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看《做人做事做到位》一书时,前言中的一句话让我深有同感:“无论什么事情,基础都很重要。”回顾自己的求学过程,从最初的幼儿教育到最后的大学学习,在这其中,有一个知识累积的过程,但这知识积得好不好,累得多不多、扎不扎实,在本人看来与每一阶段的学习努力程序是密切相关的,努力程度大,所学的知识就扎实,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基本功扎实。这样一来,后面的学习就较为轻松;但反之,努力程度小,基本功就差,就是俗话所说的底子薄,这样一来,想要在以后的学习中取得比较大的成就就非常有难度了。因此,如果掌握不了基础,本应成长的人也成长不起来。学习尚且如此,工作呢?其实也是一样,所以《做人做事做到位》一书主要针对工作的基础进行了重点阐述,希望各位从事工作的新员工从一开始就掌握为人处理的一些基本知识,从而避免在前进中做一些徒劳无功的事情。 该书所包含的章节内容比较多,但是不管哪个章节的什么内容,对于读者而言都是受益非浅的,接下来,本人就某几个章节的部分内容进行本人的一些观点阐述,主要是从中获取的益处的表述。 一、工作的开端(认真倾听) 在本章节中让我最有同感的是两部分内容:第一,在别人催促前先行报告。其实不管是在工作中上下级之间的工作布置,或是同事间的相互帮助,还是平时朋友间的或是邻居间的相互帮助,都会遇到受别人委托或是委托别人去做事情。当这种事情来临时,而且你又是受委托之人,那么你应该持着什么样的态度去做此事呢?做事拖拖拉拉且做完了之后不管结果如何均未向对方作出回复,还是等到别人实在等不下去了,前来追问,你才回复对方事情的成功于否?其实无论在工作中还是平时与别人的相处中,别人委托的事情一有结果就必须立即回复,这样,于己于彼都是最好的。 第二,贵在当时联系。其实看了前面这六个字,每个人都应该清楚地认识到联系的重要性。不说别的,就拿我校一年一度的招生工作来讲吧。当这项工作来临之时,经常会听到有些同事发出这样那样的怨言:“哎,不是吧,***专业满了?我还有几个学生联系着呢!”“我班那些学生也真是的,一个个懒得要命,周末就知道玩,也不主动去联系一下初三学生”“哎呀,都怪我自己,如果早点联系或是联系的勤快些,那个初三学生也不会被别人招走”……其实仔细想想,造成出现这些怨言的根本原因到底是什么呢?还不是没有做到及时或当时联系。其实有很多人几乎都会有这么一种不良习惯,领导布置下来的工作不到万不得已的情况是压根不会动工的,但等到真正要上交的时候才发现,由于自己的一再拖拉,结果到最后根本就已经忘了做那事或是来不及做或做得很马虎。当然在这方面我觉得本人不属于此类人,一旦有什么工作下来,我总是喜欢任务一下来就动工做,毕竟迟早要做的,而迟做还不如早做,做完了也就安心了。 二、工作的基础(立即“报忧”) 在本章节中,最让我有感处的也有两部分内容:第一,要多赞扬他人。针对这点主要是从工作中感受到它的重要性。本人所接触的主要是16~18岁的职高学生,说他们是学生其实还不如说是孩子。现在的孩子越来越有其独特的见解及思想,尤其是职高生。之前他们所拥有的很有可能更多的是父母的骂,甚至是打、教师的鄙视。因此,他们已经习惯被别人认为是坏孩子、坏学生。进入高中也一样,但其实他们很希望受到父母的重视、关爱;受到老师的表扬,哪怕只是一点点。所以为人师的我们应该多注意他们的闪光点,并将这些闪光点在众人面前加以渲染、表扬,而且即使是他们犯了让人非常愤怒的事情,作为教师也应该心平气和地与其讲道理,甚至是用“哄”的方式。经过一次、两次,或是更多次,你会发现,其实这些孩子也是很懂事的。 第二,要站在别人的立场上。我已忘了是谁提出人都是自私的这一观念。其实有时静下心来想想,自己所生活的那么大的一个环境中,到底有多少人是可以站出来并理直气壮地对别人说:我做人做得非常大公无私,说话、做事都是围着别人转而不是自己。我想,没有几个人能做得到。绝大部分的人做事情都是围绕自己在转,不会考虑别人的想法、别人的处境,或者是让自己在事发时与对方换个角色之后来看待所发生的事情。就拿我的小侄子来说吧,他虚岁才5岁,先前我妈带他的时候,家里的东西连他自己的父母带点到金华去,他也不给的。因为一旦给了就意味着他自己要少吃一些了。而现在,他到金华去上幼儿园,和他父母在一起了。一回到奶奶家他什么东西都要带到金华去,而且带的越多越好。呵呵,5岁的小孩子都会发出这种自然而然的“自私”,更何况是有头有脑非常懂事态的大人呢?其实,如果任何人任何时候都能站在别人的立场考虑问题,总是考虑自己如何做才能让周围的人便于工作,那么就不会出错,不会有纷争了。真的很想呼吁每个人都能制造这一种能力:“如果我是他,我会希望别人怎么做呢?”一种感情转移、换位思考的能力,因为这种能力真的非常难能可贵! 三、工作礼仪 针对这点,本人主要想谈谈作为教师应有的自我形象、工作礼仪。下面所说的纯属于我自己的一些个人观念。“言传不如身教”,相信这一点每位人师都是非常清楚的,但是在教师队伍中,还是有那么一小部分的教师,其所作所为经常会落入学生之口舌。虽然学生与教师所扮演的角色不同,辈份也不同,但是现在的学生在为人处事方面往往会将教师与自己平起平做看待,甚至对教师更为苛刻。他们能将每个任课教师都品头论足一翻,若有的教师平时不注重自身形象,穿着没有品味,说话没有水准,那么定会被其所任教的班级的学生作为课余时间闲聊的话题。本人在任班主任一职的一年时间里,在与自己班学生沟通时,经常会听到学生评价教师的一些话语(由于学生视我为朋友、姐姐,所以他们有什么想法均会向我述说):“*老师上课时比较幽默,经常逗得我们很开心,但是课堂纪律简直一团糟”“*老师发起火来就乱骂我们,也不顾虑一下说出来的话会不会伤害到我们,我们都不怎么喜欢她”“*老师上课时往往自己说自己的,很少会关心我们下面学生的反应如何”……我想作为他们的任课教师,压根就没想到原来这些20岁还不到的学生竟然这么难伺候,尤其是自己的辛苦备课、上课换来的竟然是他们的这种评价。当然出现这一些评价我想多少与教师的个人素质有些关系,当然也不排除学生所存在的一些问题。 总上而言,我们到底要做什么样的人呢?我的心里已经有些谱了。作为教师的我,要树立好自身形象,做到自我管理,不仅要用自己的言行去传授学生科学知识,还要用自己的言行去教育学生处事的道理。总之,要力争做到:做人做事做到位,言传与身教并行。将后悔降到最少,将失败降到最少,不知你准备好了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