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严冬是强体健身的好时机

 巴人图书871 2015-02-18
        当前这场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啸,使我国经济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经济危机,连续五年保持两位数的经济增长记录,今年就将为这场危机所终止,明年保证8%的增长速度都将是很严峻的挑战。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的大国而言,8%应该是经济增长速度的底线,因为我们每年有两千万的新增就业人口,没有这样的经济增长速度,哪里会有这么多新的就业机会呢?但是由于我们许多经济发达地区是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模式,这场危机导致了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出现严重衰退,其进口需求大幅度萎缩,我们的出口型经济遭遇到了空前的严峻挑战。从媒体上得知,现在两大重点经济发达地区株三角和长三角地区,工厂接连倒闭、工人成批失业,形势空前地严峻啊。有人将这场危机比喻为严冬,严寒之下,中国经济将如何应对呢?
   在如此严峻的形势面前,有两种观点针锋相对。悲观论者认为,覆巢之下,焉有完卵,中国经济此次难逃厄运,此次的打击具有毁灭性,中国经济将在很长时期难有起色,并且在就业、社会保障等多重压力之下,前景难以预料。乐观论者则认为,困难尽管很严重,但也并非绝对是坏事。中国已经拥有了雄厚的国力,足以应对目前的严峻局面,并且可以通过扩大内需、加大基本建设的投资力度,加快社会保障的完善步伐,下大气力还上前些年片面追求经济增长而欠下的陈年旧账。经过这场危机的历练,中国也还通过良好内功的修炼,迎来又一轮新的健康发展的历史机遇。客观地说,中国已经经历了这么多年的高增长,市场经济搞了这么多年,还从未真正面对经济危机的严峻挑战。此次经历一下这场世界性的经济危机的冲击,对于我们整个经济管理体制都是个极好的完善机会。
   按照自然界的运行规律,数九寒天的严冬可以摧毁各种病菌和毒素,也会使一些弱不禁风的生命体惨遭淘汰。但同样也使人的肌体经受到极为有益的强体健身锻炼,对于维系一个健康生命体的活力,可谓是意义非常啊。我们也完全可以把这场经济危机视为一场经济领域的严冬,那些不健康的、甚至已经病入膏肓的经济体,承受不过严寒的打击,只能破产倒闭、寿终正寝。而真正有活力、有成长性的企业却可以把这场危机视为一个新的挑战和机遇,困难是显而易见的,但战胜了困难,我们不就又获得了新的成长和进步了吗?许多企业在经济形势好的情况下,也许很难分出高低,大家都活着,而且活得都挺滋润的。而一旦气候突变,有些企业缺乏足够的适应性,没有较强的创新和应对变化的能力,仍然固守老一套,而市场需求已经面目全非、老一套行不通了。在这种情况下,这些企业恐怕就很难在这场严冬中挺过去了。
   搞企业的都常喜欢说这样一句话:“惟一不变的就是变化”。在应对一般性变化的时候,许多企业也许都还能应付,但在气温骤变、数九严冬来临之时,有些企业可能就挺不过去了。这正应了这样一句话: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所以每次严冬过后,总会有些企业被淘汰,但留下的企业则以更强的生命力、更为优质的服务,填补社会服务的真空,在社会中体现着自身的价值。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往往都有这样的感触:当我们身处寒风凛冽的自然界中,身体也会感到很难受,但一旦挺了过去,身体抵御严寒的能力势必得到有效的增强,自信心也会更加增强。在经济社会中其实也是同理,在危机面前,我们这些做企业的本能地会有些紧张、甚至有点恐惧。但只要我们平日注重了自身功力的积累,具备相应的变化和适应能力,在危机面前坦然面对,和客户一起,探索新的价值实现空间,我们就完全由可能度过危机。而战胜了一场危机之后,企业在市场上的生存和竞争能力,显然会提升到一个新的级别之上。从企业生存进化的角度上说,危机也是一个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催化剂啊。
   总之,这场危机的降临,无论是对于我们整个国家宏观经济的健康运行,还是对于我们微观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从长期和根本的角度上说,都是一件大好事,至少是利大于弊吧。当然,如此认识形势的前提就是,要从积极和发展的角度调整我们大至国家、小到地方、企业的行为。例如,危机来临,我们要有过紧日子的思想准备,要更加积极地应对各种市场变化,更加审慎地研究各种客户需求的变化。从而及时调整我们企业的市场策略,真正做到以变应变。我深信,真的做到了这些,我们就没有过不去的坎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