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山深处访古村---山西盂县大汖村<div>(绘画素材库,写生好去处)</div>

 大东村人 2015-02-14
                          



 
    老村,老树,老屋,老街,老人......
    在山西省盂县梁家寨乡的深山沟谷中,有这样一个远离尘世的千年古村---大汖村,是迄今为止盂县保存最为完整的古老村落,被当地人戏称为“小布达拉宫”。汖”是一个很生僻的古汉字,已很少有人认知了,它在康熙字典里读“pin”,而山西盂县当地人习惯把它念作“chang”。大汖人说,山水为汖,水从山上流下来,寓意着这里是个有山有水的好地方,山水为昌,寄托着汖人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和情怀
    大汖村有明确记载的是将近500年历史。据当地文物部门调查,村后曾有座镇山大王庙,里面供奉着7尊石像。“镇山大王”石像背后有一些磨损了的文字记载,最后的落款为“承安五年”,距今810年。又说,一尊石像记有“北魏永安二年”,距今却是1500多年的历史,因此专家称,这个村落北魏时期就已存在。 
    这
是一个很小很小的村庄,坐落在一处巨石山坡上,依山就势而建,有着江南式样的吊脚楼,层层叠叠,顺坡而上,屋瓦相连,参差错落,相依相偎,整个村落与背后的青山融为一体,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自下而上共有十多层,40余处院落,最高处的房屋,海拔达800米。窄窄的青石巷道,四通八达,连接起了村里的一家一户。站在村前面的一个高台上远眺,古老的就这样无遮无挡,安安静静呈现在我们面前。它在午后阳光的照耀下显得如此宁静而美好,弥漫着一种让人难忘的古朴醇厚味道。这种在北方当地就地取材,用石头、木材黄泥修建的江南韵味乡土建筑 与盂县当地的民居相比,无论风格上还是外型上均有着明显的差异,非常独特别致。
    这一个在地图上、GPS导航仪上找不到具体方位的古村、孤村。村子里没有学校,没有戏台,没有商店,没有饭店,没有药店,只有破败的房屋和偶尔见到的老人。村子里现在只有17个人居住,几乎全是古稀老人,平均年龄70岁,最大的85岁,最小的也已50多岁。年轻人耐不住山里与世隔绝的寂寞日子,全都搬下了山,不在大汖居住了。只留下舍不得离开祖屋的老人们,依旧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平静生活。大汖民风纯朴,老人们热情好客,村中夜不闭户,路不拾遗,至今还保持着原始的古风古貌。村子里老人们最大的爱好,就是在夏日的傍晚,捧着饭碗聚在村前大槐树下,一起回味过去的时光,唠唠各自山外儿女们的如常生活。
    近年来随着新闻媒体和摄影发烧友的宣传,汖村名气日盛,吸引了不少游客和考古学者来此访古探幽,感悟历史。 2013年3月27日--31日,山西省阳泉市广播电视台历经两年精心打造的五集纪录片《大汖》在央视纪录频道(CCTV-9)播出。这是央视纪录频道自2011年开播以来,播出的第一部山西纪录片。《大汖》共分五集,依次是《过年》、《谷雨前后》、《夏天的故事》、《谷子黄了》、《大雪小雪又一年》。片子通过大汖一年四季的变换和老人们的生活劳作,展现给我们一种既亲切又遥远的生活场景,反映了盂县古老的传统文化与民俗风情(纪录片详见本人空间分享)e113[/em] 
    探访大汖村,我们只是一时兴起,所以从家里出发时已是下午两点,经过两个多小时马不停蹄的奔波后抵达。大汖村地处大山深处,汽车驶离省道、乡道后,还有10多里地的农村土石路要走。这段路崎岖颠簸,盘山而上,基本只容一车通过,且多急弯,开起车来颇为惊险刺激。大汖村目前是免费参观的,村里的老人们依旧过着与世无争自给自足的农耕生活,脸上看起来平静而满足。除了偶尔的鸡犬之声,零星背着相机的游客,村子里安静让人感觉如此的不真实。这里没有热闹的吆喝声,没有吵杂的人群,没有如流的车辆,没有乌烟瘴气的天空,没有一丝一毫的商业味道,完全是原汁原味的古村,她恰如养在深闺人未识的江南女子,眉间带笑,既有北方的豪放,隐约间投射着南方的婉约秀气,遗世而独立,纯朴且自然,美好又珍贵。
    古人所谓祸福相依,世间事大抵如此吧。大汖村因着山水的阻隔,交通不便,地理位置的偏远,自然条件的艰苦,在历尽千年风雨之后得以完整幸存。行走在大汖弯弯曲曲的石板巷道中,近距离凝视这些沧桑古旧的老屋,有一种穿越时空,与千年先祖对话的奇妙感觉。仿佛你只要轻轻推开那扇倾斜破败的老门,正蹲在老屋檐下抽旱烟歇脚的老大爷,就会起身微笑着招呼你进屋,而土炕上盘腿坐着做针线活的老妈妈,也会忙着起身给你沏茶倒水,拉着你的手嘘寒问暖,用熟悉的乡音和你絮絮叨叨,谈起了农家人靠天吃饭的酸甜苦辣,养儿育女的艰辛不易......
    老屋无疑是我们的祖先曾经真实存在于这个世界上最鲜活有力的物证。这里的一砖一瓦,一阶一木,一耧一碾,都凝结着先人的智慧与汗水,记录着他们曾经宁静美好或艰辛多难生活。老屋就是一条绵延不绝的生命线,连接着遥远的祖先和他们一代又一代的后人,连接着我们的过去、现在和将来。轻轻触摸着古墙之上岁月雕刻下的斑驳痕迹,不禁感慨人生苦短,在时光无声的流逝中,多少先人早已悄然离去,唯有他们修建的这些老屋,留给我们一份来自千年的问候与温暖,至今依然庇护和荫福着他们的后人。
    令人担忧的是,由于年久失修,少人居住,如今大汖村的不少老屋已经破败倒坍,我们不知道这些在风雨飘摇中已经挺立千年的老屋,还能坚持多久,我们的子孙后代,是否还有这份荣幸,可以亲眼得见它们在历尽岁月沧桑之后依然美好。最后一代大汖人离世后,有谁来继续守护这些高龄脆弱的老屋?期许这座活历史一样的村落能得到尽快而悉心的保护,期许这份难得的宁静与美好,永存于世,永不消逝!




    大汖村的房屋都用石头垒成,除了平房、窑洞,还建有二层和三层楼房,是名副其实的石头村。


 





     大汖村前有一株三人合抱的千年古槐,枝繁叶茂,郁郁葱葱,预示着大汖村民生生不息,世代繁衍。












 
     
    村里的房屋均以山木为框架,用山石垒壁,用粘土相砌,外抹黄泥遮风,上铺青瓦避雨。房与房之间相互依托,又自成一体,看似相连,其实各自分离,上下错落却实为一家。

 










在这里生活的老人们过着平静、自足、悠闲的农家生活。



大槐树上的鸟巢
 





     大汖村的整个院落建筑风格非常特别,基本是上下两层的造型,有点像南方的干栏式建筑。


 




    关于大汖的先人,有几个不同的版本。据传曾有人在大槐树附近挖掘出古墓。从砖刻文字记载推断,历史上曾有马姓一族,南方人,一个朝廷大臣,为躲避灾难由他乡走进这座大山,修筑了自己的家园。此后不知什么原因若干年后村子成了空巢。到元末明初,有韩家三兄弟从洪洞来到盂县,老大和老二欺负老三,把他赶进深山,让他自生自灭。老三无意中走进这个无人居住的村落,自此在这里安家落户。那么马姓南方人该是大汖村的缔造者,而这个韩家老三,却成了大汖人的祖先,因为今天的村民都姓韩。尽管这些历史已无从考证,但老屋却依然实实在在地存在着。











 


 

大汖人如今依然使用着这种古老的播种机---耧。







    大汖村是先人们根据中国传统的风水理论选吉地建造的,整个村庄群山环绕,围合封闭,附阴抱阳,藏风聚气,东进西收,松柏罩头,清泉绕村,充分体现了天人合一的自然格局。 










 







    大汖村人说,村里到处都是原生态,吃得是无公害,住得是千年房,喝得是天然水。这里的水特别好喝,茶壶用二三十年,壶底都不会生锈。






























    大汖村的大小道路全部用石板或石头铺成,村民就地取材铺设了道路,与周边环境浑然一体。









    老人们说,村子里的路和台阶,是先人们在岩石上一阶一阶锉出来的。行走在大汖村的山道小巷中,你会感觉它的干净无尘,感觉到别有一番情趣。 




















村里的老大娘,正在用最古老的石磨,把黄豆碾压成一个个小片片,用来熬粥喝。



     台阶上坐着闲聊的老大娘,热情的招呼我:“闺女来了”,好像你回到自己家里一样的亲切自然 





  满脸慈祥的老大娘,和这些古屋一样让人觉得人生的美好与无奈。



尽管老人们大都已过古稀之年,但看起来身体健康,精神矍铄。 




                                                          






































  听老乡说,中央电视台的工作人员正在平台上搭建场景,准备拍电影。



















































正在家门口扎笤帚的大爷 














   寂静的村庄,因来客时这只大黑狗声吠叫,生出些许鲜活的气息。













    时间像是在这个村庄里停滞了,村子里的几个石磨,因为长期使用,摸上去有着光滑的蜡感。



















































家家的柴房里堆放着取暖、生火的木柴。 











村里唯一的接待站







































































通向大汖村蜿蜒曲折的山路。


大汖古村落的入口处


沿途经过盂县唯一设有火车货运站的村庄---滴流登。

 




盂县的母亲河---滹沱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