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鉴别文物须知来历

 青雅斋 2015-02-17

水罐

晋惠帝征成都,军败帝渴。手下的人用一个可装 五升水的铜罐取水,给晋惠帝饮用。自此以后有了给皇上用的专用水罐。晋代又有澡罐,大概也是皇家专用的,因为那个澡罐是涂金的。

本是天竺国的用器,原来叫做钵多罗汉是天竺语,后来省略称作“钵”,此物晋以后才出现。

鉴别文物须知来历(四)

diao

一种有柄有嘴的小锅,温酒用。曹操上献帝表中有这样一句话:“臣祖腾有顺帝赐纯银粉銚。”疑汉代开始有。这个东西大概有点像现在煮开水的水壶,这个字现在南方还在使用,比如上海人叫水壶叫“铜銚”。

鉴别文物须知来历(四)

这个东西应该形状和勺是一样的,但是古人却有说法,古人说:夏后氏的时候用龙的形象来装饰杓,就叫勺,并且是用于祭祀的。一般人用还是称作杓。

古代的指南针好像也是勺形的。又北斗七星的前四星也称为杓星。



周穆王时西胡献杯,有一种叫常满杯,一种叫盖杯。这种杯大概是玉石所雕。商纣王时有“瓊杯”,好像也是玉石所雕。出土文物中有唐代的兽首玛瑙杯。此条大概可证杯子的来源在于西胡。

鉴别文物须知来历(四)

盘的来历很早,古代有个“汤盘”,上面有铭文“德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古人将盘又叫作盘盂,据传是黄帝叫孔甲首制。盘因为形体较大,又是略有折边的平面,所以古代烧成陶器大概是有点难度的。

注子

倒酒用,唐以前没有注子,是用勺子酌酒的,注子起于唐宪宗元和年间。这个注子应该是没有柄的,因为到唐穆宗的时候大臣仇士良讨厌“注子”这个名称,认为与儒学中的“郑注”类似,就给它改了个名,叫做“偏提”,并且加了柄。

这一点值得我们注意,因为瓷器中有注子,根据以上所录,有柄的出现得比较晚,而且唐以前没有,所以谁要是拿出个晋代的青瓷注子,大家可要小心了。

其实注子应该就是后来的壶。

另外明代以前似乎只有酒壶,没有茶壶。

鉴别文物须知来历(四)

古代除了以铜做镜外,还有其他材质吗?据说黄帝要和西王母相会于王屋山,他就命人作了十二面大镜,随月用之。这个“随月用之”不知何意?

镜薹

铜镜出现的早,镜台却要晚得多,是魏朝时出现的,公主用。

镜台出土历来少见,前两年一个美国人送给上海博物馆一个铜质的镜台和一批铜镜,那个镜台最受珍视。因为镜台实际上就是一个半圆的环安装在一根细柱上,用来架放铜镜的。此物在出土时由于锈蚀,多数不被重视,尤其是盗墓者,挖到铜镜就不错了,还去想什么镜台。

鉴别文物须知来历(四)
这件是上海著名的青铜镜收藏家张东先生收藏的清代犀牛望月镜台,上部的半圆形缺口是用来置放铜镜的。这件和汉代镜台有所不同,汉代的很简单。

如意

吴地秣陵曾经有人掘得一个铜盒,里面有一柄白玉如意,执手处刻有螭虎、蝉等纹饰。据说是秦始皇东游时见吴地有王气,所以埋下这个如意作镇压之用。

一般说来如意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

鉴别文物须知来历(四)

砚台

砚台的出现时间据古人分析应该和文字的出现相距不远,很有可能在黄帝时已经有了。而笔的出现要晚得多,大约在战国后期。

钱币

中国钱币据载商汤曾经经历七年旱灾,大禹时遭遇五年水灾。在这个困难的时期商汤用荘山发掘出来的铜,大禹用历山发掘出来的铜铸钱,目的是用以救人。这个说法尚未得到考证,如果成立的话,那么当时可能已经存在内、外贸易,所以需要用钱币去交易。

周太公的时候立法中明确使用了“钱”这个名称,并且已经设定了形制为圆钱含方,轻重以铢为单位。上面有没有钱文现在无从知晓。

到周景王时觉得钱太轻,开始铸造大钱。这个事情反映了当时的贸易可能牵涉到价值较高的物品,所以小钱肯定是不方便的。就象现在用分币去买彩电、冰箱,那是不受欢迎的。

周景王所铸的大钱直径为一寸二分,重量每枚为十二铢,上面有钱文,叫“寳货”。所以大钱始于周景王。

王莽篡政败亡以后,有一个叫公孙述的乘机在蜀地称帝,他废止铜钱,改铸铁钱。这种铁钱只流行于川陕一带,与铜钱的比例为二比一。

秦汉时所流通的钱上的钱文多是“半两、五铢”。

鉴别文物须知来历(四)
秦五铢
王莽时为“货泉、货布。”

鉴别文物须知来历(四)
货泉

鉴别文物须知来历(四)

货布

魏孝文帝太和十九年所铸钱币上的钱文是“太和五铢”。永安二年所铸钱为“永安五铢”,这就开启了将年号铸在钱币上的做法。

鉴别文物须知来历(四)
北魏太和五铢

鉴别文物须知来历(四)
永安五铢

唐代武德四年七月十日废止五铢钱,推行“开元通宝”。钱文上用“通宝”两个字自此开始。

鉴别文物须知来历(四)
鉴别文物须知来历(四)

唐高宗乾封年间出过一种钱,钱文为“乾封泉宝”。

唐肃宗出了“乾元重宝”。 钱文上用“重宝”两个字自此开始。

鉴别文物须知来历(四)

晋天福三年铸钱称之为“天福元宝”。 钱文上用“元宝”两个字自此开始。

鉴别文物须知来历(四)

以上这些都是某种钱文首创的时间。

不过要说明一下,本人对古钱币知之甚少,此处只是古文献的记载,是否正确,本人没有考证。另外这些古钱币也是从网上下载的,是否有问题,本人不能确认,深表抱歉。

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小典故,开元通宝上有时会出现“背初月”铸纹,据说是开元通宝开铸前呈样给文德皇后看,文德皇后用手指一掐,留下了指甲痕。铸造者不敢私改,于是这一批开元通宝上就都留下了这个痕迹。后世之人所铸钱币常效法此事,有意识的制造出“背月”“背星”等钱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