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半个世纪的爱

 雨歌的书架 2015-02-15
导语:半个多世纪,共同牵手走过几十年岁月,也许有一些风雨,有一些波折,但是更多的是平淡无奇的日子。每对夫妇都是生命的一座塑像,每对夫妇都是浩瀚史诗中精彩的一章。平凡的爱,正是感动的力量。
 
撰文:李旭 
摄影:林添福 
 
  这些年来,我一直感到自豪和欣慰的一件事,就是在中国各地认识了各民族的老夫妻。走进这些老人漫长而奇异的婚姻世界,无异于一次次史前考古探险。那里面有那么多令人讶异、令人唏嘘、令人感动的东西。这些老夫妻都是些普通的人,像许多普通的中国人一样活过,只不过上天给了他们较长的寿岁,使得他们拥有了漫长的超过了50年的婚姻家庭生活。他们像我们这个世界上大部分人一样,默默无闻地出生、成长、结婚生育,最后也将默默无闻地从这个世界上消失。
 
  这些老夫妇几乎分布在中国的各个角落,属于不同的族群。许多老夫妇几乎没有出过远门,一辈子生活在十分僻远的大山深处。有的甚至是平生第一次看到自己的影像。他们的婚姻生活经历天差地别,酸甜苦辣咸,人生百味,尽在其中。
 
  他们有的青梅竹马,有的父母包办,有的指腹为婚,有的童年结发,有的抢亲结婚,有的私奔逃婚,有的再结连理,有的相濡以沫,有的若即若离,有的甚至打闹了一辈子仍在一起,有的仅仅为了物质的交换就在一起厮守终身……正是他们,构建出了一幅幅近现代中国的生活图景。
 
  这些老人大多出生在20世纪初叶,他们的婚姻生活几乎可以说就是中国上世纪社会历史的缩影和见证。中国古老的观念和传统,新与旧的交替,战争和饥荒,男人和女人,爱和恨,恩和怨,欢乐和痛苦,坦然和忧虑,一切的一切,都蕴涵在了他们的婚姻生活之中。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而家庭的核心就是这些有着漫长婚姻史的老夫妇。在他们身上容纳了太多太多生命的元素,逝去的岁月和他们生存其间的环境在他们的身上刻下了深厚的印迹。这些看似平平淡淡的东西,却有着让我们震撼、感动,甚至敬畏的力量。
 
半个世纪的爱
鄂温克族,胡日嘎、伊·布提德夫妇
丈夫生于1932年,妻子生于1936年,洞房花烛夜:1955年
居住地:内蒙古呼伦贝尔盟陈巴尔虎旗鄂温克民族苏木阿尔山嘎查
 
  鄂温克族老人胡日嘎的大手和布提德的小手很自然地牵在一起,令人感动不已。老两口从来都是商量着处理家务,不存在谁当家的问题。他们毫不含糊地说,50多年的夫妻生活,他们没有红过脸,没有吵过架,跟儿子、媳妇也非常和睦。这是个充满着爱和温情的大家庭。
 
半个世纪的爱
怒族,先塞、戴罗夫妇
丈夫生于1928年,妻子生于1926年,洞房花烛夜:1951年
居住地:云南省福贡县匹河怒族乡老母登月亮田村
 
  一眼就能看得出先塞、戴罗夫妇的感情很好,不知是因为青梅竹马,还是由于宗教熏陶,抑或两人本就天造地设,上帝创造他们就是为了让他们生活在一起。
 
半个世纪的爱
彝族,布尔果达、米色木俄各夫妇
丈夫生于1905年,妻子生于1919年,洞房花烛夜:1937年
居住地:四川省金阳县
 
  年轻时布尔果达桀骜不驯,凭一条火药枪在四川大凉山金阳县一带闯荡。1937年,32岁的布尔果达坠入情网,收起了枪和四处游荡的脚步,将绝色彝族少女米色木俄各娶进了家门。42岁那年,布尔果达按彝族传统风俗开始蓄发。第二年,米色木俄各生下了他们的大女儿,以后子女一连串地生下来,两人拼命地开荒种地,打猎采集,日子虽然很苦,但也充满意了希望和寄托。
 
半个世纪的爱
满族,徐教志、王桂芬夫妇
丈夫生于1930年,妻子生于1932年,洞房花烛夜:1958年
居住地:辽宁省新宾满族自治县永陵镇老城村四社北关屯
 
  徐教志已不记得自己的家族属满族哪一旗,8岁成了孤儿,由叔父养到16岁,然后闯江湖、当兵、当工人、失业,有一天心情不好去永陵转,遇一个女人知他没有结婚,就将王桂芬介绍给了他。王桂芬结过婚,有一女一子,徐教志不管这些,将王桂芬和她5岁的女儿接到自己的草房里,住在一起就是一家人了。婚后生了二儿三女,孩子们相处很好,现在都已经成家自立。
 
半个世纪的爱
塔吉克族,阿吉贝克、纳娜依克夫妇
丈夫生于1930年,妻子生于1942年,洞房花烛夜:1957年
居住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什库尔干县提孜那甫乡栏杆村
 
  上了年纪后,两个老人形影不离,既不用上山放牧,也不用下地干活,只在家里帮着做一点家务,照看一下小孩子。每天只要一出门抬头,塔吉克尊崇的雪峰就在眼前,这样生活也就很踏实了。
 
半个世纪的爱
哈萨克族,艾力·窝扎孜、玛依娜·希亚日夫妇
丈夫约生于1932年,妻子约生于1935年,洞房花烛夜:1952年
居住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霍城县芦草沟乡六大队
 
  他们像祖辈那样过着游牧的生活。冬天待在冬窝子里,夏天则举家将毡包驮载在骆驼背上,秋季再转回冬窝子。四个儿子和两个女儿陆续来到这个世界。
 
半个世纪的爱
东乡族,马来忒、阿英古夫妇
丈夫生于1934年,妻子生于1931年,洞房花烛夜:1950年
居住地:甘肃省东乡族自治县伊哈池村
 
  马来忒于1950年17岁结婚时,婚礼办得十分简单。他相中的阿英古家距离伊哈池也就十里地,他们俩虽然说不上青梅竹马,但都相互认识。马来忒坚持说他们的婚姻并不是父母包办的,而是他们自主的。那时毕竟已经解放,他们因相识相爱而结婚并不是不可能。
 
半个世纪的爱
纳西族,摩梭人关阶扎巴、拉金、平初一家
关阶扎巴约生于1936年,关阶拉金约生于1938年 关阶平初约生于1942年,走婚时间:与拉金约于1952年,与平初约于1959年
居住地:云南省宁蒗县永宁乡八珠村
 
  世代生息于云南与四川交界处泸沽湖畔和格姆女神山下的摩梭人有着一种奇特的家庭模式。他们千百年来保存着女人当家的母系大家庭社会:一个家庭以老祖母为长,以女性为核心,家庭里的男性夜出晨归,晚上到自己喜爱也接受自己的女性“阿夏”(也叫“阿注”)家过夜,早上则返回自己的母亲家,听从母亲的安排,与兄弟姐妹以及姐妹的孩子们一起劳动生活。关阶扎巴很幸运,一开始就认识了美丽善良又十分能干的拉金。走婚两年多以后,关阶扎巴将拉金接来家里。好在拉金家姊妹众多,出去了一个并不影响她们的母系家庭。
 
半个世纪的爱
哈尼族,切遮、艾明夫妇
丈夫生于1933年,妻子生于1933年,洞房花烛夜:约1948年
居住地: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海县啊梭村
 
  哈尼族男女进入青春期后,白天在一起干活劳动,晚上成群结对谈情说爱。每个刚成年的小伙子都有一间小房子,找到了情投意合的姑娘,就双双宿在里面,先有孩子再结婚,切遮和艾明当然也是这样相爱这样结的婚。结婚的当年他们就生下了大儿子。后来他们的一个女儿嫁在本寨,儿子娶的也是本寨姑娘。他们还是道道地地的哈尼人,他们基本上仍像他们的祖先一样过活。
 
半个世纪的爱
白族,杨求佑、杨金开夫妇
丈夫生于1918年,妻子生于1916年,洞房花烛夜:1936年
居住地:云南省丽江市九河乡
 
  杨求佑18岁那年,在父母包办下与比自己大两岁的同村姑娘杨金开结为了夫妇。老夫妇一生和睦融洽、勉力与共,生养了两儿三女五个孩子,有的到了丽江城工作,有的在省城昆明做生意,他们自己和在本村当干部的大儿子一家一起生活,出嫁在附近的女儿们也会随时过来照料他们一下。杨求佑和杨金开稳稳当当地共同生活了70多年,他们既知足也快活。
 
半个世纪的爱
布朗族,岩敢章、玉叫扁夫妇
丈夫约生于1936年,妻子约生于1931年,洞房花烛夜:约1953年
居住地: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海县布朗山乡曼歪村
 
  以布朗山之大,原始丛林里交通的极其不便,岩敢章和玉叫扁能结为夫妻成为一家人,可以证明婚姻系于缘分。岩敢章和玉叫扁结婚时,竹楼后的大榕树两个人就能合抱,现在,大树已经长得要五六个人才能合抱。
 
半个世纪的爱
赫哲族,尤金玉、何淑贞夫妇
丈夫生于1934年,妻子生于1936年,洞房花烛夜:1956年
居住地:黑龙江省同江市街津口赫哲族民族乡
 
  像其他赫哲族人一样,他们过的也是夏天下江打鱼,冬天上山打猎的渔猎生活,在饶河时还得种点地,种水稻、玉米、高粱和小米,搬到街津口这边后就全是打鱼为生了。尤金玉念念不忘的是,自己是孤儿,在奶奶家长大,何淑贞的父母对他很好,当亲儿子一样看待,他也将他们当作亲生父母,养老送终都是他办的。
 
半个世纪的爱
傣族,波务约、咪务约夫妇
丈夫生于1936年,妻子生于1932年,洞房花烛夜:1953年
居住地:云南省勐腊县关累镇勐远村
 
  村寨里1995年恢复修建了寺庙,波务约和咪务约像以前世世代代的老人一样,每年都要去寺庙里住上两三个晚上,听大和尚念经,悉心侍奉一下神佛。平日里就在家帮着做一些家务,帮儿孙们照看一下小孩子,包括分家或嫁出去的。两个老人仍是家族的中心,只要他们还在,大家就有了团聚的理由,就有了共同努力、互相帮扶的支柱。
 
半个世纪的爱
土族,王国珍、祁玉秀夫妇
丈夫生于1932年,妻子生于1935年,洞房花烛夜:1950年
居住地: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威远镇
 
  王国珍与祁玉秀是由亲戚介绍认识的,两家并不是一个村的,王家按土族的老规矩,用褡裢装上茶、酒和孔锅馍,再买些布料作聘礼,就把祁玉秀迎娶来了。那时伟大领袖毛主席认为人多好办事,于是王国珍夫妇一连串生下了10个孩子,6儿4女,凑足了军队一个班的编制。 他们夫妻感情一直很好,不知不觉中,孩子们都长大成人,可以看出,他们是知足的也是幸福的。
 
半个世纪的爱
藏族,嘉参、卓珍夫妇
丈夫生于1929年,妻子生于1935年,洞房花烛夜:1950年
居住地:四川省阿坝县俄尔玛乡东各寺地
 
  嘉参和卓珍从小就生活在东各寺地村,两人的阿爸阿妈本是好朋友,卓珍刚刚15岁,阿爸阿妈就安排他们成了亲,与嘉参的父母一起生活。从那时起直到半个世纪后的现在,嘉参和卓珍俩人相依为命。他们前后生养了3男3女,大儿子和大女儿都已结婚,还有了两个孙子。现在,他们每天都是一前一后紧紧相跟,围绕着著名的朗依寺转经,宗教成了他们生活中的重要事情。
 
半个世纪的爱
水族,潘秀明、潘亚奔夫妇
丈夫生于1911年,妻子生于1910年,洞房花烛夜:1931年
居住地: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三洞乡水根村
 
  两个老人都是生在清朝末年的人,以后是民国、抗日战争、国民党抓丁、新社会来临,一阵这样,一阵那样,如果说人生有轮回的话,那么这两个老人已经在有生之年轮回了好几次。与潘亚奔一道度过了77年的婚姻生活,潘秀明至今仍认为他们是很般配的一对,无论今生还是来世,他们大概都会在一起过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