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注会计划
2015-02-17 | 阅:  转:  |  分享 
  
一、权衡理论水平,同时根据知识的相关性,准确判断并制定自己的整体考试计划和考试进度。

众所周知,CPA考试不但要求通过五门专业考试(包括会计、经济法、税法、审计以及财务成本),还有严格的时间限制,即每一门成绩的有效期为五年。为此,我认为应该将考试计划期限制定为2-3年。结合我自己的情况,我是会计专业本科毕业,虽然毕业时间已经不短,但是一直从事财务工作,特别是后来还到了会计师事务所担任助理。鉴于以上情况,我给自己的考试计划定为2年期。其余三年作为机动考试年限。我首先定下了第一年要考的第一门科目会计,毕竟自己是会本资历嘛,鉴于知识的相关性和实用性,我又确定了经济法和税法也作为第一年考试科目。审计应该是比较难考的科目,不过我浏览了一下上一年度的教材,感觉很多术语和测试程序等与我所在事务所一致,感觉很亲切,于是初生牛犊不怕虎,我又报了审计。这样第二年的考试任务只安排财务成本。我对财务成本是很重视,因为在我上大学的时候,在自以为复习充分的情况下期末只考了29分(没齿难忘)。这样,我的考试计划就出来了:第一年考4保3争1,如果第一年有通不过的,第二年一定要趁热打铁通过,财务成本争取一次通过。



二、合理分配学习时间,这在整个成功考试中举足轻重。

从拿到考试教材到参加考试,整个复习期不过5个月,如果均摊到每一门不过1个多月。当然,我是不会均摊时间的,而是根据这4门科目的难易程度和自己的功底,重新确定每门科目所用时间。同样,我留出一个月的机动复习时间。上班时间是不能看书学习的,只能利用业余时间。

第一个月为教材泛读阶段

每天早上早起,拿出一个小时通读经济法和税法。上班的时候忙里抽闲,在纸片上总结早上读书要点,在脑子里回顾读书情节。中午抽时间将纸片上的内容与早上晨读的教材对照,找出没有总结到的部分和出现差错的部分,再次在纸片上记录下来,并重点标记。晚上11点以前看会计,每天保证2小时,睡前1小时看审计。这样安排主要是会计需要计算、做分录,容易兴奋,不利于睡眠。而审计主要是记忆和制定工作程序,公式化、程序化的东西较多。争取12点上床,回顾总结全天学习情况。在这一个月中,根据自己的水平,可以在科目之间分重点与非重点,但是为了保证学习质量,单门科目内部章节不分重点与非重点,仅仅按照教材章节的篇幅平均分摊学习时间。周末两天作为前一阶段学习的小结性复习,及时做好学习笔记。通过一个月的泛读,我对各科考试内容和涉及范围都有了一定了解。整理第一个月形成的纸片和学习笔记,对每一科目的章节重新做复习计划。比照教材,逐条列出每章节自己认为的全部知识点和疑点难点,制定第二个月的学习计划。

第二个月为教材精读阶段

根据自己已经列出的知识点和疑点难点内容,重新分配第二个月的复习时间。按照1:3的比例,即知识点一条计算为一,疑点难点一条计算为三,统计全部内容点数,并以此平分时间,包括早上、中午、晚上以及周末的全部可利用时间。当然,我还可以利用上班的有利时机与前辈或其他参考同事探讨自己不明白的问题。这个月的复习一定要扎实,详细做好学习笔记,并将自己认为的重点要点和难点在笔记上标记出来。每天都要浏览笔记同时回忆当时的学习过程。

第三个月为题海大战阶段

通过前两个月的学习,我觉得自己的水平好像可以了,于是循序渐进地进入了实战。先找了两个版本的按照章节分类的同步练习册(习题集)开始集中做题。根据自己的水平每天尽可能多做,这样可以压缩此阶段时间。做完一单元就对照标准答案给自己打分,每单元完成后都要纤细认真地做好试后总结。总结出考点、答题情况、错误发生原因以及其他需要特别注意的事项。每天做完练习后都要对照以前记录的知识点,找出自己已经完全掌握的、一般关注的、需要加强的以及还没有掌握的,重新标示知识点。同步练习结束后,拿出1-2天的时间作为本阶段总结性复习。具体时间分配为:已经完全掌握的可以做标记不再关注,一般关注的计算为1、需要加强的计算为2、还没有掌握的计算为3.本阶段留出2周时间来作3-5套模拟试题。像真正考试一样对待每套试题,但是没有时间要求,尽量保证多得分。这样做主要是考察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每次测试完成后要像单元练习一样打分、分析试卷并做好试后总结。由于模拟考试综合性强,好多知识点交叉出现,这样可能就会造成由于一个知识点没有掌握好而影响了原来已经掌握的知识点的得分。将类似的失分试题专门记录在笔记上,并详细标记失分原因以及解决办法。整个模靠结束后,再次整理总结学习笔记。重点标记知识点容易交叉的内容和自己的知识薄弱点。每天都要对照笔记回忆学习过程和解题思路。

第四个月为应试强化训练阶段

拿出半个月的时间用于考试。首先找到近三年的注会考试真题。严格按照考试时间要求完成考试内容并严格按照标准答案实事求是地给自己打分。自己逐题分析考题特点(主要指出题的方式以及角度等)、涉及的知识点、容易出错的难点以及考试心得。通过这样详细的分析记录基本能达到背题和举一反三的目的。三套题目全部做完后再全部列出三套题目中的考察内容及相关知识点,并将各个知识点每年的分值以及出现次数进行统计,同时还要统计自己的得分以及失分情况。将该统计资料与自己笔记中的知识点进行对照,再次列出最后总复习的重点和非重点内容。



三、考试冲刺阶段

根据总复习的内容,先复习会计、审计,最后拿出1-2周的时间背诵经济法与税法中自己认为比较重要的条款,如果实在背不过原文可以放低要求,但表达一定要准确、专业。

认真做笔记和回忆式学习法贯穿我的整个学习备考过程。

就这样我按照原计划的时间2年顺利通过了既定的5门考试。当然,考试中还有一个应试技巧问题不得不提。发下试卷不要急于做题,而是拿出3-5分钟快速浏览全部考试内容,先做后面分值较大的,自己容易上手的大题,最后做前面计算量大但是分值很低的计算性选择题之类。再就是考试不要图快图多,稳拿住自己掌握的知识点。不要贪图100分,只要保证70分就好了,留出失误差异10分。千万不要只想把全部题目都做完,这样可能会由于匆忙连自己会的知识点也错过了,毕竟注会考试不是看谁做的题多,而是谁得的分多。

1.实在看不懂的分录和公式背下来.

2.关注当年的热点经济问题,特别是关于上市公司的.

3.修改和增加的内容,通常是重点,特别是重要章节的改动部分.

4.最痛苦的事不是猜不出考什么题,而是猜到了,考试时却不会做.

5.如果连书上的例题都不会做,建议不用去考.

6.考过会计等于成功了一半.

7.考试出门时千万别忘了带计算器,笔可以借,计算器难借.

8.熟练并准确地操作计算器对考试有一定帮助.

9.多步骤的题要一步步做.

10.越是会做的计算题,越要小心计算,因为没什么时间让你验算.

11.报科目时适当关注一下去年的通过率(财管除外).

12.以前考题要好好研究(找到以前有评分标准的答案,看如何答题,看如何给分).

13.上年出了大题的地方,今年可能出小题(合并报表除外).

14.就算看不完题,也要看一看题后的提示和条件再做题(如单位为万元,小数点后两位,不考虑所得税,不写分录等等).

15.一旦报名,就要100%投入和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要不然就把钱留着撮几顿.

16.不要用“我报名只不过想学学”来搪塞自已和别人,吃亏的是你自已.

17.不要总怀疑参考书答案印错了.

18.感情处理不好的那一年,成绩通常不好,处理得太好的那一年,成绩也不好.

19.最可怕的不是题目有多长,而是题中的一小问不会做(一旦错了后面就完了).

20.注册会计师和会计的法律责任经济法中每年都考,税法中的责任也如此.

21.一个单位有10个人报CPA,通常只有两个人真正备考,其余都是凑热闹的.

22.不要相信我就看过一遍书,做了两套题就考过了这种话,他可能每天学习到凌晨1点.

23.想一年通过的人,通常用了三年以上(少数高手除外).

24.第一年报两门.

25.计划用三年通过.

26.越早考越好.

27.基础太差不适用上一条,建议从职称考起,因为损失的不只是金钱和时间,还有信心,

28.基础较差建议要听课,现场听比网上听效果要好,

29.一个好的老师会让你事半功倍,

30.把考题做完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先把会做的都做完.

31.你身旁有一位考试同仁时,通常会更用心备考.

32.每天上下班的车上回忆一下看过的分录、要点、公式.

33.把书上关上默想一遍,比把书再看一遍更有效,

34.不到成绩公布的那天,不要死心,也不要高兴得太早.

35.第一年考试认为自已有60多分时,通常都不及格.

36.苦不苦,想一想我考试年头已有五,累不累,看一看网上诉苦的老前辈

37.考完一科后,不要看书和讨论,准备下一科

38.做一个好的计划,对考试会有帮助,计划要有一定时间弹性,因为有时你无法控制自已的时间,计划要根据实际情况不停修改.

39.书上印错了和老师讲不清楚的地方通常不考(除非老师太水)

40.不要钻牛角尖,想研究等考完以后再研究

41.有压力对平时学习有好处,对上场考试有坏处

42.知识改变命运,不要指望考CPA可以改变命运,但它的确可以改善命运

43.当你考到第五年时,你会觉得它不仅仅是一个考试,而是一个心结

44.会做事和做人比会考试强一千倍

45.学会用一定方式巧记忆

46.将CPA考试坚持到底.

47.比中注协更慢的蜗牛是不存在的.

48.比CPA出题人更黑的人是CPA改卷的人.

49.人最痛苦的不是死,而是等死,等成绩亦如此.
献花(0)
+1
(本文系就是付出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