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冠心病心绞痛48例临床观察---中医中药秘方网

 负鹏载舟 2015-02-15
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冠心病心绞痛48例临床观察

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冠心病心绞痛48例临床观察

新中医 2000年第2期第32卷 临床研究

作者:钱玉凡 谈娴娴

单位:胡元会(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后(100012));谈娴娴(浙江省湖州市中医院,湖州市(313000))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中药疗法;血府逐瘀汤;治疗应用▲

  冠心病心绞痛属中医的胸痹、真心痛等范畴,笔者应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48例,获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48例均为本院门诊和住院病,其中男29例,女19例;年龄最小41岁,最大82岁,以60~75岁居多(37例);病程最长22年,最短5个月。

  1.2 病例选择 本组病例均有典型心绞痛发作,常伴胸闷、心悸等症状。休息时心电图有明显缺血表现。48例中伴高血脂者31例,伴心律失常者(以早搏多见)16例,血压偏高者38例。排除重度心功能不全、严重心律失常、BP在24/14 kPa以上及肝肾功能和造血系统严重损害者。

  1.3 兼夹证分类 48例中兼夹痰浊者16例,寒凝者8例,气滞者12例,气虚者7例,阴虚者5例。

  2 治疗方法

  本组病例均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处方:当归、生地黄、红花、川牛膝各10 g,桃仁12 g,枳壳、赤芍、甘草各6 g,桔梗、川芎各5 g,柴胡3 g。随证加减:夹痰浊者合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减;兼寒凝者加附子、细辛、桂枝等;兼心气不足者加参、黄芪、麦冬等;气滞者加香附、延胡索、川楝子等;阴虚者加西洋参、麦冬、五味子等。每天1剂,水煎分2次温服。1个月为1疗程,2个疗程后评定疗效。观察期间停服其他治疗冠心病的主要药物,心绞痛发作时予硝酸甘油片舌下含服。

  3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 显效:治疗后心绞痛症状消失,心电图基本恢复正常。有效:心绞痛发作次数明显减少,疼痛减轻,心电图较前改善。无效:心绞痛发作及心电图均无明显变化。

  3.2 治疗结果 显效19例,有效25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1.7%。其中显效19例中心绞痛消失快者3天,慢者2周。

  4 病案举例

  李某,男,67岁,1992年12月8日初诊。患冠心病多年,常服消心痛、麝香保心丸等药,但病情欠稳定。心电图示:ST—T波改变,符合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近1月来胸骨后闷痛屡发,甚则胸痛如绞,牵引肩背。夜间发作尤频。发作短至瞬间,长至半小时以上,并伴心悸、气短、汗出等症。舌黯、苔薄,脉沉涩。证属气滞日久,心脉瘀阻。治当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以血府逐瘀汤合失笑散加减。处方:当归、桃仁、川芎各10 g,生蒲黄、五灵脂各9 g,红花、枳壳、甘草各6 g,丹参18 g,桔梗5 g。每天1剂,水煎服。5剂后,胸痛已减,但觉胸闷不畅,前方加瓜蒌18 g,薤白10 g服7剂后,症状悉减,心胸宽畅,心悸已失。守方继服月余后,复查心电图较前明显好转,改服丹参滴丸善后。随访1年病情稳定。

  5 体会

  血府逐瘀汤中当归、桃仁、红花活血化瘀为君药,临证加减时不可随意弃之;川芎为血中之气药,香窜辛散,通阳散结,赤芍行血中之滞,破凝滞之血,二药剂量可略加重些;桔梗为引经药,可引药力直达病所,不可忽视。笔者认为冠心病心绞痛的中医辨证虽有各种不同类型,其病因有气滞、痰浊、寒凝、气虚、阴虚等不同,病机也颇复杂,但最根本的病理改变是血瘀,最终的病机是心血瘀阻,应用本方治之,正中其的,故能获得良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桃仁、红花、赤芍、川芎均能改善微循环,降低血粘度,解除红细胞的聚集,且能扩张冠状动脉及外周血管而降低血压;柴胡、当归亦有降压作用,当归尚能使血脂轻度下降,可抑制冠脉粥样硬化形成;生地黄有强心作用;枳壳、牛膝有解痉、活血、止痛等功效。纵观全方,其药理作用是多方面的,而抗凝血、扩张冠脉、改善心肌缺血的作用最为突出。笔者通过临床观察分析,本方对兼夹气滞者疗效尤佳,这可能由于方证相符之故。夹痰浊者只要加减配伍得当,也能在短期内显效。而兼寒凝者,因阳气被遏,血脉闭塞不通,故心绞痛症状较甚,本方治疗虽能见效,但显效率相对较低。至于气虚、阴虚或气阴两虚突出者,因本虚重于标实,扶正祛邪的力度难于掌握,因此见效较慢,疗程更长。■

修改日期:1999-10-15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