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紫参汤方

 学中医书馆 2015-02-14


(原文) 下利肺痛,紫参汤主之。(46)
紫参汤方: 、
紫参半斤 甘草二两
上二味,以水五升,先煮紫参,取二升,内甘草,煮取一升半,分温三服。疑非仲景
方. 、
(经义阐释) 本条论述大肠湿热,下利腹痛的证治。文中肺痛一词所指分歧较大:一
认为即指肺痛。持此种看法者较多,多从肺与大肠相表里立论。如黄坤载曰:“肺与大肠
表里,肠陷而利作,则肺逆痛生”、赵以德曰:“大肠病而气塞于肺者痛”;一认为系指腹
痛。如程云来日:“肺痛未详,或云肺痛当是腹痛,本草云紫参治心腹积聚,寒热邪气”;
亦有存疑不释者。如唐容川云:“肺痛二字,不见他处,内经亦无此文,其证未明”。考
《金匮》一书曾未有肺痛一词,论述肺部病状时无出“咳”、“喘”“上气”“胸满胀”几字,
而论及肺部疼痛时总是以胸中痛形容之。如“咳即胸中隐隐痛(肺痿肺痈病篇1条)”、
“咳烦胸中痛(痰饮咳嗽病篇33条)”,此其一;其二,主治该病证的紫参汤仅由两味药
组成。考《金匮》一书由两味药组成的方剂虽多,但多为病机因素单一者而设(如大黄
甘草汤、葶苈大枣泻肺汤、小半夏汤等)。本条这里若作肺痛解,则该病证就涉及到大肠
与肺两个因素,对于这种两个或多个因素参与的病证,若不是标邪较急,而采用急则治
标的方法(如硝石矾石散)外,仲景制方一般多由几组药物组成,而甚少仅两味药者
(如大黄广虫丸、厚朴七物汤、薏苡附子败酱散等),其三,紫参汤中紫参用半斤,而甘
草仅用三两,且方名紫参汤,说明紫参是为君药。据《本草经》载:紫参“味苦辛寒,主
心腹积聚,寒热邪气,通九窍,利大小便,一名牡蒙”,《中药大辞典》载,紫参系《本
草图经》的晋洲紫参,为蓼属拳参组植物。故拳参即《本草))紫参中的一种。但《本草
推陈奋注>>却云紫参与拳参为近缘植物,功效大致相近,但清热解毒之功以紫参为著。关
于紫参与拳参的功用,紫参:《现代实用中药》曰。内服治赤痢”、《广西中药志》曰“治
肠胃湿热,赤痢;外用治口糜、痈肿、火伤”。拳参:《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谓有清热
解毒、收敛之功,主治肠炎、痢疾、肝炎,外治口腔糜烂,咽喉溃疡.一一皆未云及尚
能疗肺。或日本书“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篇9条泽漆汤中何用紫参与半夏等物共疗咳
而“脉沉”以治肺疾者乎?君不见该处紫参注家纷纷多作紫苑解哉]肺痛不是下利时所
必有,腹痛却是下利过程中的常见伴随症状,故笔者认为这里肺痛宜作腹痛解较好。
关于本条病机,因原文叙症较简,可根据以药测证的方法推测,当属大肠湿热,传
导失司。其症利下不爽,可有脓血,肛门灼热,里急后重,腹中疼痛,发热口渴,舌红
苔黄,治用紫参汤清热祛湿,安中止利。
(文献选录] 程云来:肺痛未详,或云肺痛当是腹痛。(《金匮要略直解》)
吴谦等:此文脱简不释。(《医宗金鉴.订正仲景全书金匮要略注》)
黄坤载:肺与大肠相表里,肠陷而利作,则肺逆而痛生。而肺肠之失位,缘中土之
不治,脾土不升,而后肠陷;胃土不降,而后肺逆。(《金匮悬解》)
陈修园:肺为华盖,清脏之气皆上熏之,惟肠胃之气下降而不上干于肺,故肺为清
肃之脏,而不受浊气者也。夫肺与肠相表里,肠胃相连,下利肺痛者,肠胃之浊气上干
于肺也,故主以紫参汤.(《金匮要略浅注》)
陆渊雷:按此方《干金》哎外台》诸书俱无考,故林亿等疑非仲景方。紫参为通经药,
能破血止血,诸书并载之,然沪上药商不识其物,市医多书丹参为紫丹参,遂有臆断紫
参为丹参者;其实紫参属蓼科植物,丹参属唇形科植物,本草中二物分载,不可混也。

(《金匮要略今释》)
(临床应用) 治急、慢性肝炎:取紫参(唇形科植物紫参的全草,《纲目》名“石
见穿”)2两,或加糯米稻草l两,水煎两次,煎液合并加红糖半两,两次分服(儿童减
半)。治疗205例,治愈150例,进步33例,无效22例。其中急性169例,治愈126例,
平均治愈日数36天;慢性36例,治愈24例。
(现代研究] 《高等中医院校教学参考丛书。金匮要略》谓:下利腹痛,为下利的
常见证,而肺痛则为下利的变证。因肺居胸中,肺与大肠相表里,大肠湿热内蕴,故除常见
下利腹痛的症状外,亦能因大肠湿热而影响肺气不利,可出现下利而兼有胸闷的症状表现。
该书还按曰:关于紫参问题,历来注家论述不同,争议较大。有认为泽漆汤中紫参,
唐以后都作紫苑;陈念祖在注解本方时而忆及紫参即桔梗之说;近代觉铨之“紫参考”一
文认为,随着时代变迁,这一古方药名也演变有牡蒙、王孙、草河车、蚤休,重楼等
别称,并云在临床上常以重楼为主治疗急慢性痢疾,闻效显著;陆渊雷谓市医多书丹参
为紫丹参者;但有谓紫参又名小丹参、石打穿、石见穿,为唇形科植物,此说亦有参考
价值。但与《本草图经》所载“茎青而细,叶似槐,根如地黄”等又不太相符,故紫参
究属何药,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谭氏曰:””这里所说的下利,指赤白痢疾而言。肺痛临床上实所未见,肺脏本身并无
痛觉,当是腹痛之误,而腹痛则为痢疾常有的见证。王氏曰:此为下利腹痛之证治。下
利肠胃病也,与肺有关,肺与大肠相合,肺热移于大肠而为下利,热壅大肠则腹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