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赌场老板不靠数学,靠人性贪婪

 菇行天下 2015-02-13

凡是选择,都有赌的成分。牌桌上还有路数可循,生活却不是按规矩出牌的。


赌场老板不靠数学,靠人性贪婪

作者 木遥

摘自《不敢问希区柯克的,问S先生吧》


数学和赌博的亲缘关系源远流长。

最早把赌博作为一门科学加以对待的就是两位17世纪的法国数学大师帕斯卡和费马,他们关于赌博的一系列通信构成了今天概率论这门学科的源头。帕斯卡发现,如果你让一个人赌硬币的正反面,赌输了要扣去一块钱的赌本,赌赢了却只是返还一块九而非两块钱给他,那么长此以往,庄家平均就能在每次赌博中赚到五分钱。五分钱虽小,但是重点在于,这是稳定而源源不断的收入。集腋成裘,一座座淌金流银的赌城就这样拔地而起了。

那么对于赌客而言(比如对霍夫曼饰演的那个患有自闭症的哥哥来说),如何利用数学为自己谋取利益呢?如果他玩的是纯粹考较运气的赌法,那什么记忆力都没有用武之地。譬如著名的轮盘赌,在136的数字之外,天下所有的赌场都会在轮盘上专门设置一到两个标着0的禁止赌客下注的格子,这几十分之一的概率就像那五分钱一样构成了庄家稳定盈利的来源,也注定了赌客长期来看只有赔钱的可能。

但是有些赌法牵涉到赌客个人的技术发挥,情况就要复杂得多,而最著名的例子莫过于二十一点。这种赌法的妙处在于,赌客能够根据自己的经验来判断要不要牌,所以庄家的收益并不确定。麻省理工大学的数学教授索普(Edward O.Thorp)在20世纪60年代出版了红极一时的赌经《击败庄家》(Beat the Dealer),用详尽的数学模型计算出,尽管庄家仍然在整体上有优势,但是在特定的牌局上,如果赌客采取最正确的策略应对,就能够反而掌握极为微弱的概率优势击败赌场。而要采取所谓最正确的策略,就确实需要赌客具有极佳的数字记忆力和心算能力才行。

索普本人用这套办法在拉斯维加斯赚了一大笔钱,加上书的版税收入,迅速成为一名大富翁。一批受过良好训练的算牌手读了他的书后如法炮制,一时间几乎逼得各大赌场撤下二十一点的牌桌。这段真实的故事后来在另一部好莱坞影片《21》中被改编后搬上大银幕。凯文·史派西饰演一名麻省理工的数学教授,招募了一批数学天才奔赴拉斯维加斯,先是大赚了一笔,然后又被赌场发现其间的猫腻,几乎赔得一干二净。这部影片故事跌宕起伏,算是赌博题材电影里一部相当出色的作品,年轻的主人公在赌场里几度经历的大悲大喜跌宕起伏,尤其可以被当做一本意味深长的人生教材来阅读。

在现实世界里,算牌风潮导致的这股赌场恐慌来得快去得也快,因为这套办法要求算牌手除了过人的记忆力和心算能力之外,还要具有极其镇定过硬的心理素质才能把握到那微弱的优势。算牌手必须在赌场重重监视之下隐藏好自己的身份,表现得若无其事,还必须记住全部发牌的顺序,随时在巨大的心理压力下做出精确的计算和判断。稍有疏忽,那一点点赢钱的概率就会消失殆尽。赌场的老板们渐渐发现,看了索普的畅销书后自以为绝技在握,怀揣着发财的梦想如潮水一般涌向赌场的大批赌客们不但赚不到钱,反而源源不断地赔钱给赌场,于是皆大欢喜。直至今日,算牌手和赌场猫捉老鼠的游戏仍然在时时上演,但二十一点作为各大赌场支柱赌戏之一的地位从未动摇过。

不过,事实上,无论算牌手的故事有多么传奇,也只能在赌场现金流中掀起小小的一点波澜。真正支撑博彩大业的,永远都不是那些看起来呼风唤雨的庄家,而是无数一边骂骂咧咧一边虔诚下注的升斗小民们。这体现了概率论最本质的规律:只要样本数够大,或然性就会变成必然性;只要人性对金钱的渴望不变,赌博公司就永远稳赚不赔。

在《雨人》里,患自闭症的哥哥一度按捺不住,玩了一把轮盘赌(在这种赌法上他的心算能力毫无用武之地),输了三千美元。他事后对弟弟说:“对不起,我没忍住我的贪婪”一一这个在剧情上无关紧要的细节,却恰恰反映出了关于赌博这件事最本质的秘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