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电信运营经历了从传统语音向数字流量为主的变化,不久后VoLTE技术甚至会把语音信号的传输收编到数字流量的囊中。有关统计显示,在过去四年中,全球语音话务量一共增长一倍,而数据流量每年增长一倍;据爱立信预测,在未来的5年,全球数据流量每年还会以超过50%的速度增长,到2020年,全球将会有500亿个智能终端互联,智能手机用户将达到61亿。 中国移动董事长奚国华在2014年移动互联网合作伙伴大会上说:“中国移动未来的工作重点将从语音转向‘流量经营’和‘数字化服务’,流量经营将成为运营商市场竞争的主战场。”
未来将是一个全联接的世界,人与人、物与物,乃至业务与业务都会联接起来,用户流量消费习惯将随之发生变化,呈现出ROADs五大特征, 即实时(Real time)、 按需定制(on-demand)、全在线(all-on line)、自助服务(DIY)和社交分享(Social)。未来的移动数据通信,必是用户可按需订购个性化的通信QOS/优先级、并实时生效的宽带通信。另一方面,在任何地点,无线信道资源都是有限的,如何提高资源效率,高效满足用户需求是运营商关注的另一个重要课题。传统的CT和IT支撑体系无法满足用户ROADs化的客户体验需求和运营商高效使用资源的要求,运营商支撑系统必须向ICT融合架构方向转型,让流量“引得进、摸得清、管得住、算得准、用得好、效率高”。 为满足以上业务需求,运营商支撑系统需要重点打造流量洞察、流量调控、流量服务、流量变现四大核心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实现能力开放。 流量洞察能力: “流量”是运营商为满足用户通信需求,而向用户提供的承载服务。我们关注的流量指标主要有:用户类型、应用类型、流量累计、时间、位置、APN类型、网络类型、通信QOS(带宽/优先级)等。“流量洞察”包含了用户洞察、网络洞察、应用洞察三个层面的含义。 用户洞察包含对用户静态和动态两种状态的洞察。静态洞察是指根据用户日常上网行为数据,对用户画像,了解用户的潜在需求。动态洞察是指要实时掌握用户当前的流量需求,用户现在何处、用什么网络、使用什么终端、访问什么应用、用户体验如何等。 应用洞察包含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的洞察。微观层面主要关心应用的网址、通信特征、应用对网络QOS的最低要求等; 宏观层面主要关心应用的内容分类、内容服务资费、服务提供商(OTT)、细分市场排名、发展趋势、对移动运营商盈利拉动力度等。 网络洞察不但要掌握网元实体的可用性,还要实时动态掌握无线信道资源的可用性。从本质来说,移动运营商赖以生存、最基础的资源就是信道载频。所谓智能管道不过是通过智能配置,让管道载频资源得以科学分配,既满足用户体验,又经济高效。想把载频卖个好价钱,必须对网络资源有动态了解。 流量调控能力: “流量调控”是指在运营商对用户移动通信的QOS做实时的控制,应用到的技术涉及但不限于PCC技术。流量调控的需求可能来自于三个方面:用户面、网络面、应用面。凡是为保障用户体验,而向用户前向收取费用的流量调控策略,我们叫用户策略,用户策略的需求来自于BSS系统。凡是从保障应用消费体验的角度,而向OTT后向收费的流量调控策略,我们叫做应用策略,应用策略的需求来自于BSS的OTT合作平台。凡是为网络资源优化,而对无线小区内所有用户的通信策略做优化控制的,我们叫做网络策略,网络策略的需求来自于OSS。 汇总了用户、应用、网络资源层面的信息后,若发现用户体验方面存在问题时,则由支撑系统统一下发调控策略决策,对低价值大流量的用户/应用降低网络服务的等级,以便节省资源为重点用户/应用服务;对重点用户、重点应用的用户提升或确保网络服务等级,达到调控用户体验,优化信道效率的目标。PCRF的定位是一个网络设备,适合做简单重复的网络指令下达,是流量调控的抓手,但它不适合做复杂的业务逻辑运算和大量业务面信息储存,所以就亟需一个IT系统-“智能流量调控系统”与之配合。智能流量调控系统是一个与BSS、OSS、OCS、大数据、PCRF、DPI、信令系统等多个现有系统相关的ICT融合管理系统,它能够从周边系统获取决策支持信息,对在线业务做大量实时逻辑运算,它是运营商智能管道的大脑。 流量服务能力: “流量服务”是指运营商通过“流量洞察”,精确把握用户当下需求,向消费者提供的实时提醒、流量销售、场景营销类的服务,以及向电子渠道或OTT提供流量经营能力开放服务。从而提升用户体验,引导用户业务消费行为。“流量服务”要基于“流量洞察”,具有实时性强的特点。由于流量服务是基于流量场景的实时服务,所以转化率更高。以下是场景营销实现的案例之一:“4G套餐推广”。 有4G终端、没有订购4G套餐/没有4G SIM卡、在世界杯期间有访问优酷、土豆视频记录的用户,被列为营销的目标用户。当目标用户接近移动营业厅的时候,运营商向其发送4G业务促销短信邀请,则此用户称之为被“PCC短信命中”。与传统短信营销的效果相比,PCC短信营销,营销成功率高出一倍以上。 注:图中的”PCC短信命中”是指满足营销目标清单上的用户,到达移动营业厅所在的小区,触发了场景营销短信。在世界杯小组赛期间,未被PCC短信命中的用户,会被收到群发的营销促销短信,与场景营销的效果做对比。 流量变现能力: “流量变现”是指运营商把流量资源设计、包装为为用户喜爱的流量产品,并通过流量服务销售出去,实现流量的商业价值。流量变现的方法很多,主要分为前向变现(向手机用户收费)和后向变现(向OTT收费)两大类。前向变现常用手段是引入多维度的计费要素,如流量累计、流量内容、客户终端类型、当前网络资源紧张程度、网络种类、OTT与运营商合作模式、客户属性、套餐属性、服务SLA等级等都可能影响计费费率的定价因素。后向变现主要是指运营商与OTT合作,向OTT销售可定制SLA,可定向的流量包。此外,互联网化的流量货币化营销、流量批发、转赠,是有互联网商业模式衍生出来的流量变现方式。 能力开放: 流量经营需要的是IT和CT一体化的支撑系统。涉及到的系统有BSS、OSS、OCS、DPI、大数据、PCRF等,要通过流程穿越,对各系统功能的调用,实现端到端的流量经营服务。这里的能力开放包括CT能力的开放,需要CT向IT侧开放流量调控API,开放用户在网络侧产生的实时数据;也包括IT侧向OTT和CT层的能力开放,把“流量QOS定制化”等能力开放给OTT。只有这样的支撑系统,才能对用户需求做实时响应,提供优质用户体验。 展望未来,运营商的网络不仅仅是一个业务实现的管道,而实际上成为了业务实现的工具箱。这将使运营商和业务提供商一起成为应用价值设计和实现的成员。从用户的使用体验出发,一个应用的应有性能已经被预先定义,如何实现这些预制的性能,则仰赖运营商提供的网络工具箱。因此,CT必须向IT侧开放可编程的网络资源接口和能力接口,以方便第三方业务提供商使用这些“资源”和“能力”工具,灵活自动地创建其应用实现流程,从而保证应用的真实性能。 移动流量经营的商业策划: 商业策划是运营商为完成流量经营任务,由市场部牵头制定的营销战术,从提升流量数量、提高流量价值、提升资源使用效率、提升用户体验四个角度提升企业流量经营水平,实现盈利能力提升。其目标是用优惠商业条件吸引细分客户,完成转化。而支撑系统核心能力可帮助运营商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找到合适的细分客户,把对的事做正确。在面向流量经营支撑系统帮助下,流量经营策划(策略)才能落地开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