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我们对高血压的认识有太多的误区
2015-02-15 | 阅:  转:  |  分享 
  
我们对高血压的认识有太多的误区

发表时间:2009-12-21发表者:侯爱洁(访问人次:2505)



高血压病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又与人类死亡的主要疾病如冠心病、脑血管疾病等密切相关,但是人们往往对该病认识不足,以下是高血压常见的认识误区:

1、血压高一点没什么关系,不必大惊小怪。

大量观察研究证实,血压即使稍微高一点,心血管病的危险性也会明显增加,统计资料显示,收缩压每降低9mmHg和(或)舒张压每降低4mmHg,可以使脑卒中风险减少36%。因此,对于高血压,千万别采取不在乎态度,一定要认真对待。辽宁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侯爱洁

2、老年人的血压增高是一种生理现象

老年人的血压增高不是一种生理现象,老年人的高血压诊断标准和年轻人相同,即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便可诊断为高血压。高血压防治指南指出,老年人高血压降压目标同年轻人一样,为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如合并有糖尿病、肾病、冠心病等需要降到收缩压<130mmHg,舒张压<80mmHg。但要注意老年人的耐受性。老年人须要有和年轻人一样的血压水平。相同水平的高血压值对于老年人的危害性要大于年轻人。

3、血压降到正常了就应该停药。等到高起来再服药

血压降到正常,只能说明药物的效果,不能说明高血压已被治愈。高血压通常需要终身坚持服药。血压稳定地正常以后,有时在严密观察下可以谨慎地小量减药,但不宜停药。否则,多数情况下血压会反弹。高血压是一个慢性病,只有长期坚持服药,才能有效减少其危害。停停吃吃,容易引起血压波动,不仅无益反而有害。

4、治疗了但血压未达标也没事

有些高血压病人吃药以后往往满足于血压值的降低效果,但未达到目标值。高血压指南提出的降压目标值是普通高血压患者血压降至140/90mmHg以下。这里“以下”两字十分重要,因为目标值没有具体的下限。但值得注意的是,指南还提出“血压水平从110/75mmHg开始,随着血压水平升高而心血管发病危险持续增加,与血压<110/75mmHg比较,血压120-129/80-84mmHg时,心血管发病危险增加1倍,血压140-149/90-94mmHg,心血管发病危险增加2倍。”从这段话,我们理解理想血压值应该为110/75mmHg。如果把血压降至140/90mmHg以下,譬如139/89mmHg水平,那只是一个勉强及格水平的上限目标值,应该尽量把血压降得低一点,受益会较大。

5、心脑肾功能已经损害的病人不宜将血压降到正常。

过去曾经认为,心脑肾功能已经存在损伤的病人,血压应该高一点以便维持该脏器的血液供应,降低血压会加重缺血。当前的观点认为,对于心脑肾靶器官业已受损的高血压和糖尿病病人更加需要积极降压,以便保护业已受损的器官,避免因血压增高而进一步恶化。

6、夏天应该停药或减药。

这只能适用于部分病人,而且限于在严密观察下小量谨慎地试探性减药,停药往往是不妥的。

7、要求迅速把增高的血压降至正常理想水平求降心切。

要求把增高的血压迅速降至正常理想水平是不现实的,而且是有害的,特别是血压在180mmHg以上的高血压病人。因为机体已经适应了高水平血压,假如下降太快,会造成机体不适应反而出现新的症状,脏器供血会受到损害。治疗应该从小剂量降压药起步,使血压缓慢平稳下降,让机体得到新的适应和平衡,才是合理的。其实有些降压药效果,也不是立即发生的,需要耐心,在一个月内将血压平稳降至正常是最理想的。当然有一种例外,那就是急性高血压病人(包括伴有急性靶器官损伤的高血压危象、高血压脑病等急症高血压病人)需要尽快地将突然急剧增高的血压控制。

8、降压药不应该在晚上或在睡前服用

因为临床上观察到有的病人高血压主要出现在早晨或夜间。因此,对于这类病人,晚间或睡前服药是合理的,服药时间应该因人而异。

9、根据偶测血压值来判断治疗效果

一般血压值在24小时以内是有波动的,偶然测到的血压值(一般是去找医师测量的诊室血压值)往往可以导致误诊(把白大衣高血压,即假性高血压当作高血压)和漏诊(一次血压正常把存在的隐性高血压漏了),往往不能真实反映真实的全面血压情况和降压的疗效。目前提倡和鼓励高血压病人自备血压计,象糖尿病病人自己监测血糖那样,通过自己监测血压来了解昼夜血压的波动情况。多数病人清晨血压最高,也有夜间血压增高的。最好进行24小时血压监测,对于判断降压效果和制订治疗方案很有帮助。

10、全凭症状服药

高血压病人没有症状时就误认为自己血压正常了,平时就不吃药,这是不对的。因为有的高血压病人血压即使高到200mmHg以上也会没有症状,这些病人称之为适应性高血压。高血压病人即使有症状也常无特异性。服药的唯一依据应该是测量到的血压。

11、不断变换药物品种。

“不要老是吃同样药物,以免失效或产生耐药。”,“老是吃同样药物,会使药物副作用增加。”具有这样观点的病人常主动地不断变换降压药物的品种。其实这是不对的。选择某些降压药物,获得满意效果后应继续坚持服用,一般不会失效,如有血压波动情况发生,应该寻找其他原因,包括感冒、发热、情绪波动、熬夜、过度劳累等都可导致血压波动。

12、中药比西药安全。

拒绝吃西药这个观点需要纠正。既然是药都有毒副作用,因中药的毒副作用而造成致残、致死的情况也有报道。我们提倡吃有科学验证有效和安全的药物。



献花(0)
+1
(本文系书页无卷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