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代陵墓是否暗藏机关,看看考古君发现的防盗设施

 nzpeach 2015-02-17

早在东周时期,盗墓之风就很盛行,被盗的又都是高级贵族墓葬。对此,贵族们甚感头痛。法既不能禁,他们只好另谋高策,于是在盗墓之风愈刮愈烈的同时,防盗技术亦悄然兴起,并从此一直延续下来。据《汉书·刘向传》记载,汉文帝在巡幸霸陵时曾说:“以北山石为椁,用狞絮??陈漆其间,岂可动哉!”这是中国古代文献中首次明确提到防盗设施。以石为椁(注:椁为装殓尸体的器具,套在棺外的外棺,通常为等级较高的贵族使用)确是古代陵墓的防盗设施之一,但并不是唯一的防盗设施。看看考古发现的先秦两汉时期的陵墓都有哪些防盗设施


一、积石积炭(砂)

《吕氏春秋·孟冬纪》记载:“题凑之室,棺撑数袭,积石积炭,以环其外。” 高绣于其下注曰:“石以其坚,炭以御湿,环绕也。”所谓积石积炭就是用石块和木炭把椁室包裹起来。


西周时期,基本只见积炭环绕椁室。最早发现积炭墓的实例是1985年在陕西长安张家坡170号西周时期的井叔墓底发现一层木炭。1992年在天马—曲村遗址发掘了两座西周晚期晋国诸侯夫妇异穴合葬墓, 两墓椁室四周和底、顶均施炭, 这是迄今所见西周时期最标准的积炭墓。这种用木炭把撑室包裹起来的做法, 显然是想用木炭的吸水性防潮防腐,这种做法一直延续到汉代墓葬。

赵卿墓发掘现场

到了春秋晚期,积炭墓发展成积石积炭墓, 战国时期积石积炭墓更加流行。积石固然可以帮助防潮, 同时它更有防盗的功能,填放时石块和木炭是分开的, 这样就形成了石块层和木炭层。1987年在山西太原金胜村发掘的带车马坑的春秋晚期晋国赵卿墓就是座大型积石积炭墓。该墓的炭石是这样铺设的:墓底先铺厚10-15厘米的木炭, 炭上铺50厘米厚的砾石, 其上置木椁,椁室四周内填50厘米厚的砾石, 外填30厘米的木炭,椁盖上先盖60厘米的砾石, 再盖50厘米的木炭, 四角的炭痕比中间高出50匣米, 显然初填时比发掘见到的要厚。该墓的木椁被里一层砾石外一层木炭包裹着。除主椁室四周积石积炭外, 填上中每隔1米就在墓圹四周放一层大石块, 每块重约50公斤, 填土中还散见许多有意掺八的蚌圭、蚌片和蚌壳。墓室上部1.2米的填土为砾石沙石, 砾石大如拳头, 小似鹅卵,这显然也是以防盗为目的的措施。此外,在山西长治分水岭春秋晚期至战国时期墓地中的大墓、河南汲县山彪镇l号墓、河北平山战国中山王墓中均发现有类似的积石积炭,中山王墓的积石更加坚固,甚至已构成椁室。


齐景公墓殉马坑


另外,春秋时期已有了专门的石椁墓,这里所谓的石椁是积石块为椁, 与汉代以石板为椁的小型墓不同。七十年代初发掘的山东临淄齐故城5号齐景公墓为甲字形大型土坑竖穴墓, 现存墓口长26.3、宽23.35 米, 椁室建于墓室中部, 椁室底部比较规整地平铺一层自然石块, 椁壁用二至三层石块垒砌, 厚达1.5一2.5 米, 以卵石充填缝隙, 清理前上部石块已被挖掉。临淄郎家庄1号墓的积石椁与该墓相类, 另外还在顶部填土中铺有卵石和蛤蜊壳。除齐国外, 魏国王陵也有垒石为椁者。


在积石积炭墓兴起的同时, 有的诸侯国因地制宜创造了积石积砂墓。1978年在河南固始县侯古堆发现的1号勾(吾夫)夫人墓,墓坑内积石积砂, 用砂石约180多立方米。所用石块为砂岩,呈米黄色, 每块一般重几十公斤, 最大者在一百公斤以上。填墓时墓壁四周积砂厚于中间。


曾侯乙墓发掘现场


二、填土中铺石板

湖北随县曾侯乙墓是大型岩坑竖穴墓,该墓封填得十分讲究。木椁顶上先盖一层木炭, 炭上填10一30厘米厚的青膏泥一层, 其上为一层黄褐土和一层青灰土交替填压, 至距椁顶2.8米时, 铺满一层石板, 石板上又加夯土。巨野红土山西汉昌邑王崖墓的防盗设施也是在封土中夹石板,除此之外,该墓墓道前后筑有两堵石墙, 靠墓门处又有封门石墙。

秦始皇陵园

三、以汞灌墓

此法仅见于秦始皇陵。《史记· 秦始皇本纪》载:“始皇初即位, 穿治郦山, 及并天下, 天下徒送诣七十万人,穿三泉,下铜而致椁, 宫观百官奇器珍怪陡臧满之。令匠作机弩矢,有所穿近者辄射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对这一记载,史学界有不同意见。八十年代初对秦始皇陵进行了取土样分析鉴定,结果证明:秦始皇陵墓封土表层中存在着很强的汞异常, 面积达12000平方米, 据考古钻探资料, 该异常正位于秦始皇陵园的内城中央, 这证明了《史记》中关于始皇陵中有大量埋藏汞的记载是可靠的。


四、石板( 块) 封墓道

西汉时期, 在文帝“以北山石为椁”的影响下, 中原地区的诸侯王掀起了依山造陵的热潮。依山开凿陵墓本身即是为了防盗, 但墓道和墓门仍给盗墓者以可趁之机, 于是以墓道和墓门为对象的防盗技术由此兴起, 出现较早的便是徐州后楼山等崖墓填土中夹石板和用石板( 块) 封填墓道。

梁王陵封堵墓室的巨石



永城芒砀山西汉梁王陵园多座陵墓以石板封墓道。如柿园壁画墓墓道全长70余米,墓道及甬道(注:甬道是连接墓道和墓室之间的通道,在汉代以后的墓葬中出现,通常在墓道与甬道之间有墓门作为隔断)全部用黄肠石封填。黄肠石为长1.1一1.8、宽0.6一0.9、厚0.25一0.46米的条方石, 共约2500块, 部分条石上刻有作工日期、姓名、长、宽、厚尺寸等。


西汉王陵塞石


所谓王陵塞石是用经过加工的大型石块把甬道或墓道封堵起来。“王陵塞石” 一词来自曲阜九龙山3号西汉鲁恭王墓塞石自铭。该墓墓门用19块长方形的巨石封堵,共4层, 每层4至5块,在上面发现有“王陵塞石广四尺”的记录。


河北满城中山靖王刘胜墓后室石门及顶门器石槽

五、顶门器

以塞石堵墓固然能给人以安全感, 但毕竟耗费的人力、物力太多, 于是顶门器便被发明了出来。凡有顶门器的墓, 当石门由内向外关闭后, 顶门器从后面自动将门顶死, 从外面不能推开墓门。满城中山靖王刘胜夫妇墓的顶门器为铜质, 两墓顶门器都安在后室门后。刘胜墓的顶门器安在门下, 顶门器作长方形刨状,器的后端实铅加重, 中间横贯一圆轴, 轴的两端安插在地下槽内两侧, 当后室门关合后, 顶门器前端自然翘起, 顶住双扉。该墓除顶门器外, 也另有防盗设施:封门系在两道土坯墙之间灌以熔化的铁水, 铸成一道铁门,除此之外墓道用石块充填。刘胜妻窦绾墓的顶门器安在后室门顶部的长方形凹槽内, 由于两端有横卡, 故不致下脱。当门扉关闭后, 顶门器自然下落, 从里面把门扉顶死, 形成一种“暗门”。该墓的墓道有6道封门,防盗措施可谓更加严密。


六、以石封门

这是最简单的方法, 在石门之外再用几块大石头将门封住, 门外的墓道仍用上填实。四川涪陵县黄溪北岩寺发现的东汉崖墓即用此法, 该墓平面呈凸字形, 墓道长8.3米, 填土夯实, 石门外有大石数块封门。


(文章来源:《考古杂志》载《先秦两汉时期陵墓防盗设施略论》节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