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谈谈怎样写相声(三)

 昵称15242507 2015-02-15

  为什么相声能够逗人发笑。

  相声主要是用对话方式来表达的,但它又不同于对话。一般说来,对话是平铺直叙,既没有鲜明的人物形象,又没有生动的故事情节,显得平淡。而相声就不然了,相声演员在表演相声的时候,要靠相貌和声音来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再运用相声的艺术手法处理,就会使观众发笑了。
  那么相声特有的手法是什么呢?是“包袱”。包袱是相声中的术语,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笑料,要想使观众听相声发笑,“包袱”这个问题很重要。“包袱”是相声这一艺术形式的主要特点。没有“包袱”不是相声,有了包袱不响也不行。

  1、什么叫包袱

  包袱就是笑料。按着前辈老师的说法,就是在表演相声的过程中,演员要让观众不知不觉地、一样一样地往一个铺开的包袱皮里装东西,系好,到一定的时候,再突然地把包袱皮
打开,使观众一下子看清了包袱皮里装的东西,既在情理之中,又出乎意料之外,观众自然地发出了笑声,这就是包袱。请看《我爱中国》片断:

  甲  从此以后,老艾每天上班下班参加劳动,心里还挺高兴,逢人便说遇人就讲。
  乙  讲什么哪?
  甲  中国工人师付对我太好了,教我于活儿,教我识字,教我看书,天长日久啦,我就
    爱上了一个人。(现在把包袱皮铺开了)
  乙  你爱上谁啦?
  甲  嗯,爱上那谁啦!(装上一样东西啦)
  乙  谁呀?
  甲  爱上那谁!(装上二样东西啦)
  乙  到底是谁呀?
  甲  我爱上烧锅炉的老黄头——(装上三样东西啦,系好了)
  乙  哎,——啊?
  甲  他妹妹。(包袱皮解开一看,他爱上烧锅炉老黄头他妹妹,观众笑了,包袱抖响
    了)

  2、包袱的种类

  (1)单包袱  就是在一个小的情节中,有一个包袱。  《垫话》:

  甲  爱走东的不走西,爱吃萝卜的不吃梨、爱打扑克的不下棋,爱踢球的不钓鱼。
  乙  爱好不同。
  甲  有爱吃咸的、爱吃淡的、有爱吃汽水下挂面的!

  (2)重包袱

  就是在一个情节中,把两个包袱联结起来,抖完一个包袱之后,又抖一个。如《踢球》:

  甲  牛科长长的胖,胖的出奇。
  乙  怎么个胖法?
  甲  胖的俩手摸不着肚脐眼,上便所还得我给系裤腰带。
  乙  是呀?
  甲  我还不敢使劲!
  乙  怎么哪?
  甲  怕放炮喽。

  (3)连环包袱

  就是在—个情节中,把许多小包袱连结起来,穿成串儿包袱,一环扣一环,是包袱就响最后来一个大包袱作为一个情节的结束。如《踢球》:

  甲  张秘书,借钱归那位处长批?
  乙  他怎么说的?
  甲  张秘书说话有点小毛病!
  乙  什么毛病?
  甲  喀巴,借……借……借钱归陈……陈……陈处长批。(一个包袱)
  乙  陈处长在哪儿?
  甲  陈处长在……上……上……
  乙  在楼上哪?
  甲  在上海哪。(又一个包袱)
  乙  上海哪!什么时候回来?
  甲  今……今儿……今天几号?
  乙  二号。
  甲  二号,他……他六……六……
  乙  六号回来?
  甲  六月份回来。(又一个包袱)

  3、构成包袱的规律

  包袱儿产生于“出乎意料之外与合乎情理之中”的对立统一之中。不“出乎意料之外”就缺乏可笑的因素;不“合乎情理之中”就会使人感到荒诞无稽,毫无意义,也就不能为表现主题服务。所以在写相声时,要注意组织包袱的规律。在写作的过程中,这一点是很重要的。

(原载长春群众艺术馆主编《长春演唱》增刊《曲艺论集》1980年7月出版,网友笑面小生打字整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