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静坐浅说

 Chin91 2015-02-17

人自从出生以后,随着对外界事物的接触和知识的积累,各种杂念也随之产生。而且,当人们

留意时,便会发现,有许多杂念,往往不易受人们思想的控制。比如你明明知道发火不好,可

是你还是忍不住会发火;有的事你明明知道用不着去多想,可是你还是会忍不住去想;读书学

习时,你也知道要专心一意,可是你还是会时不时地走神??这就是所谓的心猿意马,很难制伏。

静坐的目的,就是要制伏这心猿意马,让大脑处于无思无虑的状态。可是,如果把制伏心猿意

马的任务完全交给静坐去做,无疑是太重了,因此,就要求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时时有一种

控制杂念的心理。尤其是在即将静坐前,可以不断地告诫自己要静心,不要任由自己胡思乱想,

这样,当你正式入坐时,便能较好地控制自己的思虑,更快地进入入静的状态。这就称为坐前

调心之法。

初学静坐,如何达到静?

初学静坐,要达到静的境界是非常不容易的,因此,你不要有过高的要求,只要姿势坐好,眼

睛不外视,耳朵听到外界的种种声音,与你如同两个世界,毫不相干,内心慢慢地就会静下来。

当然,觉得自己心里的妄念来去不停,这是个问题。这个时候,你要做的,就是思想来去你不

要理它,也不要欢迎它,不迎不拒。你越是去注意思想,反而会更多地激起别的思想。所以,

这个时候,一定要告诫自己,我正在静坐,尘世间的一切事物,暂时与我无关,所有的事情,

等我坐完了再去处理。以前发生的一切,已成过去,没有发生的事情,等它发生以后再说,现

在则没有任何事情值得我去关注。这样,慢慢地,你就肯定会静下来。

静坐中身与心如何互调?

初学静坐时,有很多人往往会选择以身体为重点,一直在检查与调整自己身体的状况,例如不

是强迫自己腰要直,就是将膝压下去,或是舌头怎么放,头是不是正,等等,不一而足。这种

对身体状况的过分关注,会使你很快便觉得浑身不舒服,至于心理的调适,当然就无从谈起。

因此,最好的做法,就是把调身和调心分成两步做。也就是说,当你调身时,不要去想调心;

而当你调心时,就不要去想调身。也就是说,你开始静坐时,先把注意力放在调身上,按照有

关调身的要求,让自己的静坐姿势符合标准。等到调身熟练后,你再去真正进入静坐状态,而

此时,你注意的重点就放在了调心上,虽然在身体偶感不适时亦可作出调整,但最好是忘掉自

己的身体。

 

静坐时如何收心?

 

所谓收心,即心从对外界事物的关注中收回来,而关注静坐时确定的某一个目标,如心息相依,

意守丹田等等。因为心是一身之主,百神之帅,要静坐便须收心。对此,唐代道士司马承祯在

《坐忘论》中说:“学道之初,要须安坐,收心离境,住无所有。因住无所有,不著一物,自

入虚无,心乃合道。”静坐的目的在于保持本心清静,远离外境,不为尘俗所染,向“静”、

“虚无”的心体回归。收心的具体功夫是使心不动、不著物,不仅远离尘俗,而且不执著于空

无。因为执着于空无,仍会使心感到劳累。收心收到无知无觉,便是达到了目的。

 

静坐时如何防止内心急躁?

 

静坐时内心急躁,当然可以用数息、守一、存神等方法来克制。但是,有时心里实在太烦躁,

用什么办法都无效时,则不妨把自己想象成已是死人。全真教教主王重阳挖洞静坐,并称之为

活死人墓,用的就是这种方法。试想一下,若我身已死,则身外的一切与我又有何干?此即所

谓“置之死地而后生”之理。

 

静坐时感觉烦躁不安或无精打采时该如何调整?

 

静坐时感觉烦躁不安,有时可能是因为呼吸的方式有问题,静坐前可先将气呼出去,然后深呼

吸,吸到饱再用嘴呼出去,做个几次,烦躁感会慢慢消失,这时再做静坐就会顺利多了。当然,

有时候心情烦躁是因为日常生活或工作中碰到的麻烦事引起的,针对这样的情况,你就要先从

理性上把事情理清楚,当发现它们不会再烦扰你的内心时,再继续静坐。至于无精打采,那就

要先找原因,看是什么原因造成你无精打采,是因为身体太累,休息不好,还是因为生活中碰

到了什么挫折?然后再予以有针对性的解决。如果排除了上述原因,则静坐恰可调节你的情绪。

一次符合要求的静坐,会很容易地使你内心感到充实、舒适,而不再感到无精打采。

 

静坐时昏昏欲睡该怎么办?

 

静坐时感觉昏昏欲睡,通常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心理上的,心情沮丧,精神不好,会容易昏昏

欲睡;一个是生理上的,身体、头脑不健康或睡眠不足,就容易有这种情形。此时最好是睡够

了再起来静坐。

 

如何对治精神昏沉和散乱?

 

初学静坐的人,又会出现两种状况,一是散乱,没有法子把情绪安定下来;二是昏沉,时时要

打瞌睡。大概初学静坐的人,开始时都是容易散乱,无法收敛。练习的时间稍久,妄念减少,

就又容易昏沉。这是初学静坐者的通病,不必奇怪。对治散乱之病,应当把一切放下,视我的

身体就如外物搁在一边,不去管它,专心一念,存想丹田,自然能徐徐安定。对治昏沉之病,

可注意鼻端,使精神振作起来。大概晚上静坐,因白天劳累,容易昏沉。早晨静坐,则可免此

毛病。也可以用数息方法,从一至十,务使不乱,久久心息相依,则散乱、昏沉二病皆可避免。

 

静坐时头脑昏沉应如何对待?

 

静坐时,如果是体力不足或身心疲惫的人,他就会沉沉欲睡,甚至连体力也不能再支持静坐的

姿势。这种情形,通常是脑部供氧不足造成的,好比人在疲劳欲睡时,就自然而然要打呵欠一

样。当然,造成头脑昏沉,也会有别的原因,如当你静坐一段时间后,体内的气机发动,上升

到后脑,也容易引起这种现象。首先便是眼前昏昧,一片模糊,渐渐地会进入似梦非梦的光景。

许多人在这种状态中,便会像梦中见物一样,在昏昏迷迷中,看见许多事情和影像。其间的变

化情况,非常复杂,它和一个人平时的智慧、思想、个性、心理、生理等,都有密切的关系。

碰到上述现象,最好的办法,就是一切顺其自然,慢慢地,这种状况便会过去,正如黑暗过后

便是黎明一样。此时切忌的,就是心生厌烦,或干脆停止静坐,这样会使你的静坐功夫不能有

好的进展。

 

如何用观想法克服昏沉?

 

当静坐出现头部昏沉时,除了努力坚持,也可以用种种办法来应对,如做几个深呼吸,晃动一

下身体,等等。南怀瑾在《静坐修道与长生不老》一书中也介绍了几种对治昏沉的方法,读者

们不妨一试: “克服昏沉的方法,也是用观想,观想脐中有一个红色的光点,这个光点由脐

中上冲,冲到头顶而散。另外一个方法,就是用尽全身的气力,大呼一声‘呸’,或者捏住两

鼻孔,忍住呼吸,到忍不住的时候,极力由鼻孔射出。”

 

为什么排除杂念并非易事?

 

杂念是静坐最大的敌人,可是要消灭这个敌人亦实非易事。其中的原因,是我们生活在这个地

球上,要想很好地生存下去,就必须从事各种各样的工作,接触各种各样的人,想各种各样的

办法,处理各种各样的麻烦事。这些东西,都会在我们的大脑中打下深深的烙印,想要在静坐

的半个小时或一个小时中除掉这些烙印,或不受这些烙印的丝毫影响,当然是不可能的事。因

此,唯一的办法,就是循序渐进,努力去忘掉这些烙印。

 

为什么初学静坐时会觉得妄念更多?

 

初学静坐的人,常常会感觉到:我没有学静坐的时候,妄念倒还少,一入坐后,妄念反而格外

多。这其实是一种误解。要知道人们的妄念,本来随时都有,平时因为和外面的环境接触,把

注意力分散了,所以不觉得多;习静以后,精神集中于内部,才觉得妄念忽起忽灭,不可捉摸。

这事实上是通过静坐感觉到了自己的妄念,而不是妄念增多了。静坐的目的,就是要从感觉自

己的妄念入手,再慢慢清除这些妄念。而千万不要把静坐看作产生妄念的原因,从而心生退意。

 

为什么说杂念多是静坐的第一步功效?

 

静坐时杂念太多,当然不是好事。但是,如果我们换一种角度看,静坐时发现自己杂念多,未

尝不是一件好事。因为首先,如果你不去静坐,你就不会发现自己原来有那么多的杂念。正如

一个人去医院体检。未参加体检时,也许你并没觉得自己有病,可是,一经体检,根据体检报

告,却发现你血糖高了,血压高了,这不是说因为体检把你的血糖和血压检高了,而是你本来

就有这些状况,只是你没有觉察到而已。其次,发现自己杂念太多,便可针对自己的这一问题,

进行有效的处理,让杂念越来越少。此正如检查出毛病后,便可对症下药进行治疗一样。所以,

发现自己杂念多,应该被视为静坐的第一步功效。在南怀瑾的《静坐修道与长生不老》一书中,

对于静坐与杂念的关系有两个形象的比喻,亦颇有启发性:譬如像一杯浑浊的水,当它本来浑

浊的时候,根本就看不见有尘渣。如果把这一杯水安稳地、静静地放在那里,加上一点点的澄

清剂,很快便会发现杯中的尘渣,纷纷向下沉淀。不是这杯水因为在安静的状态,而起了尘渣,

实在是它本来便有尘渣,因为静止,才被发现。又譬如一间房屋,平常看不见它有灰尘,当阳

光忽然透过缝隙,才发现了光隙中有灰尘在乱舞纷飞,你既不要去打扫它,也不要用一个方法

去掉它,只要不摇不动,不去增加,也不去减少它,慢慢地再静止下去,它自然就会停止纷飞

了。

 

可以通过运动来排除杂念吗?

 

当静坐时杂念太多,用什么办法都无法驱除时,也可以通过运动的方法,先使身体调和,气息

柔顺,然后再继续静坐。对待杂念,还有一个办法,就是对待它们就像对待不速之客一样,只

要对客人采取不迎不拒的态度,客人自然会渐渐散去,杂念也就慢慢地停止了。

 

如何用断念法排除杂念?

 

人的头脑中往往是千头万绪,甚为复杂,念念相续,没有间断的时候,何况因为日间事繁,休

息后妄念更多。因此要排除杂念并不容易。但也有一个有效的办法,称为断念法,就是当妄念

起时,努力看清其来源,不使甲观念联于乙观念,再联到丙观念,时间一久,妄念即除。

 

怎样用注守重心法消除妄念?

 

杂念的特点,是杂乱无章,或一念刚灭,一念又起,或众念并起,弄得人心烦意乱。要驱除这

些纷乱的意念,有一个办法,称为注守重心法,即把意念集中于身体腹部的重心,慢慢地,这

些杂念就会自动地退去。

 

怎样用目若垂帘法排除妄念?

 

静坐的时候,应把一切想法放下,把全副精神集中在小腹,如果妄念产生,就像对待一件东西

一样,轻轻把它放到一边,随来随放,这样反复练习,久而久之,妄念自然会逐渐减少。如初

学静坐的人无法用这种方法有效地排除妄念,则不妨采用目若垂帘法。目若垂帘的具体做法是:

轻闭两眼至微露一线之光,而目观鼻准,静静而自然以鼻呼吸,以至不闻不觉;口也须自然闭

合,当唾液多的时候,可缓缓分小口咽下。此法对排除妄念也有较好的作用。

 

怎样用展开慧中法制住妄念?

 

前面说过,妄念是静坐修炼的最大敌人,因此,我们在此努力多介绍几种驱除妄念的办法,供

初学静坐的人选择。因为,对于不同的人,不同的方法产生的效果并不相同。还有一种制住杂

念的方法,叫做展开慧中法。所谓展慧中,也就是展眉开眼。具体做法是:抬头皮,把头皮张

开,不要使劲,微微地,然后眉开嘴笑。

 

如何用听息法去除杂念?

 

静坐而杂念太多时,不可用强力制止,应提升自己的精神,让正念主宰自己的心灵。同时可采

用听息法,即把意念集中在自己的呼吸上,并用耳朵去听呼吸出入的声音,亦可起到以一念代

万念的作用。

 

怎样用返照法制止妄念?

 

前面一直讲要驱除杂念,其实对于静坐来说,驱除杂念的想法本身也属于一种杂念,因为静坐

的要求是无思无虑。为了达到无思无虑的境界,我们不妨采用返照法。返照法也叫内视术,具

体做法是:静坐时闭合双眼,返观自己的意识,先将妄念起灭的头绪理清,甲念起则返照甲念,

不使攀援,则甲念空;乙念起则返照乙念,不使攀援,即乙念空。依此类推,时间一久,妄念

自然不生。

 

如何用双修止观来排除杂念?

 

关于双修止观的方法,我们前面已经讲过。其实,双修止观就是一种很好的排除杂念的方法。

当静坐的时候,如果妄心浮动,就用修止的方法来制止;如果妄心昏沉,就用修观的方法来观

照。如果这样观照以后,心还是不清明,或又起浮动,就再用修止的方法来制止。总之,根据

各人的具体情况,止观双用,就能有效地排除杂念。

 

为什么修不净观能制淫欲?

 

人的杂念很多,淫欲即其中的一种杂念,且对静坐有很大的影响。静坐时产生淫欲,必会使静

坐半途而废,故制止淫欲十分重要。那么如何制止淫欲呢?这里有一种重要的方法,叫做修不

净观。不净就是肮脏、不干净,通过想自身或思慕对象的肮脏、不干净,可有效地制止淫欲。

修不净观时,当思自己的身体受胎时,无非父母精血污秽不净之物,和合而成。住胎时是在母

腹肠脏粪秽的处所,出胎以后,从头至脚,自外至内,都充满了污秽的浊物。外面有两眼、两

耳、两鼻孔,以及口、大小便道,共计九窍,每窍无时不在那里排泄脏物。加以遍身的毛孔,

发散汗垢,里面的五脏六腑,脓血屎尿无一物不是污秽不堪!男子观想女身,视同一个皮袋,

外形虽然美丽,内中其实是臭粪;女观男身,也是这样。久久观察,淫欲自然减低以至消失。

 

为什么修因缘观能治愚痴?

 

愚痴也是一种杂念,愚痴也叫无明,它指的是人执著于事物的表象,认识不到事物的本质,从

而被外部事物牵着鼻子走。要对治愚痴,有一种有效的办法,叫做修因缘观。因缘是指事物的

遇合。在佛教看来,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因缘凑合而成,本非实有,空才是事物的本质。

我们的身体也是一样,前生之业为因,父母为缘,因缘凑合即生,因缘分散即死,死死生生、

生生死死,刹那刹那,不得稍住。常常这样观想,自然能破除愚痴,发生智慧。所以称之为修

因缘观。佛教的这一观念虽属宗教,与我们的常识不合,但对于我们在静坐时破除偏执,还是

很有效果的。

 

为什么修慈悲观能治怨嗔?

 

怨嗔也是静坐时的一大杂念。所谓怨嗔,指人们对于喜爱的事物,得到了就欢喜,得不到就发

脾气,怨天尤人,甚至争斗仇杀。修习静坐的人,如果怨嗔多,喜欢发脾气,可以修慈悲观法

门。慈是推己及人,例如自己的身心快乐,就应该推到一切人的身心都要快乐。<br><br>悲是

悲悯众生的种种苦恼,乃不惜牺牲一切,为众生拔除。常常如此观想,怨嗔的病,就可渐渐消

除。

 

什么叫系缘止?

 

把心念系缚于一个地方,使不散乱,就像用铁锁系缚猴子一样,这称为系缘止。系缘止是静坐

驱除杂念的一种方法,只有把心念集中于某一处,才不会散乱不定。

 

修系缘止有哪几种方法?

 

修系缘止通常有五种方法,也就是可以把心系于五个地方。一是系心头顶。指坐时专注其心念

于头顶。这种方法可治昏沉之病。但长时间系心头顶,会有头晕之患,因此,只可于昏沉时,

偶一用之。二是系心发际。在黑发和皮肉的交际之处,专注其心,心易停住。但是时间一长,

会有眩晕而见黄赤等颜色之患,也不宜常用。三是系心鼻端。此法可想象出息入息,来无所从,

去无所之,刻刻不停。但此法也不宜常用,会有使血液上行之患。四是系心脐下。此法较为稳

妥,所以人们常常采用。当我们系心脐下时,血液也会随意念集中于脐下。血液下降对身体健

康有益,所以用系心脐下的方法较为稳妥。五是系心于地。此法是把心念专注于座位下之地,

不但使气血随心下降,也能使我们的心念超出于躯壳之外,也颇适宜。但对于初学之人,会有

毫无依傍、不能安心之感。

 

什么叫制心止?

 

所谓制心,就是在心念起处,制止它不让它流动。修习系缘止稍稍纯熟后,即当修制心止。在

此所谓的心,指的是胡思乱想的心,而不是指真心、照心之心,所以要设法加以制止。

 

怎样修制心止?

 

修制心止,事实上是用一个念头制止另一个念头,只是这一个念头属于正念,另一个念头属于

杂念。但是,对于静坐来说,要求的是无念,所以此正念也属于杂念。这就好比有盗贼进入家

门,主人起而抵抗,未必能胜,反有可能被害,假如只是端坐室内目视盗贼,身体却丝毫不动,

则盗贼莫测所以,势必逡巡退出。所以在修制心止时,可以先将身心一切放下,然后回光返照,

于前念已灭,后念未起之间,看清念头所起之处,不使甲念头和乙念头相连接。这样时间一久

妄念自然不起,而达于无念之境。

 

什么叫体真止?

 

所谓体真止,体指体会,真指真实,即细细体会心中所念的一切事事物物,发现它们皆是虚妄

不实的,从而不再执著。内心对这些事事物物不再执著,则各种妄念自然止息。这就叫体真止。

从系缘止到制心止,再到体真止,功夫步步加深,而内心的杂念也会越来越少,入静也会越来

越易。

 

怎样修体真止?

 

修习体真止的方法,是在静坐的时候,首先返观自身,发现自己从幼而壮而老而死,刻刻变迁,

不得停息。不得停息、没有常相的东西,当然不是永恒的,从而发现色身完全是因缘假合。接

下来再返观己心,发现念念迁流,过去的念头已逝,现在的念头不停,未来的念头未至,那么

究竟哪个念头才是我的真心呢?真心遍求不得,妄心自然熄灭。这样不断修习,其心自然止息,

这就叫修体真止。

 

如何用明理法驱除杂念?

 

此处所谓的明理,指的是明哲理的意思,听上去感觉高深,其实一点也不高深,只是我们平时

未加留意而已。在静坐时,我们往往杂念丛生,其中有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放不下一切身外

之物,诸如事业、工作、亲情、钱财,等等。然而,如果你细想一下,人在世上生活的时间,

不过百十来年,当你身死之后,一切皆空,这一切与你又有什么关系呢?试想在中华民族五千

年的历史中,曾经有多少人,为了江山、权势、财产,魂牵梦萦,可是到了今天,除了留下一

个坟头(绝大部分人则连个坟头亦未留下),又能留下什么呢?再想想广袤的宇宙,上面有多

少巨大的天体,可是你在夜间看去,不过是一只只荧火虫相似,而地球呢,却比这些荧火虫还

要小得多。而人与地球相比,地球又是多么的巨大啊!由此一想,你就会觉得人身实在是渺小

到可以忽略不计。当你念想及此,什么名利、地位,都会看作身外之物,而那些曾经让你心烦

意乱的杂念,真是不值得一顾。这样一来,你就会杂念全消,进入无思无虑之境。这就是用明

理法驱除杂念。当然,上述说法,只是为静坐时安定心理、不让杂念乱心而设,并不是要鼓吹

一种消极的人生观。当你不静坐时,你完全应按社会生活的要求来思维、行事,切不可也把现

实生活看得不值一提,而产生一种虚无主义的消极人生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