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孔子到底是咋想滴?

 寒山茅舍 2015-02-15

---与邸永强先生商榷

前几年,国学热“热络”大江南北,一时间,孔老夫子使很多嚼文弄字的文人摇身一变成为“国学大师”,顿然名利双收,至于孔老夫子到底咋想滴,实在无法考证。

毫无疑义,孔子是一位牛人,中国儒学的鼻祖,中国封建帝制思想和传统人文伦理的核心奠基人,他的思想会让人不知不觉变为思想和精神上的奴隶,他的学说成为了封建专制者的“狗皮膏药”。如果我出生在20世纪之前,我或许对孔子顶礼膜拜,但在21世纪的今天,我觉得孔子的学说,一半是毒草一半是麻醉剂。

孔子的伟大自然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孔子本人的内心世界及现实态度到底是什么样的,他个人的思想体系和思维逻辑有什么特征,文人政客们一直莫衷一是。自古以来,吃孔子残羹剩饭的“国学大师”不在少数,而吃得最好的一位“前辈”当属“朱熹”。朱熹不仅喜欢引用孔子的只言片语,而且还敢于大胆发挥。比如,邸永强先生在他新近出版的著作《论语明义》有这样的文字:

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此话的正解是:孔子说:“中庸之作为人的修养品德是最高了吧,普通人很少能长久持守”。中庸的“中”为本,引申为中正,即“法于中”,言行以中正为则,而朱熹解释“中”为“无过无不及”,解释“庸”为“平常、不易”。与“法于中”相去甚远。

子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此话的正解是:孔子说:“妻妾和小人的关系难以保养,关系太亲近他们就会有失恭顺,太疏远他们就心生怨尤。”关于这句话的争议也一直很大,首先是女子与小人如何定义。此处说的女子指与男子有男女之爱的女人,当指妻妾,“小人”指未学之人,被君子所管教的普通民众。而朱熹解释“女子与小人”均为“臣妾”。

子曰:“三年学,不至于谷,不易得也。”此话的正解是,孔子说:“几年学习之后,以所学从于政事,能应对自如,没有什么过不去的困难,这是很难得的。”而朱熹对“不至于谷”的解释为“不去做官”,如果是这个意思应该为“不谷”才对。试想想,学三年而没有做官的应该很多人,怎么会是“不易得也”呢?孔子本人五十多才从政即是例证。还有最重要的是儒家主张积极从政教民,“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是证。孔子怎么会称赞学有所成者不去行使教民的职责呢?

当然,邸永强先生最近的两本书(《论语明义》、《周易明义》),我只是大致浏览,没有仔细阅读,没有太多的褒贬之词,总体感觉是:这两本书是换个角度,更人性、更现实、更通俗地解读国学经典。其实,孔子到底是怎么想的,您知道吗?孔子生存发展的人文社会环境、生产力水平与他当时的价值判断有多大关系?我还有一个质疑:孔子虽然修编《周易》,但他本人真的读懂周易了吗?孔子曾经说:“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意思是说,假如老天再给我更多时间,我会沉潜於周易的研究之中,那么我的人生就不会走大的歪路了。他说这句话,不排除在一定程度上是“忽悠”和“掩饰”,孔子在较大程度上对《易经》或许是“一知半解”。

其实我对孔老夫子本人多少有点儿逆反心理,因为我从小就被家长逼着背诵无聊的孔子“语录”,以至于我现在对于孔子的学说有两点稍显“不敬”的看法:一是孔子善于“抄袭”,孔子的伟大之处首先在于他的刻苦学习、善于思考、演绎推理和归纳总结上,其次才在于他的“学说”,在他那个年代,人们的书面记载表达水平还十分有限,很多上古、远古时代国人的智慧,都是在民间口口相传留下来的,而孔子则把这些古人传颂已久的哲理归纳整理在一起了,并注上自己的名字而千古流芳,后人就自然而然地尊其为师祖了;二是孔子学说散乱而不成体系,孔子本人没有系统的、逻辑性很强的著作,他所有思想不过是古代“学界”的“名言摘录”而已,而且在不同篇章中对一些事情的表述,观点不尽一致,有时含混不清,成系统的著作就是修编他人的著作,比如:《易经》。然而,值得敬佩的是:他和弟子非常辛苦地周游列国,一方面传播经过他吸收消化的思想学说,一方面收集民间新的思想。

我特别要说明的是:我“借题发挥”并推介我的朋友邸永强先生这两本力作,主要是为了鼓励所有“好学之士”要敢于以颠覆性、创新型思维,审视祖上留下的文化遗产,祖宗留下来的东西固然可贵,但只供珍视和借鉴,不可作为教条,因为历史车轮是前行的,人类文明是不断“升华”的,一代代人的思想、智慧和创造力只能比过去的人更加“高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