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麦郎(资料图) 庞明涛的父亲常年在煤矿打工,而母亲体弱多病。说起近些年为支持儿子的音乐创作而几乎投入所有收入,两位老人面露难色。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原标题:庞麦郎父亲:他的家乡在陕南 法制晚报讯(记者蒲晓旭)我们听过他作词并演唱的“2014洗脑神曲”《我的滑板鞋》,听过自称长自台湾基隆的他口吐陕南方言,看过让他贴上“荒诞”、“邋遢”和“谎话连篇”标签的报道。可我们还是不了解他,尽管对他的报道和讨论在今年一月刷屏了整个微信朋友圈。 但有些问题至今没有揭开答案,比如他的真实年龄、家庭出身、成长轨迹和所坚持的音乐梦想的成因和经过。 法制晚报记者赶赴陕西宁强县家中。我们试图关注,作为一名从穷僻山村走出的小镇青年,从背井离乡到一夜爆红之间,被忽略的孤独与坎坷,进而分析这些缺点可能的成因。 出身生于上世纪80年代 长于陕南山村 在庞麦郎的家乡——陕西汉中市宁强县代家坝镇南沙河村,出行并不是件容易的事。除了开摩托或步行7公里,村民进镇只能等两天一次的赶集,那里才有私人面包车,靠一条约五米宽的盘山公路在村镇间往返。迎面遇上货车,面包车必须靠边停下,否则无法会车。当地司机介绍,汶川地震之前,这只是一条未铺水泥的土路。 这是地处秦岭和大巴山之间、国家级贫困县属地的南沙河村的写照。 在村口下车打听庞麦郎家位置,有年轻人在“噢”了一声后,指着不远处土坡上的三间瓦房:“就是那儿”。比起村里不少二层小楼,偏居一隅的三间房并不起眼。网络神曲《我的滑板鞋》演唱者约瑟翰·庞麦郎、真名庞明涛的青年便来自这里。 《法制晚报》(以下简称法晚):家里除了庞明涛还有什么人? 庞德怀(57岁,庞明涛父亲):庞明涛从小在村子里长大。他还有个哥哥在山西长治煤矿打工,在当地做了上门女婿。现在家里只有我和他妈两个人。 法晚:他上学上到什么程度? 庞父:他小时候在村里的南沙河小学读书,作文还可以。后来上了代家坝中学,中考时差三五分没考上,家里也没钱送他上高中,就上了宁强职中。在宁强职中,他的作文还上过职中的校报。职中待了不到半年,他在电视上看到西安外事学院,又去外事学院读了两年,学的专业是出来搞外交的。在外事学院第一年作文还考了98分。可读了两年还有一个多月就考试了,他跟着西安几个小伙子去山东打工,结果没找到活儿,直到没钱花了才跟我打电话。从这之后就再没读书,第二年他就去了广东打工。 法晚:庞明涛曾对媒体表示自己出生于台湾基隆,他是出生在那儿吗? 庞父:庞明涛出生在南沙河村,从小在南沙河长大。在离开西安外事学院打工之后,一个台湾老板曾教他如何写歌词。我们祖上没有在台湾生活的人。 法晚:庞明涛曾在视频采访中称生于1990年,然而网上却爆出他的身份信息照片,显示他生于1979年,他到底出生于哪一年? 张青梅(58岁,庞明涛母亲):他哪年出生我不记得了,但1979年是他哥哥的出生年份,哥哥比他大七八岁。在填写户籍资料时,村上的会计把他哥哥的生日填到庞明涛的表上了。后来办身份证时,他和他爸都嫌去宁强县里变更麻烦,我又不识字,就一直没改。 庞明军(庞明涛哥哥):我出生于1979年,庞明涛出生于1984年,登记的时候,把我俩的生日弄颠倒了。 性格内向寡言 “村里没有和他玩得好的” 内向、寡言,在村里没朋友,有时连父母也不知道他在想些什么;勤快、聪明、羞涩、爱哭,老实巴交、幼时爱和其他孩子打架……所有这些评价,都来自父母、亲属和邻居对幼时庞明涛的回忆。这一切,与媒体先前呈现的庞明涛“彷徨”、“迷失”、“狂妄”和“邋遢”的形象看似毫无关联。 法晚:庞明涛小时候调皮吗? 庞父:他小时候个子长得比同龄人快,经常打别人,一月就能惹一两回事。我们也经常训他。但因为他是小儿子,从小也没打过他。上了初中后,就再没惹过事。他小时候很会干活儿,犁地、除草、种玉米他都会干,但也要大人分配,你不说他也不主动干。但是他很聪明,小时候带他去种玉米,大人忘记带锄头和化肥,你不用叮嘱他就会主动带上。 法晚:他在村里朋友多吗? 庞父:村里没有和他玩得好的,这周围也没有他的朋友。平时村里的年轻人回来了,他也不跟别人耍,就闷在家里睡觉、看书看电视。他喜欢看一些现代小说。 法晚:能否讲些庞明涛的事? 张青春(庞明涛幺婶):以前我们住在一个院子里,小时候他很勤快,每天放学回来都去搬柴。每天早上上学,他和哥哥一起走,哥哥不等他,他就哇哇一路哭到村口,有人开玩笑说村里安了个唢呐。还记得他小时候不爱吃玉米榛子饭,一听说吃榛子饭,撒腿就跑。可他本身又没钱,也没啥买的吃,所以你看他现在也没长肉。 现在比小时候懂事多了,他回到家里哪儿也不去,就在家吃饭看电视。有时候叫他过来吃饭,两三趟都叫不过来,他还是不好意思。 法晚:庞明涛平时爱撒谎吗? 庞德斌(50岁,庞明涛叔叔):他平时不怎么撒谎,就是不爱说话。 梦想:频繁头昏无法打工 音乐或是唯一出路 去煤矿打工和售卖粮食也不足两万的年收入,年复一年地投入儿子的音乐事业,对于年近六旬、一辈子面朝黄土的庞父夫妇来说,就像是一场赌博。 在他们看来,儿子因身体原因无缘体力劳动,音乐似乎是他唯一的出路。他昼夜写歌,渴望成为歌星。但多年毫无建树、受骗和挫败开始让他暴躁和惶恐。 法晚:庞明涛是什么时候对音乐感兴趣的? 庞父:他从广东打工回来的2008年就开始写歌词了。我想让他打工挣钱,他说他不打工了,要写歌。 庞母:2012年他从广东打工回来,跟我说他写了几首歌词。我还担心他白费工夫,是在搞传销什么的,就说你没上过音乐学校怎么会写歌。他说你不信我们就试试。后来我才知道,他在北京打工的时候,就白天黑夜地写歌。 法晚:庞明涛为什么会突然喜欢音乐? 庞父:具体怎么喜欢上的,我们不知道。我觉得他可能是看电视上那些歌手轻轻松松能挣不少钱。 法晚:迷上音乐之后,庞明涛有什么变化? 庞叔:对农村人来说,赶酒席就算件高兴事。可平时有酒席他都不去,就在屋里写歌,这么多年一直搞这个。 庞母:庞明涛用一个大作业本写歌,有时候写写就撕了,说是在外面打工有人骗他。这些歌词装了整整一塑料袋,扔在床底,后来被我烧掉了。他前后写了两个笔记本,但有一个本子没写满。 庞父:我估计有四五十首。 法晚:平时在家他唱歌吗? 庞母:我曾经让他跟我唱,他不唱。他小时候爱跟同学唱歌,回到家里唱得少。 法晚:他的身体有什么问题? 庞母:他经常说头昏、心跳快。他大约在2008年生病,直到三年后头昏的不行才跟我说的,他说他怕跟我们说了难受。我让他去做检查,他不去。 庞父:现在他说隐约对音乐有点头绪了,心情比以前好多了,头脑也没有之前昏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