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大师夏桂成教授历经60年医疗、教学、科研工作,用《周易》的哲理研究女性的生殖周期节律,完善了调整周期节律理论,建立心—肾—子宫调控核心,将现代妇科疾病的治疗诠释得淋漓尽致,挑战了很多疑难病症的治疗。夏桂成教授在医疗实践中苦心探索,寻觅真知,更新思路,用精湛的技术为患者解除病痛,近年获得了“白求恩奖章”等殊荣。
挖掘经间期问题
完善月经周期
女性月经周期具有规律的活动变化,在历代医籍中言及经期、经后、经前期的内容,唯独没有经间期一说。夏桂成教授临证发现女性在经间期经常有出血、腹痛等病症,通过关注这一时期的机体变化,发现了该阶段阴阳的转化呈重阴必阳的状态,虽然短暂,却能以此维系周期变化的各个阶段。他深究其动静、升降、开阖的运动形式,分析矛盾的复杂现象,动态观察体内气血阴阳的变化及气郁、痰湿、血瘀等病理产物的复杂现象,确立了治疗方案,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1986年, 经间期出血病症被编入全国高等医药院校第五版《中医妇科学》中。经间期学说的建立完善了月经周期的全程,奠定了中医生殖理论的基础。
把握心—肾—子宫调控
建立生殖轴理论
夏桂成教授经研究认为,女性自生长发育至成熟,保持健康的环境需要“阴阳平秘,精神乃至”,调节阴阳平衡在于心肾水火的既济。这一功能在《周易》中以后天坎离八卦为基础,坎离既济,心肾交合,才有可能推动阴阳消长转化运动的发展;结合肝脾疏泄升降功能司子宫藏泻,调节月经周期的规律变化,因而他认为心—肾—子宫轴是调控生殖周期的核心,能够把控脏腑、气血、阴阳。我们运用心—肾—子宫轴学说治疗不孕症、月经病、更年期综合征、先兆流产等疾病取得了显著的临床疗效,也证实了这一理论。
注重周期节律调整
斡旋治本大法
月经周期的规律活动是女性生殖周期的基础,调整月经周期节律也是治疗的基本大法。历来就有“调经种子”之说,即是告诉人们治疗不孕需要先调整月经,长期以来医生按照这个原则进行施治。然而夏桂成教授提出经间期学说,完善月经周期的全程,揭秘阴阳的演变规律,按照女性生理病理特点,顺应月经周期的变化调周治本,达到女性体内环境的平衡,气血调畅,孕育有期。调整月经周期节律法的提出,揭示了阴阳气血的活动对体内稳态环境的建立有重要的作用,为我们治疗已病、防范未病,为中医药调治经、带、胎、产疾病拓展了诊疗思路。
作为南京中医药大学妇科教研室的创始人,夏桂成教授对学术传承、中医妇科教育事业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和感情,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他作为博士生导师、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优秀指导老师、“333工程”培养指导老师,足迹遍布世界各地。日本中医药研究会还多次组团来访学习“调周法”,并将治愈的不孕症患者的宝宝照片汇制成“千子图”,赠予他做纪念。
近年来,中医传承问题引起整个行业的关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对此也高度重视。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曾指出,要抓好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的继承,首先要加强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和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建设。继2009年我国评选出30位国医大师后,今年又有30位学术造诣颇深、医德医风非常出众的老中医入选。从本期开始,我们将陆续刊登介绍国医大师学术经验的文章,让我们共同认识和梳理他们独特的理论、临床实践及其发展中遇到的问题等,欢迎大家踊跃投稿。邮箱:wangning033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