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买银行股的股民必看之文

 昵称15750282 2015-02-16
     1、核心资本问题

我发现每家银行都有粉丝,通过各种数据对比、财报分析、战略研究等,都能找出自己所粉的银行的闪光点。但是90%的人都忽略了银行经验最关键的----核心资本。

核心资本说白了,就是银行打开门做生意的本钱,是银行可以自己支配的资金,是银行进一步发展的基础。

巴塞尔协议对核心资本充足率的要求是4%

核心资本充足率大家可以简单理解为 核心资本/风险加权资产 高于4%。

当银行不良率攀升,风险加权资产数字变大,银行的本钱就会不够用。

所以目前银行不良持续攀升的环境里,银粉应该先算核心资本充足率,而非简单的看收入、拨备计提、利润等数据。

那么核心资本从哪里来,最直接的方式就是股东投钱,也就是定向增发。

前段时间安邦买民生的事很热,但这里大家一定要了解,二级市场增持,对于民生的资本是没有帮助的,民生做生意的本钱还是那些,只是其中有一部分本钱的主人换了。至于安邦是财务投资者还是有更大的野心,那就要看后面安邦这个财主会不会 增加民生的本钱了。

所以大家看银行,不要忘记查查这家银行的本钱是谁出的,出了多少钱,够不够花?如果本钱不够,有没有财主继续投钱?

2、金融牌照问题

目前中国一共七张金融牌照,分别为银行、证券、期货、保险、基金、信托、租赁。

其中全牌照的集团只有平安、中信、光大、明天系这四家土豪集团;有6张牌照的有方正、国电(英大)、华能、中航这四家,巧的是这4家都是唯独缺少银行牌照;另外交通、长城、华融、信达、招商、五矿、安邦、万向、复星有是有5张牌照的;其余有3、4张的就不说了,数量很多。

可见,目前中国金融集团数量还是比较可观的,但是银行牌照也是稀缺的。

再次,有银行牌照的银行,也不是所有业务都能做的。比如微众银行、阿里银行、以及其他新批准的民营银行等等,其营业范围均被限制在很小的市场里。

像微众银行的定位是:以普惠金融为目标,致力于服务工薪阶层、自由职业者、进城务工人员等普罗大众,以及符合国家政策导向的小微企业和创业企业。为什么这么定位,难道微众银行不想做其他业务吗? 因为微众银行不是全牌照银行,只能做小额业务,不得不把自己的定位放在吊丝群体上。 不过好在通过互联网,能有效降低运营成本,长尾营销的效率还是不错的。

大家可以去看看16家银行的财报,算算个人金融的业务与利润占比,就可以知道微众银行或阿里银行的目标客户是多么的“狭窄”了。大家千万不要被互联网、普惠等字眼给忽悠了。

再来看看商业银行,以中行为例,中行旗下也有了基金、保险、信托、租赁等多家公司,俨然也是一家金融集团。再如农行、工行、建行等,除了券商牌照外,其他金融牌照分分钟可以搞定。 像宁波银行,旗下也有了基金和租赁。
所以,不要“看不起”传统的商业银行!

另:插一条关于中航资本的,中航资本是个人认为几大金融集团里2015年股价表现会最好的,因为不但享受金融改革发展的收益,而且参与军工资产证券化的推进。

3、再来谈谈互联网金融

我的观点:互联网金融一定会席卷全球,这是趋势,无法改变。但是,目前来看,互联网金融只会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传统金融,而且未来一定不是以当前的形式。至于未来到底是什么形式,说实话,我不知道,上个月在北京与监管、同业及其他朋友聊过,他们也不知道!

不知道的原因有:

(1)关于普惠

所有人都知道,成本决定价格。

前年余额宝火了,人们都说银行得改变,各种关于互联网金融的段子、文章、研报像雨后春笋一样出现。声讨银行的声音十分响亮,尤其是银行理财5万元的门槛,被喷子们修理了好几轮!

但是他们有没有想过,所有人可以无门槛的享受4%或5%的理财收益率时,这时候社会的无风险收益率就被抬升了。 资金的价格就被动的升到了4%-5%。 当资金的成本贵了,那么资金的价格自然水涨船高。

目前p2p的投资端定价在6%以上,那么融资端的费率必然就在15%左右了,这是普惠吗? 说实话,最多实现了一个“普”,惠是不可能实现的。

(2)关于利差

美国富国银行的息差是4%;中国目前是2.5%左右;美国的存量利率几乎是0,中国的存量利率是3.3%。

美国资金成本都便宜了吧,为什么利差反而比中国要高呢? 这就是所谓的数据分析、风险建模啥的,不同的客户的贷款利率是差异化的,根据信用评分0到750分,不同的分值区间,对应不同的费率。目前中国的银行业其实也是如此。

对于吊丝来说,在理财投资方面可能可以拿到”惠“,贷款想要”惠“,是不可能的。

既然”惠“实现不了,那么目前的互联网金融形态应该如何发展?

(3)关于客群

还是以个人为例:

我们的收入大多来自于单位发放的工资,钱通过单位在银行开设的账户划转至个人账户,这些钱,一般都会以活期存款的形式存在若干天。 就是银行的低成本资金来源之一!

来看看微众银行,因为其互联网银行的特点与经营范围限制,让其很难获得这些类似的结算资金,只能靠较高的成本去”购买“,或者通过互联网希望客户把工资卡里的钱转过去~

那什么人会把钱转过去呢? 答案是:吊丝会转。看看余额宝就知道了,余额宝巅峰时期规模5000亿,8000万客户,人均6000元,典型的小存小贷类客户。这里体现出了互联网金融目前的最强之处:低运营成本、低管理费用!!!!

但是5000亿多吗?银行会感觉痛吗?答案:少的一塌糊涂,一点也不痛。要知道阿里巴巴是全国最大的互联网公司,只能从70多万亿的个人存款中挖5000亿!(目前余额宝规模为5800亿元,整体货币基金数额约20000亿元)。

可以这么说,小存小贷客户,送上门来的话,银行愿意接受,但是你让银行批量去营销这些人,还真没人愿意干这活!(信用卡业务除外,以后具体分析)

(4)银行系的互联网金融

目前银行也加入了P2P大军,为什么?答案其实很简单,这是表外业务,可以越过很多监管,稍微利用利用行内客户资源就可以发展业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