通。

  吹管乐器(笛、箫等)、拉弦乐器(胡琴等)相较于弹拨乐器(琴、瑟等)、打击乐器(钟、磬等),更能够表达无间断的线性音乐,而后者发出的音乐特色则是颗粒感。线性音乐中的吹管乐器,则直接与人的气脉相通,助人抒出浊气,调节呼吸,改善心绪。

  一部音乐,就是一场气韵的节奏,而一篇书法作品也是同样,笔画的起承转合,都是气息的吐纳沉浮。急躁则表现为火气太盛,安详则呈现出流荡回环。书法的赏鉴,就是洗心的旅程。

  水墨无声,游动在纸张上,却协奏着一首韵律起伏、错落有致的音乐。

  所以书法之所以养人,不仅因为外在的一笔一画磨练心性、一撇一捺平静心情,更源于从内在上,它就与人的血气流动一脉相通。人的肢体行动,就是在完成着线条的程序,而人的语言对话,则如同进行着音乐的交流。书法,以其平面的呈现,由眼入心,接通和引导着人体的生命律动。

  (三)书法与生命涵养:外化之形

  书品如人品,

  在字迹的书写和赏鉴中,

  人格境界点滴改善,

  生命气象就在点画墨线中蔚然成型

  内化的气韵为书法之“势”,外化的笔墨为书法之“形”。内以养性,外以修身。

 

  在书法的三要素当中,气韵是关乎“章法”的,体现整体的情绪;而笔墨关乎的是“笔法”和“结构”,通过笔墨结体,彰显性情,表达格调,从而匡正心志,修炼品格。

  所谓“书者,心之迹也”,字如其人,书法修养的是其实人的心性。

  王献之《中秋帖》

  且看有“书圣”之称的王羲之,他的书法真迹虽皆已不传,但对后世的举足轻重从未衰退。紫禁城中皇帝起居的养心殿里,有一间西暖阁被乾隆皇帝命名为“三希堂”,就是因为这里存有三件稀世珍宝——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献之的《中秋帖》以及王洵的《伯远帖》。虽然前两件作品都是唐宋临摹本,但是依然令盛世之主、一国之君都为它们而改易自己书房的名称,日日相对,百看不厌,可见书法对于乾隆皇帝身心的深刻影响。

  王羲之《快雪时晴帖》

  而在这三件作品中,又以仅四行二十八字的王羲之《快雪时晴帖》为首。此“二十八骊珠”,用笔以圆笔藏锋为主,结体以正方形为主,起笔收笔富于弹性,用墨浓淡匀称爽朗,可以说,《快雪时晴帖》字里行间透露出的圆和顺畅,是王羲之在以“圆劲古雅”的运笔成风,写着“优闲逸裕”的人生况味。而乾隆帝之所以能在众多书法珍品中唯独对此件作品推崇至极,是因为它能把大雪初晴的清和朗日带到观赏者面前,让这份气定神闲的贵族心性,舒畅着后人的身心,涵养着人生的品位。

  再如唐代的颜真卿,他被称作是中国书法史上唯一能和王羲之先后辉映的书法大家。王羲之书法是“矫若游龙”式的潇洒飘逸,而颜真卿书法是“藏头护尾”式的方正平稳。比如他在《颜家庙碑》中展现出的“点如坠石,画如夏云,钩如屈金,戈如发弩”,笔笔遒劲有力,字字中正厚实,含而不露的笔法,力道内藏的格调,正是其人思想境界的反射。中国人最是敬仰中庸之道,但如何养志修心?书品如人品,在字迹的书写和赏鉴中,人格境界点滴改善,生命气象就在点画墨线中蔚然成型

醉艺述第七期:听《兰亭序》懂书法的修身养性

  颜真卿《颜家庙碑》

  笔墨筋骨外以修身,气韵流脉内以养性。书法创作,是由动到静的凝固过程;书法欣赏,是由静到动的激活过程。而写怎样的书体、赏怎样的书法,非是人写书,而是书写人,非是人挑书,乃是书挑人。在书法世界里,人的心性品格就如同墨,被驾驭于笔下,写成生命最本真的样子。

  ------(终)------

  “兰亭临帖行书如行云流水”,临不完的墨色经典,歌不尽的中国风韵。就以这首《兰亭序》传达出的潇洒意象,来为“醉艺述”的此系列文章做一个写意的收尾。

  “曲水流觞”的游戏,是把酒杯放置在溪水河渠上,让酒杯顺着曲折的河道弯流而下,杯子停在谁的面前,谁就要饮酒赋诗。兰亭一聚,曲水流觞,酒香盛满了天地间的灵气,连游戏也汇足了中国式的风雅。

  而这杯文化的酒始终未散,顺历史的河流,一路行进到今朝。就让我们,取杯留香,续接国风。

  兰亭流觞图

  作者介绍:

醉艺述第七期:听《兰亭序》懂书法的修身养性

  

  曹雅欣青年文化学者。独立撰稿人、文化主持人、国艺解说者。

  在国学传播过程中,坚持“科普国学,文化健康”的理念,将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做时代性解读,常在网络、杂志、报刊发表文章。

  光明网《醉中国》专栏特约作者。在光明网首页开设“国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专题版面,在《光明日报》整版发表文章,其《国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系列文章、《中国梦,和平心》、《儒学古今谈》、《国学里的感恩文化》、《梦在当下——记中国梦提出两周年》、《从孙悟空心路历程看网络法治化》、《由圣诞节与祭孔日的对比浅析中西文化》等文,分别被全国上百家主流网站广为转载。

  在人民音乐出版社精品图书“琴梦中国”系列中,担任主编、文学撰稿、文化讲述人,包括《琴梦红楼》《琴颂诗经》《琴演名著》《琴说古曲》等。

  “国艺解说”是曹雅欣首创的一种讲与演并重的、多种艺术形式结合的文化传播方式。在“琴梦红楼”、“琴颂诗经”琴歌艺术音乐会中,担任每场音乐会的文化主持,也是品牌的策划人、著作权人。

  始终致力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传播,现为北京子曰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子曰师说”微信社总编辑。

[责任编辑:张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