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2上海高职院校的补偿性发展思考
2015-02-14 | 阅:  转:  |  分享 
  
区域

REGION

上海高职院校的补偿性发展思考

□周益斌

发展历程

如果将上世纪八十年代业余大学

开办“高职班”作为上海高等职业教

育开始标志的话,上海的高等职业教

育发展伴随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同步

发展至今已有近30年的历史。其发展

分为明显的三个阶段:

试点探索阶段(1985~1998年)

当时的高职主要有三种类型,即

高等职业技术师范院校,短期职业大

学和技术专科学校。上海自1985年起

试办高等职业技术班(以下简称高职

班)。1985年9月,上海商业局职工

大学和手工业局职工大学试办高职班。

1992年有13所职工大学试办高职班,

到1998年,有19所职工大学办高职班,

共20个专业,学生超过1000人。

外延增长阶段(1999~2005年)

开展以并校、升格、搬迁等为特

征的“大学城”和“大学园区”等基

本建设,在较短时期内建立了包括民

办高职在内的30多所高职院校,高等

职业教育院校数量快速增长。

上海作为全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职业教育为当地社会发展、经济腾飞起到了巨大支持作用。

区域

内涵发展阶段(2006年至今)

开展了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学校办学品

质,夯实学校综合实力为目标的内涵

建设,这以2006年教育部开展的“100

所国家级高职示范建设院校”为标志。

首批进入100所国家示范高职的有上

海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其后,上海公

安高等专科学校、上海工艺美术职业

学院等陆续入选。

主要问题

办学历史不长、特色不明显

上海市26所高职院校(上海中华

职业技术学院除外)的办学时间都不

长。通过2000年教育部公布的具有高

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普通高等学校

名单可以得知,上海当年的高职院校

仅有上海东沪职业技术学院(2002年

并入上海第二工业大学)、上海商业

职业技术学院(2004年更名为上海商

学院,成为一所本科院校)、杉达学

院(2002年升格为本科院校)、东海

职业技术学院、新侨职业技术学院等5

所。办学历史最长的高职院校目前当

属东海职业技术学院和新侨职业技术

学院。

需要说明的是上海中华职业技术

学院属于特殊个例。上海中华职业技

术学院隶属于上海中华职业教育社,

其创始人为黄炎培先生,虽自1917年

在上海发起,90多年来一直秉承“使

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的职业

教育思想,形成了自己的职业教育特

色,但是从创立之初到举办高职之前,

主要举办初、中等职业教育,新中国

成立后主要举办函授成人教育;正式

举办现代意义上的高职,始于2005年,

因此其高职办学历史还不到十年时间。

分布不均、专业设置有缺陷

上海目前的高职院校主要分布在

浦东新区(7所,其中含原来南汇区的

3所)、宝山区(5所)、奉贤区(3所)、

嘉定区和松江区(各2所)等较为远

离上海市中心的区域,市中心区域仅

有徐汇区较为集中,占4所,但是这4

所学校均在上海市郊设立了分校。市

中心城区仅有闸北、杨浦和闵行三个

区各有一所高职院校。总体而言,26

所高职院校大都远离中心城区,且分

布不均。

在专业设置上,26所高职院校存

在着专业设置雷同现象,计算机应用

专业为20多所学校所共有的专业,但

拥有计算机特色方向的院校不多。另

外,制造业领域的机械制造、汽车制造、

电子产品制造;服务业领域的贸易类、

设计类、护理类、语言类、旅游类等

专业也为各高职院校所普遍设置,但

特色鲜明的不多。

民办居多、办学条件不足

在上海市的26所高职院校中,民

办高职院校占14所,其目前的生存状

态十分困难。一方面,这些学校的办

学经费以学生学费为主体,这些经费

除了要保证日常的教学和管理,还要

进行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维护,如果办

学前期有办学贷款的话,经费变得更

加艰难;另一方面,与公办学校相比,

国家和地方政府给予的财政支持十分

有限,除了在一些公共实训基地、项

目申报等方面有一定支持外,少有稳

定、长期的资助。因此,在新一轮的

竞争中,民办高职院校因在经费、地

位和声望等方面处于劣势,在发展过

程中,师资、基础设施、课程建设、

实训基地、教师待遇等方面一直难以

提升。

资源相对缺乏、政府投入较少

不仅是民办高职教育资源紧张,

公办高职院校也存在这个问题。上海

的12所公办高职院校,都有不同程度

的教育资源不足的现象。即使像有国

有大集团支持的建峰职业技术学院(市

建工集团)、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市

国资委下的国安集团)以及有政府或

事业单位背景的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

院(市建设与交通委员会)等,由于

办学集团化,学校大都自负盈亏,除

了在前期给予一定的支持外,在学校

发展过程中实际上给予的财政支持是

相对有限。不论是资金上,还是政策上,

或者是具体的硬件上,相比本科层次

的高校就非常欠缺。

内涵建设亟待加强、校企合作期

待新突破

内涵建设,是为提高高等职业教

育教育水平和质量,政府、教育主管

部门、办学单位、企业等围绕这一主

题所制定或开展的一系列建设活动。

内涵建设的主体是办学单位,主导是

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社会共同参与

(主要指企业、行业、产业),目标

是提高和加强教育质量,核心在于提

高学生的能力。

上海市高职教育整体状况不容乐

观,处于一种被普通高等教育挤压的

状态。这种挤压状态的形成,除了社

会和经济环境的制约,也与自身的专

业设置不合理、实验实训资源不充足、

师资力量不强大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开展补偿性发展模式构建,加强高职

教育内外部的沟通,是实现上海高职

教育新一轮发展的有效途径。

高职院校补偿发展分析

如何实现补偿性发展,主要可以

从以下三个层面进行努力:一是理念

层面。高职院校应该牢牢把握职业教

育的特点和本质,特别是针对高职教

育的本质进行反思和提炼,形成具有

自身特色的高职理念。二是外部支持

层面。主要是指政府和社会加强对高

职教育的支持,从资金、政策和校企

合作等方面对高职教育进行补偿性发

展。三是自我内驱层面。高职教育最

终的发展还是取决于自身,通过自身

的布局调整、专业结构调整、课程调

整以及各层次职业教育、各类型教育

协调等,最终达到学生能力提高的目

的。具体来说,以上三个层面的补偿

性发展,可以细分为以下五方面内容:

补偿发展特色

高职院校的特色集中体现在姓

“高”和姓“职”上,高,意味着水平高,

培养出来的学生必须在他所从事的行

402011.10.20第30期

业中具有一流的水准、一流的技能。

通过以前的实践发现,我们对高职“高”

的理解存在误区,一提到“高”,必

然想到在办学层次上去追求办本科、

办研究生教育,其实作为两种不同类

型的高等教育,两者在层次上难以直

接对比,因为不存在共同的对比标准,

如果高职教育跟着本科教育亦步亦趋,

或变成本科的压缩版,那么就是自降

层次。作为不同类型的“职业定向”

的教育,高职教育越成功则与普通本

科教育的区别就会越大。这些区别应

体现在:

两者的定向不同。普通本科教育

更强调专业定向,而高职教育则更强

调职业定向。普通本科注重专业领域

内的理论基础、学科体系和学生的知

识运用,高职教育则应关注职业方面

的素质要求、技术发展状况、学生的

技术应用和职业规划。

两者的教学模式不同。高职教育

更重视技术演练、校企合作和工学结

合,教学上重视点面结合,即要以任

务驱动和项目教学法解决“点”的问题,

这在本科教育中是没有或者非主要特

征。

职业性是高职的本质属性之一,

高职院校的特色应该在职业性上下功

夫。专业教育是普通高等教育的着力

方向,作为职业来说,不苛求对专业

掌握的精深把握,更多的是强调岗位

适应能力、岗位迁移能力、职业道德、

职业文化和精神的学习和内化。在高

职办学特色凝练过程中应该紧紧围绕

这两个特性做文章,加快特色补偿性

发展的建设步伐。

补偿发展政策与资金

上海作为全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地

区之一,职业教育为当地社会发展、

经济腾飞起到了巨大支持作用。在今

后高职院校发展过程中,政府如何体

现出对高职进行政策和资源方面的补

偿性发展是一项重大课题。历史证明,

经济发展离不开教育的智力支持和技

术支持,同样教育的发展也离不开经

济对教育的资金和资源配给。

上海地处长江三角洲前缘,东濒东海,南临杭州

湾,西接江苏、浙江两省,北界长江入海口,长

江与东海在此连接。

2010年,全市人均生产总值达到90809.58元,

排名全国第一。25~64岁大专及以上学历人口

比例达到24%。

据2011年上海市教委公布的上海市高校名单,

目前上海市共有26所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其中

14所是民办高职院校。

区域档案

位置

经济

与教



高职

院校

崇明县

宝山县

嘉定区

浦东新区

南汇区

青浦区

松江区

闵行区

奉贤区

金山区

江苏省

浙江省

上海市

补偿发展结构

补偿发展高职的结构,主要指的

是在新一轮发展过程中对高职院校结

构、专业结构进行补偿发展。有专家

建议,首先应对上海市的62所高校进

行梳理,从不同角度对学校专业进行

梳理,从而得出哪些专业可以进行补

偿性发展。确定补偿性专业之后,要

研究如何进行补偿性发展,需要从政

策层面、操作层面进行回答。当前院

校分布不均、专业重复建设反映出上

海高职院校在发展结构上存在补偿性

问题。要研究如何更好“盘活存量”、

“结构调整”、“分类指导”。

补偿发展专业、学科、课程、教

材等

补偿性发展最终的落脚点要回到

高职院校自身的内涵建设上来。冷静

开展专业审视、学科反思、课程与教

材重构,要探索一条符合自身特色的

高职教育发展路径。这里除了要考虑

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之外,更多的

还是要从教育的内部看自身的问题。

包括:往下衔接中职教育,涉及到中

高职的课程、专业以及实验实训等方

面的对接;向上如何打通高职教育的

更高层次,形成真正的高等职业教育

体系;与并列的普通教育进行融合,

实现在普通初、中、高等教育的三个

阶段融入职业教育,等等。

作者单位为上海第二工业大学

NO.30,2011.10.2041VOCATIONALANDTECHNICALEDUCATION

献花(0)
+1
(本文系Iai360doc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