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传统年画,今年你家贴了吗?

 东方竹马 2015-02-16


  年画是中国画的一种,始于古代的“门神画”,汉族民间艺术之一,传统民间年画多用木板水印制作。清光绪年间,正式称为年画,是中国汉族特有的一种绘画体裁,也是中国农村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



  年画大都用于新年时张贴,含有祝福新年吉祥喜庆之意。年画艺术同时也是中国社会的历史、生活、信仰和风俗的反映。它作为民间的新年祝福,充满了喜庆。每逢过春节时,买几张年画贴在大门上,再到厅房,四处都贴满了各种花花绿绿而象征吉祥富贵的年画,新春热闹喜庆的气氛瞬间呈现出来。



  它起源于汉代,发展于唐宋,盛行于明清。中国早期的年画都与驱凶避邪、祈福迎祥这两个母题有着密切关系,在祈祷丰收、祭祀祖宗、驱妖除怪等年节风俗习俗化的过程中,逐渐出现了与之相适应的年节装饰艺术。



  抗战时期,在解放区出现了以民间年画的形式表现革命内容的新年画,它在艰苦的战争岁月里,鼓舞了军民士气,打击了敌人。1949年以后,新年画继承了旧年画的许多优良传统,摒弃了旧年画中的一些迷信、落后的内容。许多专业画家加入了年画的创作队伍,他们打破了旧年画的一些固定程式,大胆借鉴其他画种的表现手法,年画的面貌焕然一新。



  年画画面线条单纯、色彩鲜明、气氛热烈愉快,如《春牛图》《岁朝图》《合家欢》《胖娃娃》等。它一般以神仙、历史故事、戏剧人物等作题材,有的夹杂着“神祇护宅”的观念,如“神荼郁垒”、“天官”、“秦琼敬德”等。



  神仙与吉祥物是年画的基本题材。神仙是早期年画的主要表现内容,它在年画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吉祥物包括狮、虎、鹿、鹤、凤凰等瑞兽祥禽,莲花、牡丹等花卉,摇钱树、聚宝盆等虚构品,通过隐喻、象征或谐音等手法表示吉利祥瑞的意义,表达辟邪禳灾、迎福纳祥的主题。




  世俗生活的题材主要包括人们的生息劳作,节令风俗,时事趣闻等。民间艺术家通过自身的观察与感受,表现现实生活。另外,娃娃美人,这种题材在民间年画中占有很大比例,表达了人们早生贵子、夫妻和美的良好愿望。



  年画中还有很大一部分取材于历史事件、民间故事、神话传说、笔记小说以及戏曲等。这类年画常见的有《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白蛇传》《牛郎织女》等。人们往往通过这类题材增长了知识,并接受了传统的道德教育。





  民间年画大多采用大红大黄等鲜艳火爆的色彩,注重情趣和造型的表现,人物生动可爱,富有活力。体现了民众智慧,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



  这样美的年画,今年你家张贴了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