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方铅矿

 赵东华 2015-02-14
 

方铅矿(即硫化铅)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矿物,它是一种硫化物,其中金属(铅)与硫的比例为1:1。它的晶体属于等轴晶系,化学式为PbS,其中也可以包含至1%的银。

  10
本词条 正文缺少必要目录和内容, 欢迎各位 编辑词条,额外获取10个积分。

基本信息

  • 中文名称

    方铅矿

  • 外文名称

    Galena

  • 化学式

    PbS

 
  • 包含

    1%的银

  • 类别

    矿物

特性介绍折叠编辑本段

化学成分为 PbS、晶体属等轴晶系的硫化物矿物。摩氏硬度2-3,密度7.4-7.6g/cm3。立方体式解理完全。具弱导电性和良检波性。含铅量86.6%,是分布最广的铅矿物,提炼铅的最重要矿物原料。中国古称草节铅,早在商代甚至更早就能从铅矿石中炼出较纯净的铅。方铅矿具氯化钠型晶体结构(见石盐)。呈铅灰色,强金属光泽,摩斯硬度2.5,比重达7.5,具完全的立方体解理。晶体呈立方体,有时为八面体与立方体的聚形;集合体常成粒状和致密块状。主要是热液成因的矿物,几乎总是与闪锌矿共生。方铅矿在地表易风化成铅矾和白铅矿。

·晶体化学

方铅矿方铅矿

晶系和空间群:等轴晶系,空间群Oh5-Fm3m;

晶胞参数:a0=5.94?;

粉晶数据:2.969(1)3.429(0.84)2.099(0.57)

理论组成(wB%):Pb86.60,S13.40。混入物以Ag为最常见,其次为Cu、Zn,有时有Fe、As、Sb、Bi、Cd、Tl、In、Se等。Se代替S,可形成方铅矿-硒铅矿的完全类质同像系列。

·结构与形态

等轴晶系,a0=0.594nm;Z=4。NaCl型结构。立方面心格子。化学键为离子键与金属键的过渡类型。

六八面体晶类,Oh-m3m(3L44L36L29PC);晶体常呈立方体、八面体状。主要单形:立方体a,菱形十二面体d,八面体o,三角三八面体p及其聚形。含Ag高时晶面往往弯曲。常依(111)呈接触双晶,依(441)呈聚片双晶。集合体呈粒状或致密块状。

铅灰色。条痕黑色。金属光泽。有平行三组完全解理。成分中含Bi时常有平行的裂开。硬度2~3。相对密度7.4~7.6。具弱导电性和良检波性。方铅矿还有一个重要特征是发育三组相互垂直的完全解理,故它很容易裂成立方体小块。

·光学性质

N=3.912(Na)。反射色白。反射率:43.5(绿光),37.5(橙光)35(红光)。均质性。受压具异常光性。

方铅矿方铅矿

·产状与组合

主要为岩浆期后作用的产物。在接触交代矿床中,常与磁铁矿、黄铁矿、磁黄铁矿、黄铜矿、闪锌矿等共生。在中、低温热液矿床中,与闪锌矿黄铜矿黄铁矿石英方解石重晶石等共生。在氧化带不稳定,易转变为铅矾、白铅矿等矿物。

·鉴定特征

铅灰色、黑色条痕,强金属光泽、立方体完全解理,硬度小,密度大。

·工业应用

最主要的铅矿石矿物。富含银时可提取银。

药用铅即由方铅矿炼出,别名黑锡、黑铅。功效:镇逆,坠痰,杀虫,解毒。成药制剂:黑锡丸。

形成产地折叠编辑本段

方铅矿在变质岩和火山硫化物矿床中形成,往往与铜矿混合在一起。珊瑚礁石灰岩和白云灰岩中也会有方铅矿形成。

中国铅锌矿的产地以云南金顶、广东凡口、青海锡铁山等地最著名。最大产地是美国的新密苏里,仅铅的储量就达3000万吨。此外,英国的康沃尔、德国的弗赖贝格、澳大利亚的布罗肯希尔等也很著名。

历史应用折叠编辑本段

方铅矿方铅矿

·历史

方铅矿可能是人类最早开采的矿石之一。古埃及古王国时期人们就使用方铅矿作为化妆品。巴比伦人就已经开始冶炼它了。在古罗马方铅矿也非常重要。今天方铅矿的学术名称Galena就是罗马人留下来的。无线电技术早期人们使用方铅矿作为整流器,今天人们使用二极管来整流。

方铅矿中常含银,中国自古就从含银方铅矿中提炼银。方铅矿是提炼铅金属的重要矿物,是最早被人类利用的矿物之一,中国早在商代前就从方铅矿中提炼铅,从含银方铅矿中提炼银。中华民族的祖先对铅锌矿的开采、冶炼和利用曾做出过重要贡献。中国古代“铅”写作“钅公”。商代(公元前16~前11世纪)中期在青铜器铸造中已用铅,西周(公元前11世纪~前771年)的铅戈含铅达99.75%。在古代,铅往往被加入铜中成为合金化金属,还用来制作铅白、铅丹等。古代炼铅的原料有两类,一类是氧化铅,以白铅矿为主,另一类是硫化矿,以方铅矿为主。明代陆容在《菽园杂记》中有叙述含银硫化铅矿的冶炼方法。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提到当时开采的三种铅锌矿物,一种是“银矿铅”,系指与辉银矿等共生的方铅矿;另一种是“铜山铅”,系指含方铅矿、闪锌矿、黄铜矿等的多金属矿;还一种是“草节铅”,可能是指结晶粗大的方铅矿。由于铅矿中多含有银,古代为了提取白,因此大量开采并冶炼铅。

·应用

方铅矿是提取铅的主要矿物。铅的用途既古老又广泛,铅字印刷、铅皮包电缆、钢板镀铅锡合金、国防、科技、铅笔芯等。古希腊的航海家用铅漆清除附生在船底的藤壶等生物。原来,铅具有很好的耐腐蚀特性,涂了铅漆,船就像穿了一层铠甲,神奇地排除了藻类食,保护着船底破浪前进。铅是制作兵器材料必不可少的原料。铅可以做屏蔽放射性核辐射的材料,在动力机械方面铅可以做蓄电池、电极板等。

由于方铅矿中87%的重量是铅,因此它是最重要的铅矿石。由于它还可以含有至1%的银,因此过去它也被用来提取银。铅已广泛应用于冶金工业、国防、科技、电子工业等。同时,铅是一种毒性很强的重金属元素,对环境和人类的生活生产有其不利的的一面。方铅矿分布较广泛,多产出于在接触交代矿床和在中、低温热液矿床中,经常与闪锌矿、黄铜矿、黄铁矿、等共生。在氧化带不稳定,易转变为铅矾、白铅矿等矿物。中药里的药用铅,别名黑锡、黑铅,即由方铅矿炼出。具有镇逆、坠痰、杀虫、解毒等功效。

药理作用折叠编辑本段

方铅矿方铅矿

·铅的药理作用

铅在治疗上很少应用,但在工业上用途很广,慢性铅中毒系重要职业病之一。银的吸收甚缓,主要经消化道及呼吸道吸收。吸收后绝大部分沉积于中。沉积骨中的铅盐并不危害身体,中毒的深浅主要决定于血液及组织中的含铅量,血中铅含量如超过0.O5-0.1mg%,即产生中毒症状。与铅的代谢有平行关系,凡能影响体内钙代谢的因素也能影响铅的代谢。铅主要由肠与肾排泄,肠排泄量一般较肾多。尿中铅量超过0.05-0.08mg/l时,应考虑有铅中毒可能。慢性中毒症状极为多样化,特征也多,主要有:肠胃道的紊乱如食欲不振、便秘(有时为腹泻)、由于小肠痉挛而发生铅绞痛,齿龈及粘膜上由于硫化铅的沉着而形成的灰蓝色铅线等。神经系统受侵犯而发生头痛、头晕、疲乏、烦躁易怒、失眠,晚期可发展为铅脑病,引起幻觉、谵妄、惊厥等;外周可发生多发性神经炎,出现铅毒性瘫痪。中毒早期,血液中出现大量含嗜碱性物质的幼稚红细胞,如点彩红细胞、网织红细胞、多染色红细胞等,一般认为这是骨髓中血细胞生长障碍的表现,晚期可抑制骨髓及破坏红细胞而产生贫血。治疗的特效药为螯合剂依地酸钙钠,或青霉胺。二巯基丙醇疗效常不可靠。

·中药化学成分

主要为金属铅,优良品中铅可达99%;因矿石的质量、冶炼与精制方法之不同,常夹少量银、金、锡、锑、铁等其他金属。在大气中,因与氧气、水气、二氧化碳接触,铅表面常生成氧化铅、碱式碳酸铅等的薄层而失去金属光泽。

相关危害折叠编辑本段

方铅矿方铅矿

铅对人类的生活、生产也有其不利的的一面。据研究,古罗马帝国不是亡于女色而是亡于铅中毒,他们生活中使用的一些器皿就是铅制品。微量元素分析测试数据表明,过量的铅尘和大量的铅化物的废尘对人体的健康有害。饮水中每升含量超过0.1毫克,则会造成腹胀、便泌、乏力。汽车和工厂排出的废气,含有四烷基铅,能使小麦的产量降低15%。在提供冶炼的铁矿石中,如铅超过了允许含量要求,炉衬将被损坏,炉的寿命缩短。

一般饮用水中铅含量的安全界限是100微克/升,而最高可接受水平是50微克/升。后来又进一步规定自来水中可接受的铅最大浓度为50微克/升(0.05毫克/升)。此外,为了研究铅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科学家着手检测人体血样的铅浓度,作为是否铅中毒的先期指标。数据表明:如果饮用水接近50微克/升,那么该病人血样的铅浓度约在30微克/升以上。吃奶的婴儿要求应该更为严格,平均血铅浓度要不超过10--15微克/升。

水厂处理水过程中可能加入和重碳酸盐以保持水呈碱性,继而减少水对输水管道的腐蚀,这个过程会带来新的风险。但是腐蚀问题很复杂,不是如此这般所能解决的,应该总体净化,但又价格昂贵。

许多化学品在环境中滞留一段时间后可能降解为无害的最终化合物,但是铅无法再降解,一旦排入环境很长时间仍然保持其可用性。由于铅在环境中的长期持久性,又对许多生命组织有较强的潜在性毒性,所以铅一直被列为强污染物范围。

急性铅中毒目前研究的较为透彻,其症状为:胃疼,头痛,颤抖,神经性烦躁,在最严重的情况下,可能人事不醒,直至死亡。在很低的浓度下,铅的慢性长期健康效应表现为:影响大脑和神经系统。科学家发现:城市儿童血样即使铅的浓度保持可接受水平,仍然明显影响到儿童智力发育和表现行为异常。我们只有降低饮用水中铅水平才能保证人们对铅的摄取总量降低。无铅汽油的推广应用为降低环境中的铅污染立了大功,特别是降低了大气中的颗粒物中的铅。

铅与颗粒物一起被风从城市输送到郊区,从一个省输送到另一个省,甚至到国外,影响其它地区,成了世界公害。科学家在北美格陵兰地区的冰山上逐年积冰的地区打钻钻取冰柱,下层的年头久远,顶层的年头捱近,易不同层次测定冰的铅含量。结果表明:1750年以前铅含量仅为20微克/吨;1860年为50微克/吨;1950年上升为120微克/吨;1965年剧增到210微克/吨。近代工业的发展,全球范围的污染日趋严重。[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